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圣鹿之死

楼主: Orilala (Lala)   2017-12-26 18:46:59
防雷
尤格蓝西莫的特色是,使神话降临在现代的场景里头,让人物以一种非常疏离、
冷感的方式,进行对话或行动,这样的安排,会将观众往外推,观看故事的距
离变得遥远而节制,几乎可以说,观众以上帝的视角看众生,也就显得人物在
画框中的表现,显得更加贪婪、下作,如此,也就看出人性加倍的残忍与恐怖。
所以,若说尤格蓝西莫的作品是现代神话,我认为不仅是说他特殊的故事设定,
也包含了人物几乎可以说不合常理、让人恐惧的行为,一旦用非常抽离的视角
观看这些动作线,便会产生荒谬感,而这种荒谬感,也是我们时常回头检视古代
神话时的感受。
可以说,在这部分的营造上,比之《单身动物园》,仍然维持着我自己非常喜欢
的调性。但可惜的是,在剧本上头,《圣鹿之死》并不如前作来得完整可信。前
作在故事的一开始,便非常明确地建立起了一个游戏规则,以及一个架空的乌托
邦世界,游戏规则是“单身就要变成动物”,男主角从顺服于这项规则,到试图
逃脱规则,观众的情绪跟共感,很轻易地会跟着主角移动。
《圣》的问题是,虽然整个故事奠基在神话上头,但若是没有先了解神话,观众
便要多花几拍的时间进到故事当中。导演在故事差不多走到中段的时候,用一场
戏解释整个游戏规则:在医院餐厅,史蒂芬的小儿子初开始瘫痪后,马丁向史蒂
芬解释复仇的齿轮正在转动,除非他杀掉一个家人,否则他们将面临瘫痪、厌食、
眼睛流血,最后死亡的命运。
回头来说,故事的一开始,马丁表现得像是一个跟踪狂,甚至想要介绍母亲跟史
蒂芬认识,在故事前三分之一里头,这都像是一个“我死了一个爸爸,因此你来
当我爸爸”的故事,我自己认为这部分真的非常可怕,但当上述这场戏出现,马
丁开始解释复仇计画之后,突然间恐怖感就消失了,因为危机解除,马丁不再是
恐怖跟踪狂,而是一个旁观的神,接下来只需要看史蒂芬如何解决诅咒,而事实
上,这个故事里没有一个人会让观众感觉同情,而身为主角的史蒂芬又死不了,
因此剩下谁会面临死亡,观众应该也很难紧张,甚至连史蒂芬自己也没有偏好哪
个家人,因此观众只需要心情平静地看事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就好了。这个危机感
一解除,我认为有点可惜,但毕竟导演想说的也不是一个抓交替当爸爸(?)的
故事,虽然遗憾,但也可以接受。
从“当我爸爸”到“复仇计画”之间,也许两者是有关联的,但我不晓得是剪接
或是剧本上本来就刻意隐晦的关系,并没有太明白地说出“你若来当我爸爸就可
以赎罪”这件事,因此我觉得这两段剧情的衔接上,气氛急转直下地宛如两个故事。
接着就是马丁复仇计画的开始,这个计画建立在马丁的游戏规则上:
(一)一命换一命(二)史蒂芬自己不能死(三)杀了马丁就必须一命抵四命。
在这个规则底下,史蒂芬的家人开始讨好马丁与史蒂芬,所表现出来的自私下作
,在马丁本身作为存在就是威胁的状态下,确实营造出很好的氛围。而故事刻意
将神的复仇建立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之下,更显得冷调与反差,神的报仇无法抵抗。
但我觉得比较可惜的就是,这些游戏规则,都是建立在一场一场的戏中,让角色
用“说”的告诉观众:必须偿命、主角必须活着、不能杀死神。
也就是说,观众若要融入剧情,就要被迫生硬地吃进这些规则,在认同了规则的
前提下,才能够进到这个故事的脉络中。若是观众事先并不知道其所依凭的希腊
神话,那观众所接收到的资讯就会是零碎与断裂的,这在观影体验上会显得比较
吃力,不如《单》在一开始就建构好了一个完整的世界那样让人容易接受。
如果再白话点说,《圣鹿之死》虽然建立在神话上,是一个神复仇的故事,但因
为资讯透露地不够流畅,又仅凭著角色之口,说出游戏规则,而非主角亲身的探
险,去了解新世界(神开始复仇之后的世界)的概念,每一个资讯就是不断生硬
地投递给观众,简直是导演想干嘛就干嘛,很容易让人有满头问号的感觉,不得
已必须靠着回家之后补完电影的周边资讯,才恍然大悟。
因此,《圣鹿之死》固然有他剧情的深意,但在这种强硬设定的状态下,我觉得
难免有点剧情上的投机取巧,因此若要比较前作与这部作品,仍会觉得是《单身
动物园》显得讨巧一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