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有图好读版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post/47752290
一名大学生在侦讯过程中猝死
警方回复舆论质疑:“只是拍一下桌子,那孩子就死了”
1987年,22岁大学生朴钟哲在警方的侦讯过程中暴毙身亡。警方要求立即火
化遗体,值班的崔检察官却觉得事有蹊翘、坚持验尸,警方与检方虽同属政
府部门,却开始激烈攻防。原先接收到政府要求,统一依循官方立场报导的
记者,嗅出不寻常气息,不畏惧压力,坚持抽丝剥茧,在检察官故意释放消
息时,鼓起勇气揭发朴钟哲遭水刑致死的刑求惨剧,且审讯此案的“治安本
部匪谍搜查处”朴处长不断企图掩盖此事,在发现消息已无法压下时决定切
割弃保,要求自己部门下属出面认罪止血,压制舆论谴责。
另一方面,1979年发动政变上台的全斗焕军权政府,面对学生为首抗议军人
独裁的一连串活动,开始采取强势镇压,导致1980年爆发的光州民主事件。
从1979到1987年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与民众,透过一次次冲突与运动,要求
军政府改革开放,以平反光州事件并开放总统直选,这个梦想却在总统全斗
焕以维护国家安定为由,在电视上发表演说意图延长专制而宣告破灭。
焦头烂额的朴处长,一方面持续搜捕四处逃窜、被视为带头动摇军政府实权
的民运领袖金正南,一方面还要处理不断延烧的朴钟哲刑求致死案。早年从
北朝鲜出逃到大韩民国的朴处长,心中有着坚定反共的爱国火焰,让他歼灭
匪谍的信念从不动摇,且拼了命维护专制的全斗焕政权,将之视为带领国家
反共的希望。一个意外死去的大学生,将所有人的故事牵连到了一起,同时
催生了随后发生、在韩国政治发展史上重要的六月民主运动。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讲述了1987年发生在韩国的关键案件,一个大学
生之死掀起了国家的政治改革浪潮。去年高口碑高票房的【我只是个出租车
司机】,同样描写重要的民主运动历史事件,但【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
选择了不一样的讲述方法。【我】片描写在光州事件期间,一个与民主运动
八竿子打不著的市井小民,从漠然无感到身涉其中,并且详细描写了主角对
于政治心态上的转变,他也许不懂光州事件诉求的是什么,却本于人性的善
良,起身反抗暴力压制与不义行为。
而【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则从众多小人物的故事开始堆砌,大学生死亡
、检察官扛住压力查案、记者禀持寻找真相的信念持续挖消息。另一端,狱
警帮作为政治犯被关押的知识分子,偷偷传递消息给潜逃的民运领袖金正南
,觉醒的大学生李韩烈,则透过组织校内团体、积极参加民运活动。
作为故事中间桥梁的,是朴处长跟女大生妍熙。一个远离政治,单纯天真,
一个身处中心,机关算尽。朴处长脱北来到南边,对于过去悲惨生活的恐惧
厌恶,导致他坚决抗共的爱国立场,他认为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
维护国家主体安全,也坚信爱国的信念会让他一直走在正义道路上,因此一
切不在此道上的举动,都被他视为是推翻国家的阴谋行为而严厉对待。
但对于年轻单纯的妍熙来说,政治太遥远了!她跟所有同龄女生一样,爱漂
亮、喜欢跟朋友一起出门、对异性好奇。那些挂在口中、自以为聪明的“叛
逆动乱行为”,是让叔叔常涉险境,也是害爸爸离开人世的蛊惑思想。直到
某一天,她意外被卷进示威游行而认识了李韩烈,李韩烈邀请她一同参加民
主运动,却被她严词拒绝了。
她不懂这样引起社会不安的行为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不能好好安份地过生
活?妍熙到处问著:“你们以为靠你们能够改变世界、会有黎明到来的那一
天?那天不会来的!”她问李韩烈、问叔叔,她代表广大不敢起身行动的人
,问出那些难以开口的问题。
普通人民面对威权,是完全没有声音的,因为我们不会、也不敢跟这样巨大
的权力起冲突。直到,这只手伸到了我们的脖子上,掐住我们的喉咙。看着
手无寸铁的大学生,被当做共谍拷打审问而失去生命,看着无辜的民众,被
当做暴徒般对待,而这一切却在当权者官官相护下扭曲掩盖,让多少人在银
幕前激动含泪,我们必须知道真相,才懂得应该对什么事感到愤怒。
以身为国家主体维护者自居,导致最大的罪恶来自于爱国。无限上纲的爱国
心,给予他们正在“做正确事”的错觉,他们会如此理直气壮地走上偏锋,
不是因为他们是坏人,而是他们相信自己是对的。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把那样
的矛盾表现出来,(在类似的精采作品【正义辩护人】、【华丽的假期】等
片同样有看到)将他们单纯黑化成十恶不赦的邪恶份子,反而过于简单,正
