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淑女鸟》- 女孩学着长大,妈妈学着放手

楼主: leila (Lizzy)   2018-02-23 22:47:45
◎《淑女鸟》(Lady Bird) - 女孩学着长大,妈妈学着放手
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252461
家乡、家人,常令人又爱又恨。跟他们的距离太近,所有缺点都无法被忽视,
生活的一切必受其限制。《淑女鸟》的主角Christine(瑟夏罗南),在2002
年即将高中毕业,将自己取名为"Lady Bird",非常想离开家乡──加州的沙
加缅度(Sacramento),但妈妈Marion(萝莉麦卡佛)不赞同,或者应该说,这
对母女对任何事情的意见都相左。
《淑女鸟》是孩子的转大人故事,也是母亲的放手故事。两人各自从自己角度
出发,看见完全不同的景况,彼此无法沟通,鸡同鸭讲。
片头引言正是Lady Bird的心声。那句话是Joan Didion说的:“会使用‘加州
享乐主义’这种说法的人,绝对没在沙加缅度度过耶诞节”(Anyone who
talks about California hedonism has never spent Christmas in
Sacramento.)。Lady Bird说,这儿是“加州的中西部”,住这里简直谋杀她
的灵魂,总是嚷嚷着要去东岸上大学,要去那些“有文化的地方”。她尚未能
明白的是,父母的压力多大,父亲失业后很可能再也找不着下个全职工作,而
东岸好学校的学费与生活费将是庞大的负担。她还无法理解的是,当时911事
件才刚过,母亲一点都不想让她靠近纽约。
那段时光不仅是女孩的转换期(即将上大学),也是美国的转换期,911事件
发生,人们对恐攻余悸犹存,随时担忧会有下一波攻击;经济状况也不好,网
路泡沫刚破,许多家庭为著失业及退休金担忧。
但Lady Bird还年轻,这些烦恼太宏观、太遥远。最贴近她的烦恼,是同学间
的竞争与合作、性方面的探索、社经地位造成的人际压力......等等。她想要
突破,突破家乡限制,突破边缘人交友圈,突破不宽裕人家的竞争劣势;她尝
试各种人格,扮演各种角色,甚至不惜背叛老友,只想瞧瞧哪一种最能适合她
的崭新未来。在她极为自我的小宇宙里头,其实已经感觉到,“阶级”无声地
影响人的作为与选择,她不愿被先天条件侷限,想要有发光发亮的机会。
年轻时,对很多事情都很肯定。我一定要去纽约,我一定注定成为作家,我一
定会爱他一辈子,我这样想一定是对的。在固执的Lady Bird身上,这种特质
更为强烈。
母亲Marion则站在人生阶段的另一头,心里早已有个底。这些年来,她在社会
阶级的层层障碍里向上奋斗,但同伴与自己都失败了,大多数人只是靠着一个
随时可能被夺走的中产阶级工作,维持某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生活,各方面并不
突出的女儿Lady Bird又何德何能,可以走出不一样的将来?
妈妈的铁血外表下,是务实的个性基础(她现在几乎是一家之主,要扛起经济
重担,还要负担家事,不实际也难)。她希望即将成年的女儿认清自己的处
境——有些梦想,是给那些有信托基金的人去实现的,不是给他们这种家庭的
孩子。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不凡的人生,妈妈希望女儿及早坚强,才能在艰难的
社会存活。
如果女儿真花了家中大笔金钱去就读梦幻学校,母亲的心理压力必然巨大无比
,不仅是钱,还得担心这会让已经失业的丈夫,忧郁症更恶化,假使丈夫因为
疼女儿,咬牙完成她心愿,万一丈夫心理终究承受不住呢?万一出什么事呢?
