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时初读克莉丝蒂的小说十分惊艳,
克婶众多杰作当中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绝对不容错过的一部,
每次的改编作品我都是抱着就算负评很多也要看看到底改多烂的心情去看的,
这次卡司出来时有让我赞叹一下并抱着高度期待,
不过随着上映后口碑反应不甚佳心里大概也有个底了,
亲身看完以后觉得最大的问题真的就是导演过度自恋,
给自己加太多不必要、没加分甚至大扣分的戏份,
压缩掉其他演员表演的时间和剧情的铺陈,
以至于好好一个故事改成一部失败的改编作品。
原著很多细腻的铺梗在电影中不是有头没尾就是被舍弃,
以下有雷
电影中有演出来医生(原著中不是医生)在搭渡轮时很心急,
却没有强调在大雪封路时他虽然不满却不再焦虑了,
这在原作中是引起白罗疑心的一个线索,
表示医生无论如何非得赶上的是东方快车,
而不是他宣称的在伦敦的某件事;
电影中特地藉角色之口说出白罗对不同的讯问对象找不同的地点方式问,
但直到演完却也看不出这样设计到底有何意义;
电影中白罗特地请德本汉小姐来讨论所谓的线索,
但从头到尾没交代为什么要找她、这些线索有什么重要性;
另外诸如行李箱中掉出的照片、菸斗通条、绣字手帕、白罗问每位女士的便袍样式等等,
不是虚晃一招再没被提起就是随便交代一下是谁的就算了事了,
原著中这些线索是为了混淆白罗,
让凶手是男的又是女的、是左撇子又是右撇子、是孔武有力的人又是孱弱的人,
最后带出每个人都是凶手才显得有张力,
但在电影中我们英明神武的白罗阿北完全没被动摇到也不用推理,
顺着剧情发展偶尔小秀一下身手就完成侦探工作了,
推理欠奉反倒是加了一堆他个人独秀的场面,
从一开始的小事件我就觉得不妙,
原著白罗怎么会去现场指认+协助抓贼呢?
当下安慰自己这是导演眼中的白罗本来就不一定和我眼中的一样,
后面越来越出格,
像躁郁症一样吼叫每个人都说谎,
(so? 如果大家都讲实话要你侦探干嘛,侦探不就是要从谎言中看穿真相吗)
对着嫌犯逼供只差没拿出猪排饭+用台灯照眼睛,
到铁桥追逐战、枪战等等,
这是本格祖师奶奶克莉丝蒂笔下的安乐椅神探指标型人物该做的事吗??
不能拿掉对女性照片呢喃或看狄更斯小说嘻嘻笑的时间多一点对乘客的问话吗?
电影中完全看不出来为何大家为了阿姆斯壮案受创甚深必须动手杀人,
其中起码有一半的人我要是没看过小说会觉得是凑什么热闹的,
看完以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推理版会有人问本作凶手的动机是否太薄弱。
最后提一点觉得蛮可惜的改编,
原作中白罗提出了两个答案(电影中也是),
但他本身并没有选择,
而是就安静的把选择权交给布克先生,
布克先生在听完两种版本和背后的故事后同意选择第一种版本告诉警方,
白罗只是尽了侦探的本分完成了推理,
优雅地退出了事件而非作出审判,
个人觉得这样的收尾是比较有韵味的。
以原作粉来讲我会给负评,
人家是去芜存菁,他是去菁加一堆不知道啥米碗糕;
如果没看过原作单纯想看一部推理电影的大概是普评吧,
因为其实也没什么推理到;
小潘潘粉、蜜雪儿阿姨粉、茱蒂婆婆粉或不管是谁的粉,
只要不是导演粉的抱歉通通要失望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在电视播出我也会一边看一边分心做自己的事的电影,
不过看起来就是还要拍尼罗河谋杀案,
也只能告诉自己不期不待没有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