是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才会让他们产生无限勇气,并且抬高自己的地
位与行为。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故事线都只呈现一段切片,对于韩国体制与政治较不熟
悉的我们,在前半段可能会有点晕头转向,而由于故事线多,每个角色也都
只能略作着墨,唯一较丰富完整的角色,只有金允锡主演的朴处长,虽稍嫌
可惜,但这完全不抹灭每个角色短暂闪亮的光彩,我忍不住想像,是什么样
的使命感让这些演员愿意接下角色。而这正是导演想讲的重点。
角色的意义,不光是角色讲述的故事,还有角色存在的方式。这些在故事里
的角色,取材自当时诸多参与者的原型(主要角色只有妍熙是虚构人物,甚
至加害者与受害者皆使用真名),没有一个人是救世主般的存在,每一个人
在这个民主改革的进程里,都无法逃开,每一次参与都对最后的成果作出了
或大或小的贡献。
无辜冤死的大学生朴钟哲,从抗拒、被牵连到主动参与的女大生妍熙,在监
狱中却仍心系政局的知识分子,冒险传递资讯的狱警,奉献生命推动民主的
民运领袖金正南,帮忙藏匿掩护的和尚、牧师,坚持报导真相的记者,不忍
配合说谎掩盖罪行的医生、验尸官,扛住压力爆气的报社主管,不畏威胁坚
持职责的检察官,还有不断参与民主运动,最后被警方催泪弹击中后脑而死
的大学生李韩烈,当片尾出现当时抗争与纪念活动的纪录片时,我们知道,
这些信念、这些行为,真实存在过。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用整部电影回答了妍熙的提问:这样做有什么意
义呢?有的,因为“开始,就有希望!”每个地方,只要有一个小小的人物
、有一点小小的不甘、有一点小小的勇气,就可以让这个世界开始不同。检
察官、记者、学生、平民、监狱长、大婶、狱警、神父,每一个领域,只要
做出一点点,只要不愿意接受一点点,聚集在一起,就是改变的契机。众志
方能成城,群蚁终能撼山。要让巨大的水坝溃堤,可以从凿出无数个小裂缝开
始延伸扩展。
全斗焕终于在1987年的六月民主运动中,结束长达8年的军政独裁统治,由原
本指定继任的总统候选人卢泰愚宣布“民主化宣言”,释放政治异议人士,
公投修改宪法以恢复国会及总统直选,并在同年12月经过公平公开选举后,
成为韩国真正意义上首位民选总统。
这类电影的可贵,也许不单纯在于完整讲述了一段历史故事,而是透过两个
小时的娱乐活动,唤醒了观众的好奇心,让我们想要了解更多、想要有自己
的见解,这是这类历史事件改编电影的真正价值。韩国透过一出又一出的作
品,从各个面相讲述了不同的重要民主运动事件,在当时环境与技术受限制
的情况下,可能很多人只有模糊的印象,而年轻一辈更是只在课本中看过。
透过电影或电视剧这样轻松的媒介,让大家重新理解现在的生活,是经过多
少人的前仆后继才能争取而来。讲述的角度也许各异,至少有人愿意说、有
人愿意听。我不知道这几年民主运动电影在韩国风生水起,是不是借由疏导
对历史事件、反抗暴权的激愤情感,给予自称活在地狱朝鲜的人们,一个平
稳宣泄的情绪出口,但确实让我十分感动。
我们与韩国有着相似的民主历程演变,还有接近的文化历史,因此观看时有
非常深刻的带入感。对威权体制的反抗与怀疑,在压迫下的抗争与崇尚的价
值,让人跟着故事进行而逐渐热血沸腾。听过一个说法,台湾的民主虽然也
经过许多抗争才走到今天的程度,但是跟其他国家相比,算是比较平和了。
当政权从军权或独裁等少数集团手中释放出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经过非常
多的牺牲才能铺垫出一条道路的。因为牺牲的代价相对来说不大,(并非轻
视之意,而是1996年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血暴动,便完成了真正体制上的政治
权力转移,大部分的民众并未感受到深切的生命威胁),导致我们许多人享
受了成果,却时常忘记这样的民主有多珍贵。
只有知道当初多艰难,才能理解所谓的民主自由来得多不易。当越来越多人
批评“转型正义”被滥用而嗤之以鼻时,如果不理解事件的本貌,又要如何
做出中肯的评价呢?历史事件也许没有真正的真相,只有角度,但我相信只
要有越来越多的角度出现,我们就能渐渐拼凑出最接近的原始样貌。一部吸
引人的电影,可以驱动我们在走出戏院后,想进一步了解当时的过程、历史
的变革、还有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令我非常羡
慕,能将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遥远、甚至厌恶的“政治事件”,讲述得如此
引人入胜。也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属于我们自己、更多平易近人的“
多角度、好故事”,那才是我们真正获取养分的土地记忆,才能让我们一起
拥有的根,扎得更稳、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