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雷诺瓦》导演吉尔布都与编剧 Michel Spinosa 老搭档,再次搭配台湾之光李屏宾,还是阳光明媚的南法蔚蓝海岸,这种电影光是欣赏美感应该就够饱了,还有同样打造《印》片音景的老班底 Alexndre Desplat 谱写钢琴配乐。电影很耐心地说著日常生活,看着阳光明媚的美好时光,看着灯红酒绿的美好圣诞夜,然而我们的生活,也许只是一念之间就将走向两极。
电影由美国小说家 Richard Bausch 的众多短篇故事中撷选编剧,总共谈三个尼斯的家庭,如何在圣诞前后(上映时间还挺应景的)度过他们各自的家庭危机。三个家庭都是分裂或濒临分裂的,真已分裂的两个疗起伤来倒是较能看开走出新路,濒临分裂又紧抓着不放的那个,才真正走上怵目惊心的绝望道路。
这三线,很明显只有一线是主角有完整发展,其他两线旁衬而发展的有点太快速水到渠成,而且说实话三线并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互动,只有一些基于同住一个城市的生活交集而已。这种分离的叙事结构应该在剧情上让很多观众觉得不知所云,我也一样,不过也许在认真投入激烈的主线时随时让电影带我们跳出来,看看轻盈的副线会怎么做,也是种比较思考?
主线,底层家暴新娘,自虐扑火
有看范赫文的雨蓓片《她的危险游戏》的观众,也许都会记得在变态雨蓓情感勒索狠狠踩遍亲友从不腿软时,第一个掏出胸部向雨蓓宣战的火烈媳妇 Josie ,演员 Alice Isaaz 这回带着一样刚烈叛逆的身段以全名 Josephine来领衔演出《多情动物》了!《多》片尽管角色众多,应该无疑就算她是独挑大梁带动全片情绪起伏的领衔女主角,男主角倒未必是家暴丈夫,而更像是与她又互相关心又黯然推开的老爸。
电影三线,其他两线都是一般中产阶级的日常感情问题,倒只有这 Josephine一线从电影开头的婚礼派对公路飙车开始,才带起了真正扣人心弦的挥洒烈爱。第一场戏甜蜜的洞房花烛夜,风趣的刺青新郎随便玩起个小游戏,竟是男孩受到岳父母鄙视多年的愤懑爆发!新娘别过了头性欲全失,新婚第一夜就预示未来一辈子的撕裂:背叛父母逃离家门,走进的竟是另一个枷锁,到底家又在哪呢?
新娘的第二场戏,脱下礼服穿上时装其实就是很一般很庸碌苦苦过日子的劳工阶级,来超市快快买完菜最想买的还是酒 XD 老爸竟然非常心有灵犀知道要来买酒区堵女儿,三言两语我们就知女儿现今尽管生活不顺,但她的选择她就要坚持到底,绝不回家向父母低头承认“我错了”,就算父亲愿意摆再低姿态都没用。
再下一场,水瓶的景观摄影居然拍成了垂直,父亲与丈夫这一翁一婿,两人做的劳工工作竟然都是上山上树的,一场晴天看似远望蔚蓝海岸地平线海阔天空,一场雨天却赫然发现自命潇洒的人们其实都困在那过不去的纠结里。女儿虽然恨父母,其实和母亲问题较大还能打电话给父亲诉苦,只是既然撕破了脸被出家门,就是不归路连见父亲的颜面都没有。
短短几场开场戏,以及后面的家暴戏,Alice Isaaz 把渴望爱又拒绝爱早已里外不是人的身段表现得超强烈,单场当下可媲美台湾花系列的狗血催泪,然而拉长距离看见过去后又源源不绝流泻长远沈重的家庭包袱。以前演纯真帅男尚雷诺的 Vincent Rottier这次来演流氓既令人恐惧又令人疼惜,他平常没喝酒认真工作时礼貌又友善,但喝了酒变了个人可以释放愤怒毁灭世界,酒醒后又再诚恳地向大家赔不是努力补偿。
电影的两位父亲,一个是主线 Josephine唯一可以当出口倾诉的父亲,由法剧《魂归故里》Grégory Gadebois 拖着光头落腮胡粗壮身材演出,不计前嫌伸手爱的父亲总是输给冷眼笑看的母亲,他夹在妻子那 "see I told you" 的冷嘲热讽与女儿那“我没脸见您”的绝情拒斥之间,恐怕就是电影片名 "Espèces menacées" 的最佳代言人。片名这词是“濒临绝种的物种”,但若直译过来也可以是“被逼到底线的物种”,就等着他毫无出口如何爆发。同样担纲主角的女儿也一样,背景说比较少的家暴丈夫也一样。