女儿反正远走高飞有自己人生,没有太大差别,但Marion恐怕得面临来不及退
休就失去老伴的状况。这些都是太过年轻的Lady Bird考量不到的点。
甚至,女儿天马行空的梦想,也不断提醒了Marion的无能及罪恶感。如果孩子
真有天分及兴趣往某些领域发展,自己却没资源培养孩子,那么女儿未来若过
著平庸无味的人生,是不是自己的罪过呢?或许Marion只想闭着眼睛否认一切
,催眠自己说,“这孩子本来就没才华也不会成功,我没有拖累她”,甚至,
Marion很热切地加入打击女儿士气的行列,希望只要孩子停止提跟纽约与梦想
相关的话题,母亲就不用再被提醒自己出不起那儿的教育费与生活费。资源不
多的母亲,搞不好是真心希望女儿平庸,以减少自己的罪恶感。
《淑女鸟》的第一幕精准传达了母女关系的僵局。她俩在车上,原本播放著有
声书,不用交谈,情况看似和谐,但原来那个沉默,不单只是沉默,恐怕也是
两方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别讲话,让这段时间过去。果然,有声书播完、“不用
交谈”的防护罩消失之后,两人才聊了几分钟就启动双方的武力系统,大吵一
架,闹到女儿跳车。
母女双方的想法都没有错,但因为意见差距过大,两人又如此亲密、深爱对方
,因此每一个想法,都变成带着向对方人身攻击的潜力,每件事都变得很具有
“针对性”,很“个人”。Lady Bird把母亲对她各项选择的质疑,当成“不
喜欢她”的证据,在她直接向母亲挑战这问题之时,母亲的沉默多多少少印证
了女儿的推断,与事实相去不远。这令Lady Bird很受伤,她知道妈妈爱自己
,但更希望妈妈真心喜欢她的一切,而不只因为她是女儿所以非爱不可。
从妈妈的角度,主要问题则出在她放不了手。Marion希望女儿成功,但这个成
功是Marion定义的。Marion告诉女儿,她只是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更好版本的
自己,我猜想母亲自认为在激励女儿,但女儿感受到的是被否定,被嫌现在不
够好。
人生观、以及观点的不同,在母女间成了私人恩怨,两人的沟通完全失效。妈
妈想挖出女儿真正的想法,但抓不到挖的诀窍,老是造成冲突。每当感觉女儿
隐瞒心事,母亲一急就发脾气用逼的,这当然毫无用处;但当女儿诚实展现自
我,表达想法,母亲又不接受。接近片尾,在机场的那一幕,母亲表面上的冷
酷,只是因为她无法处理心中难过,也没法对女儿承认“我好难挨”,更不甘
心她一路以来那么多的付出与照顾,都是女儿看不见或意识不到的,只好筑起
铜墙铁壁,武装情感。
这种沟通不良的恶性循环,恐怕还要维持一段时间,因为母女各自所处的阶段
,让她们无法跳脱目前的坚持。女儿正在成为大人,她觉得不能示弱,否则就
不会被当大人看;妈妈有自己的威严与地位,也不能示弱,要不然她怕会永远
失去掌控与主导权。在女儿能理解母亲难处、母亲愿意接受孩子长大而放手之
前,沟通模式都难以改善。但片尾的安排,令人相信母女会找到出路,而或许
,Lady Bird将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导演Greta Gerwig与片中主角一样,在沙加缅度长大,读天主教学校,后来跑
去曼哈顿念书(Barnard College)。主角与Gerwig本人有多少差别,我不知
道,但两人同样对家乡与家人"pay attention",摄影把沙加缅度拍得很美丽
,泄漏了导演对这儿的爱;每个角色不论大小,都有出人意料、令人喜欢的一
面;许多温暖、真诚、幽默的细节(例如美式足球教练代班戏剧课搞得像是在
指导足球场上战略、Lady Bird抛开被背叛的愤怒转而理解对方的痛楚、以为
修女要来那套严肃大道理结果并不是......),让沙加缅度的平凡生活中充满
神祕的吸引力。
《淑女鸟》 几乎可以说是Gerwig先前主演的《纽约哈哈哈》(Frances Ha)的
前传,纽约这个城市,对两部片的主角而言,都是装满梦想的宝藏。我想,很
多美国人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纽约迷思”,总觉得纽约充满可能性与自由,那
是文化的最前端,有无限的舞台可以发挥,不管想追求的是金融市场还是艺术
,纽约都像是世界之顶。不用说美国人,连我这个直到二十几岁才踏上美国国
土的外国人,也有过对纽约极度渴望的时期,事实上,我到现在都还有一点,
也难免偶尔幻想,若我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现在的人生是什么模样。
所以,不少追梦类型电影的结尾,会以主角终于落脚纽约或洛杉矶等文化大都
市为结局,好像问题都解决了,梦想成真。不过,《淑女鸟》并没有这样做,
它的收尾画面,地点不在纽约,而在家乡。家乡是我们的过去,也已成为我们
的一部分,它有时令人难为情,就像让Lady Bird听得泪流满面的、大卫马修
乐团的"Crash Into Me",多年以后她很可能会羞于承认自己迷过那首歌,但
不可否认,那首现在看起来不酷的歌,当时的确疗愈了自己。我觉得《淑女鸟
》意外地适合过年期间观赏,在“年味”早已成为一堆约束、压力、痛苦的来
源之时,《淑女鸟》带观众返回记忆中的家乡与家人,重新思考当年的“根”
如何形塑今天的我,儿时的有趣记忆,如何在离家南征北讨的人们心中,保留
一个柔软的角落。
小花絮:饰演Lady Bird好友Julie的Beanie Feldstein,是Jonah Hill的妹妹
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