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负雷] 神奇大队长

楼主: Capufish (Capufish)   2018-03-11 20:33:02
※ 引述《agoraphobia (agoraphobia)》之铭言:
: 首先,我必须承认:我很讨厌这部电影。
: 对我来说,《神奇大队长》在红艳花俏的嬉皮西装底下,里面包裹的,其实
: 正是六零年代嬉皮运动彻底反对的,父权与伪装成民主的开明专制。
: 这层糖衣包装的很漂亮。你看到导演一开始,把班恩式的教育吹捧上“哲学
: 家皇帝”的高度,无论在智识、思辨、体能、纪律各方面,这些孩子都远超
: 过同龄的平均水准。接下来后半段,借由一连串母亲自杀、二儿子叛逃、女
: 儿坠屋等等意外事件,揭橥了乌托邦教育的不足,看似达到了反省与对话,
: 最后在一场狂欢式的葬礼中,达成妥协和和解。
: 哇喔,这看起来真是充满著正反合,对吗?导演并没有完全赞同班恩式的乌
: 托邦教育、或是杰克式的宗教社会教育耶,影片对两种教育模式都充满著超
: 然的批判,不是吗?
: 呃。
:
先谢谢原PO提出这篇看法,让人有不同角度的省思
但犹如原PO对这部电影的反感,在其文字中我也感受到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好。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部电影从头贯彻到脚,完全没变动过的,父权与专
: 制的部分。
: 先从最简单的角色分析开始。请问片中出现了多少女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
: 在剧情的转折中,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 我们看到:父亲为了配偶的病情、积极选择了乌托邦式生活;外公为了孙辈
: 的健康与发展、争取抚养权好让传统教育承接;大儿子为了学习社会化、投
: 递了无数的大学申请书(母亲还完全失语,只能暗下操作);二儿子为了让
: 父亲悔悟、不惜叛逃到敌方屋簷下......
: 咦,怎么全是男性在发言?女性呢?外婆妈妈三姊妹呢?你们在关键时刻说
: 了什么?你们在影片的记忆点,到底又是什么?难道只是片尾狂欢时,青春
: 美好的歌颂者?(唯一勉强有发声的是姑姑,但她还得在吵架时先说“我没
: 有办法达到哥哥你的高标准”!)
这边从女性角色扯父权我觉得蓝色窗帘了
整个故事换成父亲自杀,母亲带小孩也说得通
如果只从男性发言,女性无言来看父权,未免太简化了
: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明显、只是巧合,OK,那我们接下来谈影片的核心部分
: :规范与教育。
: 第一层,规范。“Power to the people! Stick it to the man!” 哇赛,
: 好了不起的民主教育呢,连七岁的娃儿都懂得权利法案呢,这样的家庭一定
: 很民主吧?一定是所有事情共同讨论、共同达成决议的吧?
: 才怪。孩子们能不能去葬礼?看父亲的一念之间说了算。孩子们想吃热狗与
那最后有没有去葬礼?有。
代表父亲也有在考量孩子们的看法。
: 起司汉堡?对不起父亲说那不是食物不能吃。孩子想要逃离家庭、去唸大学
: 或是去外公外婆家受教?不行那种教育父亲认为不好,你们不准去。
: 好了我不要再多说。如果到这边你还没察觉,班恩对于“民主”的可笑实践
: ,那我们来讲一些专业术语好了。哲学里,对于“自由意志选择”,具有非
: 常严格的定义:需要能力、慎思、意求三个要素,才能算是真正的选择。简
: 单说,如果孩子们对另外一个世界,根本无从接触、并且被赋予充满偏见的
: 认知(可乐是有毒的水),那他们根本不具有“自由选择”所需要的知识与
: 体验。况且,孩子们从小习惯在一种体系(山林)下长大,被告知资本主义
: 社会就是邪恶的压榨的剥削的.......那么,很抱歉,这种情况下,就算孩子
: 体验了两种体系、最后仍选择回归父亲,这可能根本是斯德哥尔摩情节的感
: 情作祟罢了。
: 我尤其讨厌这对父母,对生活物质抱持的伪善态度。母亲因为姑丈泡了糖浆
: 牛奶谷片当早餐,咆哮著那是垃圾。哇太有概念了呢,的确美国小儿科医学
: 会也提到,千万别让儿童食用过多的精致食物和糖类,尤其不可以把这类食
: 品当作奖赏或是报酬,以免造成糖分的过度摄取。哇我是不知道多少父母可
: 以做到啦,但是班恩夫妻应该实施的很彻底吧。咦,可是接下来呢?为了庆
: 祝Noan Chomsky节日,父亲可是买了个巧克力大蛋糕加鲜奶油呢。甜腻腻的
: 好有欢乐气氛,喔耶。
如果重看一次,会发现女儿想杀羊却不敢杀
这时父亲有任何责备吗?还是骂她一定要杀,这是真实世界
没有。如果真如你说的那么专制,他们会需要饿肚子吗?
