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BPM》比爱滋更剧烈的是疾病歧视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18-02-25 14:30:04
图文版请于连结: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bpm
即使会死也要继续抗争下去,病人不是罪人
在人们探讨平权的年代,即使来得缓慢,但许多人能对此抱着乐观的态度,希望终究一个
彼此尊重无歧视的社会跟世界可以到来。其中疾病歧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例如对自闭者
或是有严重身心障碍人士的不雅言论在社会上层出不穷,而透过性传染现今能无法治愈的
爱滋病患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标靶。《BPM》是一部以二十世纪末巴黎,当时爱滋席卷全球
,制药公司却抓住这关建垄断医疗成果枉顾病患权益,而新加入爱滋行动组织争取权益的
奈森,蟹逅了激进且热血的爱滋病患尚恩,随着社会运动剧烈和感情的升温,尚恩的身体
却也因为爱滋而每况愈下,迎来人生终局。
由不了解而转变成歧视的事件不管国内外都层出不穷,《BPM》的背景讲述了爱滋病患和
同志周旋无良药厂和被社会偏见的历史,但即时搬到现在已经文明进步的社会,爱滋等于
同志的错误理解依然层出不穷,如同台湾社群上集体如同猎物般的攻击爱滋病犯,用各种
手段希望爱滋病患具名同时要求废除健保,甚至将爱滋病都简化成男同志的疾病,各种不
友善的动作时时所见,种种行动却忘记了,在一个对病患即为不友善的环境,不止对防疫
无效更会造成社会不安。
这和电影《BPM》很意外的相当类似,二十世纪末人们对这疾病没有全面的了解只有恐惧
,以为排除了患者自己不是同志就不会染病,而忽略保险套与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而电
影中已爱滋病患者和声援爱滋病者的抗争为主题,他们有男有女透过自我的了解与研读来
去理解爱滋的病史和药物的程度,更多时间他们面对的不是疾病的疼痛,而是歧视和是否
能看见明天的心里折磨,虽然电影里用了声光与爱情元素点缀,仍然无法避免的另人揪心

爱滋是小感冒的说法,虽然多数人以为是台湾同性恋者不愿正视的讲法。但其实如要归咎
这句话的开始是从英国演说家昆廷克里斯普一词,当时因一句:“爱滋病只是一种同性恋
流行。”而在事后被许多医界与同志群题挞伐,这也可以看出在二十世纪对爱滋的不了解
,一路漫延到二十一世纪许多人还是对这疾病无从得知,甚至以为排斥在外病菌总有一天
就会自我消失,而不去理解这本世纪人类最棘手的传染疾病,与其排斥不如进一步了解才
有对抗爱滋的可能性。
瑞士漫画家曾绘制一部半自传漫画《蓝色小药丸》,叙述在聚会上爱上了一位叫卡蒂的女
孩,当卡蒂说出自己是位爱滋带原者,漫画家才开始为自己所爱的人去了解“爱滋”世界
。这是一个异性恋者的真实故事,在猫咪世界也有类似“猫免疫缺陷病毒”简称为猫界爱
滋病之称,使猫遭到弃养,我想这些都源于对爱滋的恐慌,如果真想防疫爱滋,除了宣导
安全性行为,我想理解患者和建立一个友善的社会和设法良性的讨论,更是重要一点。
排斥单一族群和散布恐慌,并不会对于防疫病情和社会有任何帮助,只会造成染病患者封
闭,而想检疫的人不敢踏入医院的恶性循环。《BPM》电影用了柔性的手法和迷幻的美术
效果重新搬回这世纪人们直得探讨的问题,如何让民众有着基础知识、让人们去面对这不
治之症,而对患者或同性恋者赶尽杀绝的网络言论,反而更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对于爱滋
了解的不足和督促,还有这样的社会对于少数族群和性向的迫害是无时无刻的,平权还有
很漫长的一条路要走。
作者: pineapple824 (凤梨〃)   2018-02-25 15:27:00
“邂”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