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oul (~诺尔~)》之铭言:
: 武行头牌郑山傲在片中说过两次
: "有这回事?"
: 一次是陈识提出要开馆除了他点头,还可以踢其他家武馆;另一次是他遭暗算后醒来,邹
: 馆长跟他说徒弟要出名,除了踢馆还可以打师父。
: 我想请问大家觉得究竟是武林规矩太多,多到郑忘了甚至是根本不知道,还是因为他觉得
: 不会有人做却发生了所以感到惊讶?
: 另外还有邹馆长跟郑的徒弟联手,我一开始觉得是他用军界的身份逼迫,可是后来想想郑
: 当初跟陈说挟刀揉手是天津武行的弱项外人不知,那邹是不是也因此推测出郑是帮凶所以
: 顺水推舟用他徒弟对付他呢?
: 感谢阅读~
两次“有这回事”,都是郑老爷装死。
这边小说写比较清楚,电影可以从天津武术圈的氛围推断出来。
第一次很明显,天津武馆踢馆是常态,
能踢八家才让开馆,这种规矩,武林领袖郑老爷怎么可能不知道?
事实上看后面踢馆要怎么准备,徒弟要怎么找,
推测踢了之后天津武馆方会怎么应对,都是郑老爷背后协助的。
一开始就只是不想帮,想装死而已。
第二次,
其实谢师礼才是真正原本的江湖规矩,
照原本的习惯,师父被徒弟打败了,
不只要把名声让给徒弟,还要昭告天下宴请武林高手。
因为在天津武馆林立以前,武术高手都是在江湖混饭吃,
白的作标局护院,黑的做帮会土匪,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是非常残忍现实的世界。
如果你的徒弟正面挑战而且赢了,
代表你教出高徒,门派传承有望,
证明你教的功夫真的能打,在残忍的江湖世界能生存下去。
所以谢师礼,就是感谢师父教了你一手攸关生死的技艺,
有个能打爆自己的徒弟,这是作师父最高的荣耀。
但那是在天津开馆之前。
当武馆林立后,这些武林好手有了钱财,有了虚名,
一个个都变输不起,迷失了。
天津武馆再也不教真的功夫,不然就是大量稀释参水的教,
只有少数信得过的弟子才传一点点真功夫。
“谢师礼”也变成禁忌,连跟师父练两手都有一堆规矩,
大师的名声太重要了,不能有闪失。
看到后面也很明显,像什么踢八家馆才能开馆之类的规矩,
也是这些先开馆的高手们为了自己利益,排斥别人加入而已。
真打赢八家,师父亲自踢馆,师父照样被排挤不让开;
徒弟打赢了,徒弟被赶出去,甚至直接干掉。
讲回谢师哩,
当郑老爷被徒弟引用真正的江湖规矩“谢师礼”打倒的时候,
郑老爷内心是很痛苦矛盾的。
一是他想要光荣退休,名声却毁于一旦;
二是毁他名声的,还是毫无才能的废物弟子暗算,
打败的画面透过摄影画面剪接,被制造成证据无从解释;
三是羞愧自己的堕落,活在安全的武馆世界中,碰到老规矩毫无应变能力;
四是知道这个江湖规矩的人已经不多,
郑老爷心知肚明,拿这条规矩玩他的就是邹馆长,
但是身败名裂的郑老爷,看着邹馆长在面前意有所指的嘲笑他,
也只能忍气吞声收下银票。
小说和电影都有提到,武馆其实是军阀、政客,
在“武术强国”的口号下扶植的,其实当时社会并不尚武。
武馆收入完全依靠军阀、商人、政客的赞助,
只是维持了名义上的独立自主。
从很多意义上来说他们和孔雀没两样。
所以当军阀觉得武馆做大了,
会成为潜在的反抗势力培养皿时,
想要收缴武馆权力,武馆方无力反抗。
(民初确实有军阀试图控制武术圈这类事情)
在这个大前提下,郑老爷的徒弟(副官)和邹馆长各怀鬼胎:
副官想借由掌控武馆事件立功,在军界往上爬;
而邹馆长则是首先背叛天津武馆圈,
希望成为军阀直接掌控下后天津武术圈的第一把交椅。
两人合谋搞死陈识的徒弟、让副官打赢郑老爷。
而后邹馆长觉得副官会威胁到自己,
在陈识武馆开馆当天,预谋让陈识杀了副官。
这段电影拍的不太清楚,
小说写的比较明白:
师父陈识被压制在地,副官以为安全蹲下去和陈识说话,
突然有人把刀塞到陈识手中,松开右手的压制,
陈识手一抬就割开了副官的喉咙。
整件事情最大的赢家就是什么功夫都不会,但权谋一流的邹馆长。
当然就武术传承的角度,天津武术圈可以说彻底完蛋了,
但废墟中的赢家仍然是邹馆长。
《师父》的小说比电影更精彩,
很多阴暗的斗争被简化了,郑老爷虽然都是一代高手,
但小说版人格比电影要低劣很多。
看完小说能更深刻的感受故事想描绘的虚假成性,
在劣币逐良币下逐渐毁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