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看完幸福路上有点生气

楼主: Kosovo (科科索沃)   2018-01-08 17:39:56
以下大雷特雷, 但老实说剧情不重要。
政治是我认为的一大问题, 相对于前面抱怨讲很像DPP的,
我反而更为在意这部呈现政治的方法非常单一且暴力。
主角跟政治的若即若离, 我觉得只是假中立,
假托自传与个人经验, 来回避检视&对于事实的探讨。
譬如他在处理徐文约这个角色, 其实是直接有判断的,
然后在写剧本的时候也懒得用该角色的视角去处理, 直接诉诸个人偏见。
对于党外抗争的细节, 其实也更像是DPP的英雄史观...
当时台北之外的政治蠢动, 其实是非常多元的,
乡下走路工拉农民去台北抗议, 半夜被宪兵打到头破血流回乡一个月不能工作,
之类生猛的故事, 当然不是白天上课的北一女学生可以感受到的。
这当然是个人经验, 但编剧今天回望, 会不知情吗?
有时间请桂纶镁配音蔡依林唱歌, 为什么不能再涵盖更广的政治经验。
我看完只觉得, 这部片的政治, 其实一点也不中立,
反而像是要把教改后的课本, 拍成电影给六七年级的人看一样。
以及很糟糕的, 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再度”提到陈幸妤,
陈真是台湾政治史上最不幸的政治人物家属,
到今天都还要持续被消费, 活受罪。
政治之外, 我觉得林淑琪个人人际的部分, 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他与小学同学的关系, 在前半段是鲜活而感人的,
虽然有点像〈女朋友男朋友〉, 但三条不同的人生, 令人不胜唏嘘。
但小琪与爸妈、先生(Anthony)的关系, 观众其实没有足够的资讯去判断。
几乎所有的场景, 都是小琪本人的观感, 甚至很明显可以感受到偏颇。
我只记得爸妈一直用台语讲笑话+吵架+数落, 而Anthony角色单薄到
我觉得只剩下金发碧眼了。(观众或许也还记得Anthony喜欢asian girls)
小琪对外、对内, 都没有去了解的动力, (都知道猪哥亮的台语其实有意义,
那能不能看到爸爸甚至阿嬷的人生, 其实不只随遇而安而已。)
最后居然还用“幸福路上、活在当下”为自己开脱。
我当然相信这正是台湾的现况, 但这就像大家对生活焦头烂额骂大干八的时候,
蔡英文跑出来说“2018幸福共好”。电影长篇累读, 用主角威能、
高高在萤幕前告诉我这个, 我个人会觉得是在讲干话。
我自己看这部片的时候, 有些时候仍是一边笑一边鼻酸的!
特别是前半段童年场景, 花莲魔法阿嬷的身教故事,
与妈妈在社会中奔走送女儿去补习班, 其实描绘的很揪心。
但后半段就整个分神, 桂纶镁的内心独白令人烦躁,
特别是三不五时迸出大家说英文般的听力测验...
这让我对林淑琪这个角色越来越不能共鸣, 甚至反感。
演到最后, 故事留了一个非常台湾式不明就理的开放式结局,
其实也就如上所述: 我们都走在幸福路上,
未来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 但要用心的眼睛看世界!!!
hello我在看Peter Su语录吗?
恶意的解释是: 我还以为我在看〈小琪其实还不知道自己是胜利组的一生〉
善意的解释是: 这部电影的确可以在片外延续更多的讨论, 来让电影更有意义。
那问题来了, 到底导演是何德何能, 觉得某种程度自己的故事可以代表台湾(人)?
(是要用市场 用票房来决定代表性吗?)
为什么我要看林淑琪的前半生而不是陈幸妤的前半生?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275013
“尽管前路很黑暗,我希望你不要忘了最初的理想,那也是
我们家里因你从政所带来的种种挫折,还能坚持走下去的力量,
在我心里,永远以你为傲。”
作者: daniel955377 (安纳罕乡民)   2018-01-08 18:05:00
1975年4月5日生就很明显了
作者: allenlee6710 (猫抓板!!!)   2018-01-08 19:01:00
没人规定政治立场必须中立吧 连纪录片都有立场了
作者: peterw (死神从地狱归来)   2018-01-09 10:05:00
帮补血平衡报导
作者: TimeLeft (100天)   2018-01-09 12:46:00
电影本来就可以有观点,她的主轴是她的观点所以你这是吃饭嫌面烫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8-01-09 14:35:00
推“对台湾生活诠释的强烈排他”,这是切题而且有点边缘的关注,此片有没有这样做也是可以讨论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