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血观音看台湾电影的缺点

楼主: linbasohigh (哭哭小只飞天猪)   2017-12-07 23:54:25
※ 引述《ttmb (耶? )》之铭言:
: 血观音好看 就不多说了
: 但我认为 血观音还是反映台湾电影一些典型的缺点
: 那就是 把话说太明 然后太刻意
: 我认为比较好的呈现方式
: 是要透过讨论反思 才能得到答案 有时候反而后劲才会更强
: 比如说 棠宁是棠真的妈妈
: 这个电影中 表现得太刻意
: 有人会吵架说 妳好厉害呀 才让女儿变妹妹吗?
: 我觉得有点刻意
你要考虑到会看这片的客群…
很多都是经常接触综艺跟本土剧的观众,
就如同那些节目的通告艺人一样,当提出一个比较有话题性的答案
就要马上装出“天啊怎么会“、“哇,太夸张了吧!?“、“没错,真的꜊在加上大字标等等
直接的营造气氛,
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快速简单的拉出观众情绪
让观众能持续注意下面的发展
也因为这样长期的刺激
让这些台片也能用便宜就有效的方式
带动观众情感。
还能让他们印象深刻
简单来说就是廉价狗血,便宜,直接,快又有效
台湾接受度又高,赞!
而国外大概就是一些廉价影集
(例如斯巴达克斯这种充斥大量瞬间死亡与性爱场景等)才会出现这一现象。
但在大型爱情、文艺等电影上,
欧美的经验就成熟许多,
在音乐上,会在精彩点之前与之后,分多段慢慢的融入,但这非常费工
因为要经过多次的剧本与音乐人的讨论
导演多方面音乐的底也要够
动画片因为在人物与环境营造上能有较高的修饰性与剧情配合度,这类型电影(例如迪士尼电影风中奇缘)
就蛮常使用的,运用手法也很精湛。
而在剧情上,以格雷为例
该片在许多与主轴似乎不是很相关的女主与男主的日常生活举动,
其实会累积到一个段落后,在主轴爆发时加以带入,让观众在接受与引导情感时能思考到更多面向
这很吃编剧/导演/演员等的日常经验与生活观察
在整部片的时间长度上也要拿捏的恰当不致过于无趣。
而这种剧情细节上的反例,就是台剧常出现的,今天结婚,隔天就接到老公被车撞死的电话
没什么铺陈,单纯为了强化观众情绪与接下来的剧情,能达到印象深刻就好。
另外在情绪的表达,欧美剧情已经非常少用像是赏巴掌,疯狂大吼大叫来传达
但台湾却跑出吐人口水这种与现实算是非常脱节的举动,够直接、狗血
…这真的很奇怪
虽然台湾不是人人有枪,但看美国电影,男的一生气就拿枪轰人或对着自己脑袋开枪
你不会觉得突兀
但你看美国人因为情绪而吐人口水的电影桥段,几乎只剩下搞笑片会出现,因为假到想笑啊
而用在正常剧情……就真的太出戏了…
最后是文艺与情感类型电影最难表达的东西
也就是单纯画面与音效
或是语言上的双关与单一词汇所表达的”韵味”
(语言类来说,国外最常运用在meme 图上,
常常一句“Nope”,就能让人印象深刻)
台片其实曾经尝试加入过,
(像是电影桂纶镁常出现的一些无声画面)
韵味有做出来,也令人深刻,但成效不佳,
观众的注意力很难在那一刻做出反思,
(或是日后回想时难与剧情做连结)
结果变得像是很中二或是做作,
(也可能是脸的关系,个人觉得
像是男星刘德华/金城武单拍脸或许能当电影封面,但这画面要演出韵味就很难,
而刘青云或是黄秋生这些脸上较带有故事性,这些画面则能让人看完电影后留下印象)
此外剧情上的强度太强或太弱
在观众还莫名奇妙的时候,
画面的营造也难留下韵味。
另外欧美剧情片常出现的表现方法
像是剧情到一段落,无声的关门画面加上单纯的关门声
(日本这种桥段发挥的最好,虽然都是用在恐怖片上…= =)
老派一点的就是拍拍天空的鸟或是飞机,
(神鬼战士最后男主角与随风摇晃的麦田的画面也是有,虽然不强烈,但麦田=归乡这样的含义却容易让人理解)
简单但能引起观众的许多情绪与反思的韵味
可以提高剧情注意力与印象
也常能给电影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结来说
背景音乐(非主题曲)、
片中能引起共鸣的小细节、
剧情中的段落韵味
这些都是台湾电影还有许多进步空间的地方
当然,观众习惯也是一个主因
但拍的够到味,能引导台湾电影观影习惯
才是根本之道
一昧的拍黑帮电影或是单纯在情绪上洒狗血但剧情简单到烂的电影,虽然票房不会大亏
但也只会让台湾电影市场裹足不前
个人觉得台湾电影,
在寻找年轻新一代台湾主流电影类型还在尝试摸索期。
新加坡的军教片与泰国的励志型电影是这几年亚洲电影已成功的例子。
私心希望别像日本那样,为了票房,
整个电影风格大量倾向无厘头、只找高人气工作人员或演员做噱头的大烂片
台湾导演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