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saster Artist 大灾难家
2003年,一对有明星梦的朋友,互相激励打气,创造了自己的电影 The Room,
结果是场灾难。虽然是部大烂片,但这部片却意外成为某些影迷们的cult片经典。
(台北物语既视感)
主角之一 (babyface) 后来发行了一本书,书名就是 The Disaster Artist
内容在讲述他与怪异男子Tommy的友情(?),以及拍摄 The Room 这部电影的过程。
结果这本书大卖!!!
神秘的Tommy说书中的内容只有40%是真的,但上Jimmy Kimmel live的时候又说电影
呈现了99.9%的他 (但电影是照著书改编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真是谜样的男子
这部电影的可看之处,除了本身猎奇的故事之外 (怪咖勇闯好莱坞)
还可看Franco兄弟同场飙戏 (btw, 三兄弟都有出现在电影中,二弟在里面也有客串一角)
美国喜剧圈的许多演员都共襄盛举
Breaking Bad, Super Store, Brooklyn 99, Key & Peele
好朋友柴克艾佛隆也演了两个角色 (但其实是一个)
对了,The Room 的主角 Tommy 跟 Greg 也有在大灾难家电影中现身喔 XD
电影的一开始以类纪录片的方式访谈多位好莱坞喜剧演员,问他们对03年这部电影的感想
。你可以看到演员正襟危坐地说The Room带给他们表演上的启发、想去观摩现场的氛围等
【关于电影与观众的关系】
电影用访谈手法开场很酷,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重制影片中,放入访谈,但这些看起来的
“真实”,其实就一个观众来说是无法验证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是不是真的,我们
只能感知导演如此安排的企图,是要加强整部片的说服力,去让我们相信,并且更快地
进入状况;这样的手法像是鬼片使用监视器画面、厄夜丛林用V8晃来晃去,都是想让观众
相信电影的真实。但大灾难家还有个更有趣的部分,就是一开始访问的就是演员,这些
喜剧演员在电影里面的作用是什么呢?刚刚听到的是演员的真心话,还是这些都是脚本的
一部份呢?光是带着这样的疑惑,一开场就让我观影的趣味大大的提升。
这部电影的初期也有一些手摇画面,以第一人视角拍摄,就像现在看直播的感觉,这些镜
头的安排跟拍摄的手法,都是在帮助观众去进入整个情境,去相信这个画面和故事。
大灾难家的观影过程中,有几幕带给我一些触发
1. 表演放不开的人想向奇怪的 Tommy 讨教如何演戏 ->
无法跟女生沟通的男性寻求把妹达人、搭讪大师的建议
2. 梦想与坚持,okay与卓越
3. 原创性与模仿,以及人生态度
电影的末段放了几个照着2003年原片摹临的镜头,并且用左右对照的方式让观众可以就
原片跟新拍做比较。在对比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不同演员模仿能力的精准度,有的人
可以做到角度节奏这些技巧方面的一丝不苟,有的会在其中加入自己的一点生命跟改编。
但这个段落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关于原创性。一个原创的表演,不管后面的人再怎么精准
的排练,再怎么试图模仿,但是那个原始的生命、意图、氛围是永远无法复制的。因为时
间无法重复,所以每一次的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时刻。我们的人生也是,也许每天的
routine好像是一样的,但是其实每一个瞬间、每一个事件都是独特的,如果你带着这样
的意识过活,对生命的体验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
以上是我喜欢大灾难家这部电影的几个观点,分享一下
也欢迎你来看看我的YouTube影评:https://youtu.be/QxFHGuG7v_o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