女儿在车上讲“世界语”那个桥段,因为他们很想念母亲
所以后来主角才会跟岳父说庆祝节日是为了引开他们的注意力
这段我不觉得有矛盾的地方
再来讲到偷窃这件事情
如果把它看待成对资本主义的反击,那也就没什么好不能接受的了
能开卖场的就是资本家,而这家人本身就是乌托邦的规则
对他们而言偷窃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狩猎
不过这不代表这种做法是对的
像有些人说资本主义邪恶,工作是罪恶的,却指望别人施舍救济他们
这种作法就超蠢
偷窃这件事情可以视为导演对乌托邦是否可行的一个思考点即可
: 什么跟什么。不觉得矛盾吗?你们这对夫妻的标准可以统一一点吗?对于饮
: 食、对于体能、对于训练、对于规范,你们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有跟孩
: 子们协商讨论过吗?有符合社会对孩童教育的基本需求与保障吗?在家自学
: 是需要社会审查的,你们真的知道吗?不要以为这件事情很官僚,事实上这
: 保护了多少虐童事件、意外伤病和潜在的歧视教育?(事实上,影片中二儿
: 子就在攀岩时骨折而无人知晓)班恩一边教孩子背权利法案,但“权利法案
: ”的内容本身,在孩子们的生活里真的有实践吗?
: 也许有眼尖的观众会跳起来反对:不对不对,你看导演刻意安排了骨折、坠
: 屋、反叛等情节,这就是在反击啊!这不正是班恩说的“美丽的错误”,最
: 后也改变了吗?
: 呵,不对。片尾刚好有一个很强的证据,可以反驳这点。要举出这件证据,
: 我们得接着讨论影片的第二个核心:知识教育。
: 听外文系的同学说,王文兴老师在授读他自己写的《家变》时,曾经建议学
: 生:读得越慢越好,一句话读完了再重读一遍,一段文字读完了再重头唸第
: 二遍。要用一个字一个字的速度去读,读完了也不要急着讲心得,慢慢沈淀
: 对照人生,再来想想心得。
: 我不知道这个传闻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每次想起都不禁击节赞赏。啊,这才
: 是真正会读书的人呀!
: 相较起来,电影前半段,班恩主导的营火读书会,简直令我倒尽胃口。到底
: 凭什么,父亲可以要求孩子,用唯一的阅读方式(还有速度),来进行知识
: 理解?儿子要睡觉以前,今天一定得读完多少页的量子力学;女儿唸完一段
: 《萝莉塔》,还来不及消化反刍,就必须迅速说出自己直观式的感想......
: 天啊这是多么粗暴的阅读方式?这位父亲,你可以尊重一下,每个人有自己
: 不同的阅读速度、思考理解,以及观照人生的方式吗?
这边我不认同,读多少页是对进度的要求
就像体能训练一样,如果父亲要求跑到山顶才能休息
我想原PO也会跳出来说“可以尊重一个每个人的体能程度”这类的话
这边也是让我觉得反感的某段文字,充斥着一种居高临下感的批判
并非是针对事情本身做讨论,而是想表达自己有多么多元化,多么开明
以上仅为我个人的看法,若原PO不是这么想我先道歉
至于父亲要求说出感想,是想让她去深入思考自己阅读的东西
“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而非只是背诵法条文字儿以(小女儿法案例子)
这边我觉得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倒是原PO这种标签看法,我认为才是不尊重他人的
: 恐怕是不行呢,因为这个父亲根本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尊重科学和社会研
: 究。他可是父权世界的神奇大队长,大队长说了算、怎么会有错呢?大队长
: 要让孩子喝酒就喝酒,尽管美国小儿科医学会,早有明定的年龄与酒精限制
: 标准、避免儿童的物质滥用和身体毒害。大队长要教小孩强暴和自杀,小孩
: 就是得听,尽管皮亚杰和柯伯格等儿童心理专家,早就指出儿童认知的阶段
: 、以及不同阶段孩童可接受的教育模式(BTW,我可不是反对同性恋教育那些
: 萌萌,但我相信关于恶意和伤害的教育得非常小心斟酌年龄)。最讽刺的一
: 点:大队长要孩子观看杀鹿的成年仪式,孩子就是得看......呵呵,如果连
: 这一点都可以被认同,那片商干嘛不把这部电影列为普遍级呢,还什么辅十
: 五咧。
片中也有解释某些国家允许儿童可以喝适量的酒了
与其朦懂无知,我认为主角这种凡事讲开了的态度让我大开眼界
就像一开始就直接跟孩子们说“你们母亲昨晚割腕自杀了”
“蹦!”在我脑中炸开一声,谁会这样跟自己孩子讲这种事情?
有,电影中的主角就是这样。
但是这样真的不好吗?其实凡事走到极端都会出现特例
目前台湾社会就是不讲清楚,于是把电视上的烟枪打马赛克
列上警语就代表尽到责任了
拿片中母亲自杀这件事情来说,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跟孩子们说?”