副线,中产郁闷亲子,日常纠结
另一个父亲,则是碰巧住到家暴小夫妻隔邻的离婚父亲,由《为妳弹琴》与《贝礼一家》的音乐怪才大叔 Éric Elmosnino 饰演,让他那猴脸乱须叼一根烟代言鲁蛇大叔真是贴切。鲁蛇大叔一个人孤寂的圣诞夜,倒也是受到了家暴邻居的热情邀约,更与偏安一晚却孤寂地思索人生的家暴妻子交换一根菸。我本以为这热心大叔能为邻居家暴小夫妻带来一点超越灵感或温情活水?其实也没有,他们就像一般素不相识的尼斯家庭仍然没什么具体交集,只是大叔看见陌生人如此激烈再回想自己,我的离婚人生也没那么悲惨,反而这圣诞一人小公寓还更有种清幽。
想想这位父亲的纠结,也不过就是女儿(《双面法兰兹》《小丑的眼泪》Alice de Lencquesaing)爱上了个比自己还大十几岁的老教授,孩子都生了婚也结了把老爸气个半死而已。说穿了,除了一些自居权威父亲却面对家庭崩解的无谓想像庸人自扰之外,这些把山巅玻璃盒子豪宅高端中产生活打落谷底的困厄,其实也不是什么困厄,看见隔壁真正困厄到濒临灭绝的家暴小夫妻,就知道自己的家庭问题只是转念一想,去看个女儿谈个女婿彼此吐槽两句抱一抱,根本海阔天空。
另一个子女,是第三线的斯拉夫语文学博士生,有年轻叛逆的父母两人在上,下一代的自己反而一路抑郁束手束手缚脚,变成个想爱也不知怎么爱的宅男,还要打起精神照顾荒唐母亲恳求傲慢父亲。自己被压抑无能爱、双亲一个感情勒索耍权威、另一个被打为堕落无能被狠狠压抑... 这位宅男博士生 Anthony 的处境和家暴新娘 Josephine 的处境异曲同工,只是绝望的程度有差。宅男的超越是转念一想带母亲走就海阔天空,那家暴妻子就算一路把自己逼进死胡同,难道不是转念一想就能抽手吗?不论是搬回家和父母住还是让社福机构介入解决都好,可她就是无法豁出去。
看见底层,珍惜自己,圣诞快乐?
电影片尾,主线的火烈故事终没得到好下场,从副线比较我们都知主线父女两人只要各自愿意放下那自怨自怜到自毁的孤傲,社会到处都是互助机制拉你一把。但主角父女硬是双双走上不归路,他们都投注爱与希望但最后都黯然收回的流氓新郎,就这样被戛然而止什么都无法圆满了。一部爱恨纠缠血泪交织的电影,居然以这种一路下坠到底的绝望为结尾,相信很多观众看了都会愕然地觉得这一切所为何来?坦白说我也是这样觉得。主角父女这一线,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他们处在一个走向毁灭的架构下,但这让他们血泪交织地奋斗之后,竟如片头预期地走向毁灭,何苦呢?
也许电影很现实地呈现了同一城市里天上地下两种面貌,轻盈沈重两种处境,以及救赎与毁灭两种结局,那都是现实世界不可忽视的日常。副线两家看他们出身的传统大宅与前卫豪宅,观众都知道他们的物质基础以及物质支持的移动能力远超过主线父女,与主线萍水相逢的他们,说不定就像是尼斯衣食无虞但成天烦恼的中产阶级,偶然机缘看到了真正底层没有出路的惨痛毁灭,这才懂得回头珍惜我们不尽完美人生中还可以珍惜的点滴吧?这种电影毕竟不是给底层逃离生活发泄苦闷的,而是给我等自命忧郁其实不痛不痒的中产阶级扩大视野自我反省的。
电影设定在圣诞前后,在台上映也在年底圣诞跨年期间,我们欢乐赶场跨年烟火时看这片是有点杀风景,却也是从欢乐中抽离出来带着沉静的希望面对现实。能有情伸手之外更要轻盈放手,我们这些自命濒临绝种的“多情动物”才不会真的被逼到绝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1pU9CKvi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