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抓狂美术馆》广场之内,我们都一样

楼主: grafishbanet (鬼废墟贝内特)   2018-01-30 04:46:06
网页版文章: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6473
《抓狂美术馆》 The Square
“广场之内,我们拥有相同的权力与义务。”
by XXY
“广场之内,我们拥有相同的权力与义务。”
艺术是一种生活的调剂,能使我们的生活水准提升。那艺术品的价值为何总是沦为拍卖场
上的高价物,始终与人有种无法触及的距离感呢?而生活中人与人的距离,也仿佛这些艺
术品一样无法与人产生共鸣,却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这些源自于艺术与生活的有趣现象
,在瑞典导演—鲁本奥斯伦的眼中就是很好发挥的题材,借由这些“距离感”所制造出的
尴尬场面,成为本片故事的主轴,是我认为本片抓住了人性的亮眼。
《抓狂美术馆》整体电影所散发出的冷调幽默,借由大量尴尬气氛传达了人际沟通在现代
社会上,所普偏存在的问题。当我们的言论或行为被大众所接受时,似乎是因为“大部分
”的人能够接受,而不是因为我们心里真正所想的那样。换句话说,我们常因为大众的人
云亦云而跟着顺应潮流,最后失去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如同电影中所安排的桥段:在
访谈会场上的妥瑞症患者、在募款餐会演出仿人猿的行为艺术家、在一号展览展出的砂砾
堆,又或者是尝试使用新媒体宣传“广场”的行销团队。这些人与人间的不对等频率,似
乎也透露了人类的社交行为,其实就像是一场眉来眼去的暧昧交流,我们总要听到或看到
别人说了什么才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决策。
而《抓狂美术馆》透过原本行为端庄、态度潇洒的美术馆长—克里斯钦,手机钱包被扒后
而造成生活步调失控局面,现示了这个社会逐渐疏离的冷漠感。像是在片头所描述的路上
求救,没人愿意停下脚步或是在忙碌的生活步调中暂停而愿意帮助他人;或是片中克里斯
钦在百货公司拜托路人帮忙顾东西而求助无门。讽刺的是,最后愿意伸出援手的却是路边
的流浪汉,或是在破旧公寓里的外来移民。对照到在百货公司里逛街、打扮光鲜亮丽的人
们;或是住在高级公寓里的邻居,身份地位或是文化水准,似乎与人们互相帮助扶持的基
本行为背道而驰: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端看观众们如何思考了。
整部电影所传送的讯息十分有趣,而且隐含在影像之中。步调不快而且编剧深层的情况下
,《抓狂美术馆》并不是一般典型能够让人笑破肚皮的娱乐喜剧,反而是让人看到人性“
可笑”又“可悲”的一面。正如同北欧的温度一样,仿佛隔了一层解冻的冰,需要慢慢酝
酿消化,才能看穿冰层下所蕴含的寓意与核心价值。而在这超过两个小时的片长里,我们
应该思考的是“艺术”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人们什么样的反思?或是何谓“艺术”?“艺术
”所创作出的价值是否能够有效以金钱衡量?而这些前卫有跳脱传统框架的当代艺术,是
否能被一般民众所接受?美术馆存在的价值,在于艺术家与观众的桥梁,而非成为拍卖会
的另一个展示间罢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