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爱滋平权电影BPM杂感分享

楼主: Lovewxc (^ ^)   2018-03-18 12:11:29
图文并茂(?)完整文章
https://feathernews.pixnet.net/blog/post/159014088
 其实是二月的时候看了BPM,当时很想深化自己对爱滋的认识,某程度也想支持选择争议题材的导演吧!前几天刚好也整理到那时候写的一些感受,所以想来稍微说说话吧,以下有小雷,不想爆雷勿看。




线
 BPM其实完全不如我预期的是感动人心的励志滥情片,也不刻意用可怜故事提醒大众对爱滋的关注或是对患者的同理心。其实看的过程中就自觉无法彻底明白导演的手法,或许也遗漏了许多影片内涵,不过还是有不少值得思考之处。
 整部片以爱滋平权联盟的社会运动作为剧情主轴,从预告片中大家可以看见爱滋平权联盟对梅尔敦药厂的怒吼,不过片中其实导演相当持平,不刻意刻划与反方的对立也不渲染仇恨。此外导演也不刻意美化或神圣化社会运动(人士),除了他们鲜活而不矫揉崇高的个性,片中也花上不少篇幅呈现周会时的互相激发、歧见、争执等等(男主甚至还与联盟主席交恶),也相当地描写了社运并不像大众所认为的理想与完美。
 BPM首先使我特别深思的是“社会运动的手段”,社会运动的诉求对象是谁呢?是执政者、是对立方(药厂等)、也是社会大众,那怎么样的社会运动又才能最有效的传达理念并与三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呢?其实片中得以看见,联盟在诉求的过程中偶发的激进或是意外的暴力,这样的呈现一方面使他们更写实、更有人味,也不禁使我们思考,虽然非暴力、平和、或甚至合法的抗争是最为社会大众所接纳,但是不是那些体制外或不合乎主流规范的抗争才更能有效地打入眼帘呢?
 除了社会运动的呈现外,同志间轻易发生且频繁的性爱、活动结束的狂欢、不遮掩的描述性,这些容易使同志标签的事实并没有被过度美化,赤裸裸地呈现甚至使小编担忧现场的观众会无法接受。导演使用许多绚烂的光影、摇晃不安定并不断切换的镜头来描述狂欢,每个人迷留的眼神、互相碰撞的身躯,除了是人真实欲望的展现,也似乎暗示著性爱氛围的当下并不存在理智、不存在思考,只有满溢享受当下的欲望。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幕,大概是西恩以鹅口疮为由拒绝纳森的亲吻时,纳森却不顾感染风险执意与西恩接吻,这是浪漫、不拘小节、无所畏惧的爱,但或许也是爱
滋无法被遏止的缘由。
 西恩在述说自己故事的时候提到,不能推卸责任给(不戴套的)对方,自己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其实自己现在对于爱滋议题仍然相当矛盾,当猎巫的人们尽其所能攻讦爱滋患者、努力归咎一切于患者的劣根性时,我无法大声地为他们呐喊,却也难以忍受那些恶意袭向早已脆弱的他们。虽然看完这部片我仍旧无法摸清我的想法,但或许自己更能走进患者一些。即便日复一日地活在药物治疗、歧视、几近毫无希望的人生,他们仍在支离破碎的未来前坚强地站在一切的风口浪尖(甚至是遭受同志的排斥与另类歧视),这样的勇气真的值得也需要那一声简单的“HIV+OK”阿。
 虽然一直认为这部片相当不避讳任何可能引起反感或标签的现实,不过对于纳森还是难免有过度美化人性之余(那样的无私令人羡慕也令人惋惜)。在现实社会中,即便是应与患者一阵线的医师、政府、社工、家人,如此包容、奉献、毫无偏见的爱存在吗?还有对于爱滋患者的刻划,除了强调他们也是人,更不断地像观众抛出他们也能拥有活得用力且精彩的人生(或甚至活得比我们更加珍惜与痛快),他们一样有梦想、一样想使自己活地灿烂、也一样害怕死亡与痛苦,这正是120 beats per
minute吧。关于西恩的结局,导演没有童话式地营造美好的奇蹟,只是如实地纪述西恩曾经的灿烂热情,而爱滋终究熄灭了他奋力燃烧的烈焰。即便西恩希望自己的骨灰也能够再燃尽最后一丝余烬,但谁会在乎、谁又能够真的改变什么呢?
 最后忍不住回到电影的大主线“社会运动”(明明是爱滋?),到底什么样的手段是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够同时不激起双方或第三者的仇恨?什么样的社会运动才能真正改变这个充斥着不完美的社会呢?嗯,其实看完电影不如自己预料地慷慨激昂,反而有些无力,在这个充斥恶意的世界,有一天也可以变得美好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