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第三次杀人-真相是我们选择所相信的

楼主: immad (Dammi)   2018-01-21 20:21:56
凶手到底是谁在这部电影里找不到答案,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这个故事里也一点都不重要,
导演利用了观影者与角色们等众人类有限的知识,自身经历的投射(包含常理判断),还
有律师、检察官及法官的做事方法,让事件仿佛缺了什么就完整或什么都不是,就像宣传
海报一样,三位主要角色各据一方,只看到他们各自被撕裂的周边,之间的空白补也补不
起,仿佛在说着实情根本只有经历者才知道,在他人眼中仅仅存在自已想看到,想相信的
,无论出自何种理由。这是第三次杀人。
(底下有雷)
可能早已习惯侦探小说,刑侦剧总会在某些时候得出个解答,因此发现这一部电影并没真
相时,其实失落,究竟三隅有没有杀人,大概只有编剧和他自己,以及天晓得了!但相对
来说,这才是导演是枝裕和的风格,透过故事内容思考家人之间的关系,唯这次以律师检
调攻防的刑事案件为包装,于是无法为家人做的事,移转到他人身上,让案情错综复杂,
也因为故事里的每个人各怀心思,藏着掖着无法追溯还原被害现场,就像是张被乱撕随手
一丢的纸,要再拼完整,却处处有小点小点的缺漏。
电影寻常地起手,看似并无不同,但重盛律师的角色、检察官的角色,法官的角色却突破
日本戏剧,几乎一味正义的窠臼,已然跳脱日式刑侦类型剧的框架,但应该更贴近现实,
若以一个职业的角度及他所应尽最低限度的责任来看的话。况且处理速度向来也被列为能
力高低的判断依据,因而习惯于热血正义故事的观者一开始可能还想说故事里的角色怎么
这么冷淡,但到后来不得不认同这些职业的限制及选择,但也因此延伸出三隅对审判的质
疑:有谁够资格审判被告呢?如果大家只局限于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的话......
在褪去角色的热血情感后,那关乎家人间的羁绊,三位主要角色的情感寄托,代偿,转移
更显得清楚澄澈,因而表面上看似制式化,冰冷,不近人情,但其实骨子里的情感还是浓
烈得化不开。编导似乎有意在这个故事当中去讨论当从事的职业与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有所重叠时,将会是怎样的光景。在这部电影里为父亲的角色,儿女的角色,出自于亲情
本能地想保护对方,同时也有不想再重蹈过去已然失败的经验,即未能克尽自己在家庭中
的职责,而将这份缺憾在类似的关系里尽力填补。
因为不想要有遗憾,但却也形成无法还原案件通盘真相的状态。不得不说三隅一直反复说
词,或不全盘托出,部分还给媒体拿去渲染,其实有点恼人,对观者也是,或该说这恼人
的情绪是真相仍处在五里雾当中,不清不楚,不痛不快。而这一团迷雾便是由法庭上前述
各职业的准则加上家人关系的经验所编织出来,理性与感性的错综,所以会不会真相只是
各自为了保护什么而当下做出的选择呢?但根本不够完整,就像对白所提及的瞎子摸象,
摸到哪就认知到哪,始终无全貌,甚至极大的可能是,那份认知尚参杂了自己过去的经验
才定调。
因而关于审判这件事,被彻头彻尾的质疑,如果司法制度如此,人类情感又不能保持完全
中立,那到底谁才能定夺是否有罪呢?导演会在面谈的场景,让会客室隔开来的透明窗户
置中于镜头,带有对峙的意涵,越到后来甚至也呈现反射的影像,让三隅和重盛的脸孔几
乎重叠,一方面给我种具有一致角色的意涵,三隅家庭关系的问题投射至重盛的情感,同
时也有谁才是审判人的意味,审判俗世的罪孽抑或审判人性的偏颇。尽管剧情后段有点焦
点涣散,但最后一个场景充满了力量,令人反思。
欢迎光临:
http://dammimmi.blogspot.tw/2018/01/1804.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