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评] 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深得诗法之〈有无〉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7-12-19 12:44:21
http://www.storm.mg/article/370799
  王昭华作词、林生祥作曲演唱的〈有无〉是一首很特别的歌。如果独立来听,不考虑
作者有没有名,感觉到的也就是边缘和游离;而和电影一合起来,就对路了,和现实接上
了,有震撼力了。
  我是在《大佛普拉斯》上映前就买了原声CD(在菊花夜行军十五年的演唱会上),
也在更早之前就关注了王昭华女士的脸书和作品。她使用台语文写作,长年自作台语歌谣
,然而看不出也听不出她和哪一挂人比较亲近,其歌词的底层、庶民气息,和流行时尚、
独立风尚都不搭轧,但又不是真正老土的传统民谣,她就是按自己的思路和手路来写。
  王昭华的文辞经常是跳跃、片断、欲言又止的,就像是很多普通人,不能出口成章,
又或是想不到自己用台语能怎样像主流的国语、书面语那样自圆其说地表达,于是辞不达
意,但整段听完你也就能懂得他的意思,那是一种在善良、朴拙、委屈中又不放弃那些莫
名的乐天,并且不愿意轻信什么打倒了谁谁谁就能好的,老百姓式的无奈和保守的智慧。
  这一点也不现代,更一点都不进步,即便是传统派的文人,也不会想要继续发扬这种
性格;头脑激进一些的,更要直斥为妨碍社会变革的“乡愿”了。然而这确实是仍然存在
我们身边无数人的性格与气质,可爱又可悲,但我们大概更多是认为可悲而欲扬弃之,所
以我们这一辈写歌的词人、创作歌手、乐团,几乎完全看不到这种性格的表现,即便有大
概也会被无视吧。老实说,我以前听王昭华的歌,看她的歌词,也是这个感想,而尽管在
理性上能知此当有可观之处,感性上还是兴趣缺缺。
  我先前提出流行歌曲中“保守派、自由派、进步派、逍遥派”的分野,王昭华却很难
归入之中任何一派,她和每派的兴趣范围都只能搭边、难以深交,就如〈有无〉中描写的
混沌而浑噩的底层百姓。稍微有点仁心或头脑的人都不会敢于鄙视底层,也会出于某种歉
疚感或搪塞心理而施以怜悯或“尊重”,但一般也就到此为止,再多就是拿底层当借口来
在政治上党同伐异,或者文青式地体验一阵底层生活,沾些气味来给自己加些神秘的魅力
兼斥力,然后就要被吐槽了,然后底层仍然是底层,社会仍然是那样,毕竟我们这些好命
仔本来也就真的和底层不同命。
  这也就是《大佛普拉斯》电影可贵之处:终于有了一部和底层不隔,而且不难看,亦
不咄咄逼人(这非常重要)的作品。导演找到大名鼎鼎的林生祥做配乐,是想当然的选择
;林生祥又找到并不出名的王昭华来作词,这就不是常人能想见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对路
的选择,默默沉浮了几十年的王昭华,以及她那在这年头依然混沌不改的词风,终于碰到
了适合的舞台。
  实至名归,这一届的金马奖,〈有无〉拿得稳当,除了内容方面词曲编演唱都老练而
对路,社会方面,大概也不会有人敢冒“鄙视底层”的道德风险去质疑它。只是同样的,
〈有无〉的词风曲风,在乐坛也不会有多大影响,没几人会去学它,除非是本来就和他们
一样的,这种作品或许会稍微多被发掘出一些,然后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就像古人说的
“敬鬼神而远之”,我们现代社会中产阶级的主流是“敬底层而远之”;真要做服事鬼神
的修行者,太苦太难太累了,还是有事没事拿香跟着拜一下,求个心安就好。我们普通人
所愿意去做、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
  〈有无〉歌词赏析:
有无
作词:王昭华
作曲:林生祥
人生无定着 世事歹按算
反身的chance 有抑无
落涂八字命 随人好额散
够力的back 有抑无
有地 有天 有星 有日月
有破厝 有田路 有花
有目 有耳 有鼻 有舌
有这身情义 有知己
如梦幻 如泡影 如露亦如电
如梦幻 如泡影 如露亦如电
无地 无天 无星 无日月
无厝 无田路 无花
无看兮 无听兮 无鼻兮 无啖兮
无空思梦想 无代志
歕风一喙菸 lighter火随化
菸头菸屎 有抑无
菸味粉味 有抑无
  从“有无”这一组最简单的对比出发,这阕词以“文”的思维,综合浅近的佛理,将
旧的谚语和新的俗语组织了起来。
  “人生无定着,世事歹按算”这种五言句,是典型的亦文亦白的古谚;“呛俗
(chance)”、“巴库(back)”、“赖打(lighter)”这些从日式英语来的常用词和常见物
事则是现代的新俗。这些都是底层所可能接触到而有所共鸣的语言。词人的课题是:既要
写得贴近底层,不能有超出其知识和关怀范围太多的东西,但也不能只沿袭旧书袋,照着
刻板印象写下去。怎么办呢?第一段就先把古早的刻板印象,和现代刻板印象里的词汇串
在一起,这就先有点不同了。
  主人公没有够力的巴库,那有什么?接着第二段,便“有地、有天……”铺垫到“有
这身情义、有知己”。如果只是这样自我安慰,那又俗套了,因为剧中这所谓的情义和知
己,也都没什么份量、没什么能量。
  于是第三段就引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佛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否掉上一段
的“有”,再接到第四段,把二段每一句的“有”改成“无”,最后以“无空思梦想、无
代志”扫掉一切烦恼。但这样也还只有思想,没有形象,于是最后第五段,演出一个喷烟
的动作,“赖打火随化”,结合口语和文言“化”字在传统文学上的意义,“人生如梦,
梦如烟,烟如屁,屁就没了”。
  主人公却又不应该这么浪漫就算了,于是他还要找找有没有“菸头菸尾”可以继续抽
;不管有没有,抽完了还有点菸味,闻著又想到“粉味”,可望而不可及的女人,如此将
感怀归结到欲望,落回到肉体,全词就扎实了;再来一个照样的问句“有抑无”结尾,实
与虚、有与无就再次这么统合起来了。
  能比困在现实中的描写对象高一些、超脱一些,又能同情、理解而贴切,王昭华女士
这首〈有无〉可谓深得诗法:对社会现实兼有直视和讽刺,同时对悲剧中人仍能保有温柔
敦厚。这和《大佛普拉斯》的基调也是一致的。不论是本来就和导演这么相投,或者是有
意识地加以配合,我们与他人合作来谱写诗词歌曲时,也都要能这样做到一致才好。
作者: OldYellowDog (那城,那人,那狗)   2017-12-19 17:16:00
推 这首片尾曲十分成功地拉起大佛尾盘余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