[极好雷] 七月与安生 - 选择与自卑

楼主: leo2008 (leo)   2018-04-01 02:17:43
【七月与安生 - 关于选择与自卑(有雷谨入)】
刚刚看完《七月与安生》,心中好是澎派,所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剧情大纲
七月与安生写的是一对女性好友,从13岁到26岁的故事。从小他们相识、相知、相惜,到成年后的彼此思念、纠缠。彼此互为光影的存在。
 
§关于七月
我认为破题的第一场戏,是安生前往七月家作客,七月把肉包子的“馅”挖出来吃,七月说:“人生如果能够只选我自己
喜欢的,那该有多好?”
 
爸妈说,只要你不怕别人说你自私就好。
  
而安生在一旁也搭腔地说,我喜欢吃皮,馅太油了,但安生其实是“让”著七月,选着他所想选的。
 
在安生简陋的小床上,七月告诉安生,女人最该爱的,应该是自己。看似在劝安生,实则那是他自己一路走来,贯彻始终的信念。
 
而在爬山的那场戏,七月说,两个我最爱的人,都在我身边,我还要许什么愿呢?
 
七月是自私的,他也知道自己是自私的。
 
七月的自私,指的不是他不爱家明、不爱安生,只是在所有的人里头,他“选择”爱自己最多。
 
但是这个“爱自己”,其实隐含着很深的自卑感与恐惧。
 
那个自卑感与恐惧来自于,相对于像是影子的安生,其实安生是极其让七月羡慕的,他的机智、他的笑容、他的多采多姿与自由,甚至七月在很深的心底知道,家明是爱安生比爱自己还要多。所以当电影最后,七月也坦承说:“我曾经恨过你。”那个恨,是因为安生好像可以去要到所有自己所欣羡的那一份自由。
 
也因为这份自卑感,衍生出来的恐惧。对七月而言,要把握住他现在手上所仅有的“安稳生活”(安生?),才不致于什么都没有。
 
所以他每次都要家明回到家乡去看自己,证明自己是被爱的;知道家明爱自己但却“不够爱”,也要留着这看似已经有第三者的准婚姻;要留住那份好的工作与未来。
 
但越安稳,却越绝望,因为那是“一眼就可以看穿的未来”,但七月不敢放掉,因为如果真的放掉,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七月也跟安生说,我恨你,但我也只有你。因为在心底深处,安生是自己所嫉妒,所恨的,但也是唯一感受到的爱。
 
毕竟恨不是爱的对立面,他们只是同一件事情。就像光明与黑暗。就像七月与安生。
 
而最后七月也去找了安生,谈了彼此的爱与恨,像是重新面对也整合自己内在的这个黑暗面。
 
§关于安生
安生的自由与不羁,是魅力,也是伤痛。
 
能力是创伤开出来的花。
 
而我认为安生的自由洒脱、他的求生本领,其实是“不得不”长出来的能力。
 
前面说,是被七月所嫉羡的,而在安生的心中,也是向往七月所拥有的那一切,或者说,向往那个“家”,那份归属。
 
但跟七月很不同的是,安生并不敢要,而只是“让”。
 
就像把肉馅让给七月,自己只吃皮的“让”。
 
所以安生可以在一间连厕所都没有的小房子里头说要买一个大书柜,摆满你的书;说我的房子,也就是你的房子;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因为安生爱着七月,是连自己都可以不要的那种爱。所以七月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
 
如果七月要跟家明在一起,安生会离开家乡;
如果家明不在了,安生会回来;
如果吵架了,七月不要自己了,没有开口留下,安生也不会继续留下来了。
 
很卑微吗?不,因为安生说,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你了。
 
而安生总是在他的人生里头,永远选择了“第二选择”。就像电影的开头,他们两人的关系,始于“被选择”。
 
其实安生非常让我心疼,是不断反复地被生命中的巨大失落给打击,而且从没看见她怎么“好起来”,怎么走入下一段感情,变成那个充满野性的剽悍小妮子,怎么吞忍下这些悲伤的。
 
题外话,在电影中我有一个非常在意的点是,安生究竟有没有跟家明上床?有没有跨越那条线?
 
在庙里的那场戏,安生是明确地把家明“让”给了家明。如果再那一个月里头的同住,他们还是守着份记,其实就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但如果在那一个月里头,安生“背叛”了七月,那又代表了什么?
 
代表安生对于七月的爱背后,所隐藏的那“恨”已经只不住了,甚至要气这一路的忍让与委屈,甚至潜意识中想要抱负?代表安生终于开始也去“要”他也想要的,而不再“让”给七月?
 
在浴室的那场戏,安生说“为什么我们会搞成这个样子?”如果是前者,安生是相对无辜的。而如果是后者,或许安生也淡化了自己的越界。
 
不过话说从头,无论如何,我觉得安生那个总是“被选择”的基调,是不变的。
 
当然我不想受害者化安生,因为就如同七月待在笼中鸟而仅抓着自己的安全感,而变得看似自私;安生也同样在他的飘荡不安中,用“爱”换得几乎没有得到过的“归属”。
 
我很喜欢最后的结尾,是安生扶养著七月与家明的孩子,透过这种方式,三个人用一种悲痛无奈的方式在一起。死亡夺走了七月,但也在安生的心中,留下了永恒。
 
§关于七月与安生
 
虽然爱情、三角恋的题材,已经有点厌腻。但我认为这部电影,讲的完全是另外一个层次的故事。
 
家明问安生:“你是谁?”
安生说:“不要问我那么哲学性的问题。”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问的其实是这个:“我是谁?”
 
七月一直“自私”地要着他所要的,但在电影的最后,他从“‘应该’拥有什么比较好”,那安稳的生活与婚姻中,突破自己的恐惧,转为去要“真正”想要的,剪短了头发,带上了红色帽子,环游世界。(虽然是安生化名为七月的小说内容,但我相信也是七月真正想要的)
 
而回头找了安生坦承的那部分,更像是整合自己内在的阴暗面。
 
而安生化名为七月,用七月的名字写下属于他们的故事,也象征著自己从影子的阴暗面,带着七月所遗留下来的这些故事,全部写了下来。
 
而我认为,片尾的安生,究竟是安生?是七月?还是七月与安生?
 
我想就像马思纯所说的:“七月与安生,是同一个人。”
 
非常精采的一部片!推荐给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