主角选择直接说出,是因为他“了解”这群孩子的心智能力已经超龄
他们可以接受这样的打击,而非像被保护的笼中鸟还需要打上马赛克
这边就是主角教育成功的一个面相,不管心智或体能都比大多数小孩更强大
: 老实说,班恩一家的六个孩子,之所以能健康长大,我认为只有两个可能:
: 第一,他们太过幸运,逃过一切破伤风猩红热蜂窝性组织炎和心理发展变态。
: 第二,编剧根本乱掰。
我认为有第三种可能
一个八岁就懂国家法案的小孩,你认为父亲不会教育其他生存的方法吗?
这整家人根本就是心智跟体能都超强的家族
知识面都强大到观众都明白了,你认为生存在森林里该注意什么父亲会不教吗?
每个人根本都可以拍“如何在荒野生存一个月”这种实境节目了
这边能够健康长大,我觉得没什么不可能
: 不觉得,整部神奇大队长的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对父权的歌颂吗?所谓父权
: 与专制,核心精神就在于认为自己是精英、自己才是哲学家皇帝,其他跟自
: 己不同的想法(宗教、价值观、思考模式),相较之下都欠缺“理性”、欠
: 缺“智慧”,所以不需要尊重。可以容忍、可以旁观,但是,一点都不需要
: 尊重。
这边也是让我觉得不舒服的一段文字,直接将剧中人物扣上皇帝父权等字眼
: 所以,班恩一家嘲讽著大卖场的资本主义式消费,但一旦发生食物危机,偷
: 窃和欺骗是一点不需要愧疚的集体任务(唯一的检讨是下次如何偷得更好)
: 。父亲只要面对跟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完全不需要隐藏自己,可以大放厥词
: 谈论自杀、可以跳到教堂台前打断牧师,因为这些他反对的人,都是资本主
: 义的奴隶、愚蠢宗教的骗徒,并不需要好好尊重。
: 老天爷,这根本不是嬉皮。这完全就是嬉皮彻底想反对的,父权专制。那种
: 不尊重他人、不欣赏弱者的,父权专制。
: 那么,影片结尾,经过了一连串的意外与冲击,班恩家真正学习成长了吗?
: 他们真的体验到了其他的价值体系,进而领悟到尊重他人、摆脱父权的思考
: 模式吗?
: 抱歉,我完全不觉得。证据就在,影片最后,当班恩认错、二儿子拥抱哭泣
: ,一切矛盾看似达成妥协和解之后——班恩家决定去挖出母亲的尸体。
: 还记得,在锄下第一铲土之前,小女儿沙迦说了什么吗?她用童稚的口吻,
: 复颂一遍墓碑上的基督徒式祝词,接下来,她说出了什么感想?
: “这真是狗屁。”
: 唉,我多么希望,影片演到这里,班恩能好好跟儿女们教育:“亲爱的,这
: 不是狗屁。这是基督教的信仰,我们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世界很多其他人相
: 信。这个墓碑是外公外婆纪念自己亲爱女儿的方式。我们不见得要认同,但
: 是要尊重他们的记忆与情感。今天之所以掘出母亲,也不是因为佛教的火葬
: 高于基督教的土葬,单纯只是因为想要尊重母亲的遗愿,如此而已。但亲爱
: 的,这个墓碑的基督教文字,请尊重,这绝对不是狗屁。”
这边罚你重看一次
小女儿说“赶快把她挖出来,不然她就永远躺在这堆狗屎下面”
这边狗屎讲的是那堆烂泥,而非讲基督教的仪式
母亲遗言也有提到她讨厌所有宗教等
也不想死后被关在一个大木箱下葬
小女儿的说法也只是反应母亲的看法而已,对母亲而言她确实被一堆狗屎盖住啊
: 影片有这样演吗?不。班恩家一起讪笑着,可开心了。即使到最后的最后、
: 一切都和解的最后,班恩家的子女们,对于其他信仰价值,仍抱持着极高傲
: 的偏见。不接受、不谈判、不欣赏、不尊重,这是班恩家子女们,最后一幕
: 流露出的父权印痕。
: 唉,孩子们。如果我有孩子的话,我不会希望他有多少厉害的知识,也不会
: 期盼他在认识世界感到困惑时,必须(完全没有沈淀思考时间)即刻说出直
: 观想法。但是,我一定会要求他,尊重其他跟自己不同的宗教、价值、和信
: 仰。孩子啊,请避免自己的观念,以一种优越父权的方式,凌驾在他人之上。
: 这就是我看完《神奇大队长》,最后的感慨。
以上,我说不太出来对这篇的反感出自于哪里
但就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清高感”,而这种感觉是让人不太舒服的
可能是我懂的很少,无法用精确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看完神奇大队长,跟原PO的心得想法
神奇大队长是一部可以让人思考乌托邦跟现实之间如何权衡的好电影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荒野生存(原著阿拉斯加之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