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中共如何蚕食鲸吞?《并:控制》分享

楼主: Lovewxc (^ ^)   2018-03-19 09:33:04
图文并茂完整文章:
https://feathernews.pixnet.net/blog/post/158621361-李惠仁《并:控制》观后评论
 记得上一部看李惠仁导演的作品是《苹果的滋味》,当时透过并购案、牌照审核等诸多事件和访问呈现旺中的媒体垄断,其中除了可以窥见台湾媒体的困境,也可看出李导演立场上较偏向苹果(壹传媒),以及对于反共的理念,而李导演曾经身为记者的专业,也使纪录片的访谈和新闻画面有不错的拍摄和剪裁。这次看的则是他2月28日于线上公开的新纪录片《并:控制》。
 《并:控制》一开始即以导演本身因拍摄《并》片而被禁止入境香港的亲身经历作为开头,以拍摄者的经历直接呈现中国对境外异议分子的处理,这种类似片后花絮的开头令人玩味,也拉开中国近年力道逐渐加强的“控制”序幕。而片中则列举多位受中国迫害的受害者及重大事件,透过二手资料及访问企图使观众能够共感并了解近年中国对人权的迫害及对港台的控制。
 前半先讨论中国内部及港中关系的矛盾,以行动艺术家华涌、节目主持人李慧玲等人的遭遇呈现中国对自由的迫害,透过亲身走访(宋庄艺术家村)与访问写实地描绘了中国的迫害。而其实此二人对于台湾人来说应是相对陌生的,不过这类案例同时也显现中国对人权的压迫可能远比我们所知的多上许多,涉及层面也相当广,除了强调控制的范围包罗万象,也凸显即便是理应享有高度自由的艺术也不例外。
 港中的民间矛盾则具体地透过购买水货、广东话使用没落等现象来描述,而当中一位报摊老板华哥特别使我印象深刻,他说道:“这个封面我不喜欢,太政治化了。”紧接着他指向黄色小鸭的报导并表明他的喜好。华哥除了代表香港爱共的群众,也代表着对政治冷感、不关心的冷漠大众,或许也呼应了后半段提及过去香港对政治的冷感,导致现在逐渐紧缩且变质的“一国两制”。而水货客与普通话的入侵,除了体现中港的矛盾,香港人不断被(中国)压缩的生存空间与品质也一览无遗。
 当中还访问了一位导演的朋友吴梓铭,其身分是一位香港视障民众,但相较其他受迫害人物来说,个人认为作为民众的他发言上较不需负责、说服力也较低。好比谈到明眼人装睡、盲人反而最清楚的段落,除了该段对话本身有些刻意,在说服观众的客观性上似乎也少了一些。就对吴一无所知的观众来说,他可能只是一个意识形态强烈的香港人,甚至像是导演把自己想说的话塞给他并拍摄成纪录片,然其影像却又在片中占上不少篇幅,反而使影片的主观意识过强。
 继李慧玲节目被强制停播后,提到台湾媒体的自我审查,这类言论自我审查在台湾的影视产业有了鲜活的讽刺,不论是艺人们的禁声或是在制作作品时的浅规则,都深刻体现即便是民主的台湾社会也处处受制于中国的控制,李明哲事件更是近年言论审查血淋淋的案例。不过当中还有一项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台湾民众是如何看待李明哲?如何看待那些因为相信言论自由而遭中国迫害的台湾人?在台湾以人权、自由、民主等光环自居时,却仍有不少台湾民众在网络上发表对受害者的嘲弄及对人权迫害的漠不关心。
https://youtu.be/15I7h_49RPQ
(也很值得看的一部微电影)
 电影后半多在描述公民力量、社会运动带来的影响,尤其美国学者认为台湾即将消失时,便特别强调公民力量(太阳花学运)对台湾政治,甚至对东亚政局的影响(不过是否真有如其所述的巨大不得而知),对于观众转而采取情感式的说服,透过社会运动的热血、牺牲及年轻的力量激起观众的共感。某程度上也表达希望能藉非官方的力量削弱中国的控制,不论是台湾民众的意识与行动,或透过产业升级避免中国以经济作为手段的统一,导演似乎想呼吁一种非官方的民间力量对抗目前中国对台湾的“控制”。也如同《十年》监制蔡廉明所说,如果不认为有希望就不会拍这部
电影,想必导演亦是如此。
 最后关于这部影片,导演是在秉持自身理念与意识形态下拍摄,故其主观性也相当强,即便作为纪录片的形式,其传达的资讯仍经过相当多的剪裁与筛选,观点也比较单一(毕竟不是新闻报导)。当然其看法仍有许多值得一看之处(对于不了解港中台关系的朋友,资讯密度算是颇高),只是阅听人在看《并》片时也须注意当中强烈的意识形态,并避免仅仅获得情感上的煽动或对其说法照单全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