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最黑暗的时刻

楼主: solemnity (我相信)   2018-02-13 20:05:59
最黑暗的时刻 (Darkest Hour)
 
这是我第一次去诚品电影院看电影,最大的感想是椅子和旁边座位连动,刚好坐旁边
的观众又动来动去,很干扰!再加上交通对我来说也不是很方便,下次除非有特别原因(
例如想看的场次只有那里有,或想顺便去松菸逛逛),不然应该不会特别想去那里看吧。
故事背景是二次大战,故事内容是邱吉尔上任首相后所面临的一连串挑战。听起来是很生
硬的主题,但电影本身并不会让人觉得无聊,会让观众从邱吉尔的视角,跟随着他的情绪
与思路一同前进。我对于二次大战历史虽有兴趣但没什么涉猎,对于邱吉尔的印象大概也
仅止于历史课本中那张开罗会议的照片;但这部片看到后半我会跟着一起担心后续发展,
看完之后有点后悔去年没有去看<敦克尔克大行动>。
 
============================
哈囉我是分隔线,以下有雷。
============================
 
在精巧的化妆技术与剧情的用心安排下,盖瑞欧德曼真的把邱吉尔这个角色诠释得很棒。
在家里他就是个邋遢的老先生,大白天就菸酒不离手,挑剔又难搞的个性不知道吓走过多
少打字员或其他仆人,甚至搞到家里破产。然而当踏进政坛,他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另一个
人。他眼光卓越,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对于事情自有洞见。当然最重要的是历史证明
了他的洞见是对的,不过在事情当下真的很难判断主战派与主和派究竟谁对谁错呢。
 
和法国的浪漫不覊相比,英国的一本正经style其实也别有一番魅力啊。他们说话时的神
情、腔调、服装、走路姿势;以至于那种拘谨的英式幽默,穿插在片中邱吉尔每一个思考
、困惑、没自信、愤怒、碎念或是慷慨发言的时刻,真的很有趣。从小时候看的福尔摩斯
与克莉斯蒂侦探小说,都可以感受到那种英式style的趣味。(毕竟两个国家都没去过,
只能从文字和影视作品去品味QQ)
 
特别想讲一下戏里的两个女性角色。打字员莱顿小姐长得漂亮、工作认真且富有感情,是
个典型的英国淑女。然而她戏份虽多,但比较像是为了推动剧情需要而存在的花瓶;对观
众而言这个角色并没有太多灵魂存在。相反地,邱吉尔夫人虽然戏份不多但教人印象深刻
。面对投入于工作远多于家人的丈夫,她虽然寂寞,却仍尽力扮演好妻子的角色。相较于
在家里不修边幅的丈夫,她永远完美装点好自己的外型;此外她也是最理解丈夫的人,懂
得在丈夫失意时给予鼓励,发怒时适时安慰;甚至在他对自己的做法缺乏信心时点出他的
盲点。这个角色的智慧完全不输给邱吉尔,可惜在那个年代的女性只能把智慧用在相夫教
子上面。(叹)
另外几个角色也塑造得很成功,例如怯懦观望的张伯伦,以及暗藏野心的哈利法克斯子爵
。当然还有国王乔治六世也是个很讨喜的角色,最后那一段是怎样,英剧不腐一下不行吗
?(称赞意味)
 
尼可逊准将那场戏虽然短,但是从他对士兵的一句句关怀,到他看到电报内容,仰望着天
空,是真的拍得极好!完美无比!QQQQQQ
 
看这种历史电影,我也会好奇究竟哪些是真实成分。据说很多事件转折、角色主张甚至台
词都是有考究的,而最后那段演讲的确慷慨激昂极富感染力。但是连地铁那段也是吗?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虽然好看,但也有点像是国力不如当年的英国所拍的精神自慰片。但
其实自慰片也没什么不好,台湾拍的自慰片有少到哪里吗?<阿甘正传>不也是美国自慰
片吗?自慰就只是一种欲望的正常发泄,人人都有自慰的需求,没有必要把它妖魔化啊。
(不是在说电影吗)
作者: HatefulEight (Daisy Domergue)   2018-02-14 13:17:00
Right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