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我非常喜欢这个剧本!以一起案件作为开端,借由流畅的剧情,不着痕迹地呈现出每个角
色的复杂面向。主角群的角色塑造十分精采,透过演员的出色表现,以及角色之间相爱相
杀的因果互动,很自然地传递出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讯息。另外结局的收尾方式我也好喜
欢!
============================
哈囉我是分隔线,以下有雷。
============================
进电影院前我一直以为这是部是悬疑片或推理片,电影播到前1/4时我也这么以为。但看
到后来才发现这部电影根本没有要认真解决案件,而是描述一起强暴致死的案件对于小镇
中每个角色的影响。本片的灵魂人物Mildred是一位令人心疼的母亲,离了婚,失去了女
儿,不惜与全镇为敌,连儿子也无法谅解他;电影前半部时观众几乎都跟着她的视角而情
绪起伏。她坚毅而固执,一旦做了决定就绝不放弃,面对攻击时永远以加倍力道反击回去
。然而在她满身是刺的外在表现底下,藏着一个母亲的心碎、自责、孤单与无助。
Frances McDormand完全进入这个角色,把这个利用满腔愤怒来掩盖自己脆弱面的母亲角
色演得精采。
Dixon是剧中另一个刻划相当生动的人物,在电影后半甚至取代Mildred成为我最爱的角色
。他鲁莽、愚钝,不擅社交言辞,总仗势着警察身分滥用暴力,并毫不掩饰(其实是不知
道怎么掩饰)自己的种族歧视;怎么看都不是个合格的警察。因此当他被自己最瞧不起的
黑人给剥夺警职,对观众来说似乎也只是刚好而已。然而Willoughby的一封信解放了他,
也让观众看见他因为父亲过世而深藏内心的温柔。这是整出戏唯一安排较为刻意的转折,
但Sam Rockwell完美诠释了这个粗鲁警察,让观众从讨厌他到慢慢同理他,愿意进一步从
他的视角与价值观去看这个世界。
Willoughby这位警长只在电影前半段有戏份,但其所作所为却深刻影响了电影后半段的发
展。Mildred的举动让他困扰,但他深知其个中原因,也了解任何言语辩解都无法改变她
的决定;因此他用了最终极的方式(帮她付一个月的看板租金)来表述自我,极其温柔地
将Mildred加诸于他身上的愤怒完全化解。另外全世界大概只有他一个人看出Dixon有当好
警察的潜力,甚至点出他要成为好警察所最缺乏的那块拼图—爱。即使临终之际,他仍不
忘留下最后的温柔给这个世界;看看他留下的两封信对于Mildred与Dixon的影响有多大,
他能受到全镇居民爱戴真的不是没有原因。
我很喜欢片中角色之间各种前后互动的冲突感,尤其是片中运气最背的这两位主角。
Mildred立告示牌咒骂警长,警长却帮她支付租金;她差点害死Dixon,Dixon却为了帮她
探询真相不惜被揍得鼻青脸肿。Dixon也是一样,当他差点被活活烧死,拯救他的是他一
向瞧不起的侏儒;当他住院时,主动表达关心的是被他丢出窗外的看板商人。更不用说原
本立场完全对立的这两人,在一连串的事件转折后居然产生了覊绊;或许导演想表达的是
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恩怨吧。
这个剧本厉害的地方在于不留斧凿痕迹地呈现每个角色的复杂面向,没有谁是纯粹的好人
或坏人;善与恶、正与邪、暴力与和谐、愤怒与温柔往往都共存于同一副身躯。Mildred
的遭遇令人不舍,但她回应这个世界的方式也几近野蛮,甚至纵火烧了警局;Dixon的粗
野其来有自,然而暴力与歧视思想无论如何不应该被纵容。即使是超级暖男Willoughby,
最后告别世间的方式恐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何谓正义,何谓公平,
何谓歧视,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去区分的事情。
就像角色的冲突性一样,整部电影也不停地将暴力与温柔这两种相反的基调揉和在一起,
而且揉和得十分成功。火烧警察局那一段就是最好的例子,Dixon读信与Mildred投掷汽油
弹的视角相互切换,看似冲突的两种情绪却莫名协调,带点黑色幽默又混杂了某种暴力美
学,拍得真是美极了,是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另外在结尾处,两人打算联手施暴
之际,也不约而同地给予家人最后一丝温柔。
究竟最终两人会不会动用私刑呢?或许会,或许不会,看待会心情如何再说吧。现实不就
是这样吗?晚餐要吃什么?不知道,看待会心情如何再说吧。有些电影的开放式结局根本
只是故弄玄虚,但我真的好爱这个结局的处理方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