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经典电影如海浪,潮起浪落重上岸,
再次卷入老影痴新影迷。
这是大卫林区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之一,
也被英国BBC选为21世纪百大电影之首。
随着4K数位修复版重上院线,再度掀起一番讨论,
而代理片商,更直接在电影海报上,把那经典的几个线索嵌上。
喜欢带着一无所知的心情观影,也不总认为预告片是所谓必需,
尤其,某些令人玩味的电影,预告片往往只是一层欲盖弥彰的薄膜,
不能言传,只能意会。
例如本片,只看预告片还以为是上个世代的lala land,
夹杂一场绚丽的演员梦、一些爱情跟片头的悬疑谜团。
事实上,
一部电影的时间,是导演以影像跟人物的交织,对观众下一份认知的战帖—
那可能是显而易见,也可能是混沌不明。
整体而言,穆荷兰大道在观影的当下虽然很多跳跃暗示跟暧昧不明的色彩,
故事主题本身倒不难理解,角色各自的故事互有关连,
无论在故事中段的分水岭,要以哪个版本解读是梦非梦......
那都是一个关于爱与心碎,心碎而犯罪的梦魇。
故事中段,“贝蒂”接纳了“丽塔”的脆弱,以一种英气焕发的坚强,
拥抱了同性的她(不由得惊叹娜欧蜜华兹的美丽绝伦)。
夜半时分,在寂静俱乐部(Club Silencio)里,
那是两位女子共享亲密后,又以恐惧紧紧相依相系。
故事至此,两位女主角的情感达到高峰,共度欢愉跟苦痛,同情而共感。
仿若天造地设,彼此互相是彼此的解答。
然而,象征现实的钥匙,终究被找出,
开启了宛如潘朵拉的宝盒,将故事转为现实面的真实,剧情峰回路转,
犹如录音带的B面终于播毕,驶向现实。
也可以说,钥匙和宝盒是电影术语中的麦高芬(MacGuffin),
是真实故事的引子跟指向,
是前面不着边际飘飘然的剧情必然迎来的终局。
当前半部兼具甜美可人又英姿焕发“贝蒂”变成平凡的失恋女子“黛安”,
当成功跟失意两相交换,
方知一切甜美,一切需要与被需要的动人,都是只是幻灭后梦境的补偿。
原本的人生胜利组变成一败涂地的鲁蛇,
原来一切的优越以及爱人的奇蹟存活却失忆,都只是自圆其说,
那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渎戏,看着黛安痛苦万分的思念,
反而让这个金发女子更像真实的人,
那些曾被痛苦纠缠的你我。
回想起来,这是一份爱到走投无路,
即使在梦境里,也只能告一段落,无法延续的幻梦。
为什么它会是百大电影之首?
也许再看个几遍会更明白其中的细腻,
对我而言,
这部片有谜题、有梦、有狂爱、有心碎、有憎恨、有惊悚,
而最后完美的给了解答和想像空间,足以让人产生启示及观影的乐趣。
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了这部经典,
与大卫林区共享一份深沉,与芸芸众生同作一场冷汗淋漓的恶梦。
(电影结束老夫妻小人的疯狂追逐,让同场的观影者散场时喊了一声“夭寿”)
片末,我不禁再次想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我曾经拥有过你,像一场阿谀的迷梦。
我在那梦里称王,醒来却是一场空。
未及的梦人人有之,而爱上一个回不来的人,
这份追悔或许能从中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