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版文章: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6035
试片无雷短评
《黎明的承诺》 法国人的浪漫思想
by XXY
改编法国文豪—罗曼加里的自传小说著作《我答应》,描述其母拉拔他长大的过程。全片
的观影重点,除了饰演男主角罗曼加里的皮耶尼内(2014年以《时尚大师圣罗兰》拿下凯
萨奖最佳男主角)、以及母亲妮娜的夏绿蒂甘斯伯格(影歌双栖,2009年曾以《撒旦的情
与欲》夺下坎城影后)两大要角的精采演出,诠释母子之情的细腻演技,故事面来说算是
平稳而没有太多惊喜,可说是中规中矩的自传式电影。
从电影开始的墨西哥亡灵节影像,再到罗曼加里堕落而垂死的状态,整部电影弥漫着罗曼
加里小说中描述生与死的细腻笔触,以及充满浓厚法国人对于生活的浪漫态度。而镜头将
焦点拉回到回忆中,罗曼与母亲在1910~20年代之际的童年时光,犹太人加上东欧移民的
身分,也暗示了当年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气氛,以及一战与二战之间的短暂和
平,乱世之中的恐怖平衡:借由罗曼逐渐长大,面对求学、爱情以及写作事业,甚至是在
二战前夕加入法国空军接受训练、为了自由法国而战的人生旅途,期间他与母亲间的紧密
关系,透过导演艾瑞克巴比尔的幽默口吻:轻松诙谐的叙事,不失严肃又写实的批判,展
现了法国人在面对外来威胁时仍处之泰然的自傲感,是我在这部《黎明的承诺》中所观察
到的。
正如片中母亲对着罗曼所言:人的一生中只能够为了三件事情打架(奋斗),第一是女人
(爱情)、第二是荣耀、第三则是法国。整部电影的故事主轴便是围绕在这三个节拍上延
伸:纵使罗曼加里的一生有过两段婚姻,也因为浪漫的写作风格吸引不少异性,但母亲作
为他一生中重要的女人,并且一路上为了母亲的期待而奋斗,我想,是我认为本片最“有
趣”的地方。因为片中有不少桥段让我在心中默默对男主角的行为贴上“妈宝”的标签,
同时也在许多对白出现时翻了不少白眼。让我不禁想说,这妈妈的控制欲未免也太强了吧
!就我的观察而言:女人、荣耀、法国三者的奋斗目标,其实都是从女人(母亲)作为出
发点,荣耀和法国其实只是母亲所引导主角的所有行为,反而淡化了罗曼加里在文学上的
成就。若电影能够加深罗曼加里创作的内容,或是母亲对其创作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影响,
甚至是他的创作中与他母亲间的关系,电影或许会更加深刻
而电影让我较为惊艳的地方,莫过于男主角在二战期间的北非战场,以及担任轰炸机领航
员兼投弹手的工作。可说是片中对于男主角心灵成长最为重要也最关键的时刻:这种生死
之际,失去战斗目标的生活,濒临崩溃且陷入迷惘的人生阶段。对比到战争前处处有母亲
控制的生活下,男主角远离了母亲的保护羽翼而独自面对生死,充满怀念与眷恋的情绪顿
时展现。可惜的是,这段情绪的分水岭、片段比重拿捏失衡,并未剧情带来太多铺陈或是
震撼,实为可惜。
不论如何,罗曼加里做为法国近代文坛的重要人物,除了创作小说更涉足了电影剧本创作
或是导演、拍摄等工作。《黎明的承诺》所描述的故事,除了《我答应》这本描述其母子
情深的著作外,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法国自傲的民族性,以及对于困境、生活、感情上的价
值观,十分有趣。在超过两小时的131分钟内,我们也可以嗅到法国人对于生命、家庭、
以及如何看待近代历史的态度,感受相当全面而且丰富。若您也是对法国电影情有独钟、
对于法国文化或是20世纪初的近代历史有所兴趣的朋友,《黎明的承诺》或许是一部能从
大时代的架构下,欣赏一个文坛巨人如何成长的电影作品。
P.S. 片中所提到的“自由法国”,为二战初期法国向纳粹德国投降后,由戴高乐将军流
亡海外后所领导的法国反抗政府,并透过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军队作为实际的抵抗势力。
罗曼加里在这段期间将她原本从母姓的卡谢夫,更改为加里,也就是俄语里的开火之意。
他在加入自由法国后先后转战伊索比亚、利比亚、库夫拉,主要对抗的是有“沙漠之狐”
之称的纳粹德国将领-隆美尔所领导的军队。战后他获得了空军少校的军衔,并获得荣誉
三等勋章、抵抗战士等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