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 《阿姐响叮当》,谁说当妈不能享受?

楼主: a122239 (Sharp)   2017-12-17 12:00:30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1465279
(手机排版抱歉)
由《醉后大丈夫》系列编剧组合强卢卡斯与史考特摩尔于2016年夏天推出的《阿姐万万醉
》,请来蜜拉库妮丝、克莉丝汀贝儿以及凯萨琳哈恩担纲演出,配角群也找到曾获金球奖
肯定的喜剧女星克里斯蒂娜艾伯盖特助阵,几乎全女性阵容的《阿姐万万醉》,各种腥羶
色笑梗充满全片,以几近浮夸、疯狂的内容诉尽为人母的心声,在女人与母亲之间的拿捏
取舍、从女人变成母亲所必经的转变等等,还有从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母亲”之后,得
面对的诸多挑战与压力,维系家庭和谐、与丈夫、孩子之间的相处沟通等,在当时上映时
引起不少观众共鸣,票房最终收获近2亿美元佳绩。
时隔一年,《阿姐万万醉》推出续集《阿姐响叮当》,准备抢攻圣诞档期市场(不过美国
早在11月便上映),除了应景圣诞佳节之外,主要剧情内容同样围绕着“母亲”与“家庭
”再转,不过与《阿姐万万醉》不同的是两者看事的角度。前者从“成为母亲的女人”出
发,站在女人的角度去看待成为母亲这件事,而后者则是多了“母亲的女儿”这样的身分
,成了“母亲的女儿同时也是成为母亲的女人”(好绕口),比起前者较为单向的思考模
式,后者明显范围变广、得从双向(为人女儿与为人母亲)去看待整个局势。
于是乎《阿姐响叮当》感性的部分多了些、腥羶色的部分少了点(虽然还是颇黄),加上
这次安排母亲的母亲登场,把焦点转移至不同样的母女关系,调动剧情比例想让观众不只
是笑,而是要去好好感受女人心事的微妙变化。借由三对母女间的剧情线,去反映两世代
对于养儿育女、照顾家庭之间的价值观之差异,同时再让她们去调换位置,明白对方做每
件事、说任何话的意义。以圣诞节为背景也是为了强化这些,毕竟圣诞节对美国人来说相
当重要,不单是因为那天为耶稣诞生日,更因为圣诞家是全家团聚、一同感恩祈福的重要
节日,「不重视圣诞节等于不重视家庭”这样的观念是存在的,一如艾咪的母亲露丝。因
此用圣诞节当作反映“母亲如何看待家庭”是再适合不过,不过可惜的是,台湾不像美国
有这样的传统观念,所以在共鸣度上势必会大幅降低,这是电影难以避免的问题。
电影开头便是艾咪颓丧坐在阶梯上,无奈的看着家里的一片狼藉,一句“我把圣诞节搞砸
了...”引人好奇,接着她便娓娓道来圣诞节前一个礼拜所发生的各种事。她和好姊妹琪
琪与卡拉分头进行着各自家中的圣诞准备,替家人挑选礼物包装、采买布置家里需要的装
饰、苦思圣诞大餐内容...,各项琐碎的事通通一起来,让她们忙得晕头转向,于是她们
在取得家人的同意下,决定让今年的圣诞节轻松度过,未料彼此的母亲却突然拜访,且要
和她们共度圣诞佳节,这完全打乱三人原先的计画,且偏偏她们和母亲之间都有无法轻易
解决的问题,露丝、珊蒂与伊丝的出现,无疑让艾咪三人顿时被打回女儿时期,眼睁睁看
著母亲“侵入”她们的家庭,却又不知如何反击...
“当妈不享受,是给人享受的。”
虽然《阿姐响叮当》是分为三对母女支线,不过主要仍以艾咪与露丝为主,戏份也是相对
其他两对来说多很多。她们母女间的攻防战也是全片最多火花,也最能让人有所感触的,
露丝的管教方式承继著自己的母亲,应该说她自小被母亲严格管教,各种犀利言词不停打
击着她,久而久之她便开始认为自己毫无用处,由于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造成她日后
也成为人母后,便无意识之间将母亲的那一套拿出来套用在艾咪身上,凡事必须全力以赴
、做到完美,一点小瑕疵就是不行,只因为她不希望艾咪变成跟她一样毫无用处的大人,
因此希望从小便能教育好她,只是她没想到的是,这样做反而让艾咪与她越来越疏远,甚
至有些厌恶起她。露丝认为身为母亲就该照顾好整个家庭,要尽力满足家人,同时更得维
持好一个家的优良形象,不能让外人、让亲友看见丑态,住进艾咪家后她提出了许多计画
,自以为是为了帮助、指导女儿如何成为称职母亲,实际上却是不想让别人认为“她不是
位好母亲,因为她教出这样一个不重视家庭节日的女儿。”
艾咪与露丝母女之间的情况是满常发生的,不过我自己认为多数人普遍拥有的问题反而是
琪琪与珊蒂这对母女的关系,当然有许多设计是为了笑果需要夸张化了,例如看女儿和女
婿办床事。有多少母亲是想和自己的子女维系良好关系,希望子女都能向自己分享心事、
不要随着年纪渐长越走越远,不过同样的,有多少子女则希望父母能和自己维持一定距离
,给彼此各自的生活空间、渴望赶快长大独立?珊蒂尽管是因为丧夫打击过大,让她很怕
失去女儿琪琪,于是越来越黏着琪琪,只是撇除掉丧夫这项设定,相信是真的有许多父母
太贴近子女,近到让子女感受到压力,可是自己却不知道,徒让子女自己烦恼,烦恼该如
何向他们开口“希望彼此能保持独立生活空间”,可又不想伤害到父母、怕他们误会他们
不再被需要了。
《阿姐响叮当》用喜剧包裹着母女议题,在有限的片长之中尽可能的表达想表达的,可就
像我最前面说的,台湾人对于圣诞节的印象,不外乎就是和情人、好友度过,吃大餐、玩
交换礼物、蒐集圣诞树美照等,鲜少有人会选择和家人共度,比起国外,在台湾圣诞节比
较像是让人“玩”的,可对外国人而言,圣诞节真的是用来“过”的,双方对节日的认定
与情感自根本就不同,所以电影中许多情节能引起的共鸣自然不会太多。当然将圣诞包装
撕去,里头内容物基本上还是能看懂的。三对母女也被安排不同问题,让观众能更多方的
看待这项议题,唯一处理不好的是卡拉和伊丝这对,与不少设计桥段被过度夸张化,让她
们变得有些失真,是可惜之处。
跟前作《阿姐万万醉》相比,《阿姐响叮当》好笑程度比较低,但感性部分比较多,两者
各有优缺,若论整体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阿姐万万醉》多一些,因为《阿姐响叮当》
看起来让人感觉匆匆忙忙,起承转合都是快快的,三对母女支线已嫌拥挤,又要加入卡拉
和泰这段,虽然篇幅不多,也是为了增添笑果,不过难免还是觉得若专注于本来就想说的
议题上面会更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