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颤栗柏林 Berlin Syndrome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7-10-18 21:06:55
大家应该还记得九年前的《恶魔教室》Die Welle ?当年的两小鲜肉如今已变成两大帅男,今年秋天都有新片在台上映,先是 Frederick Lau 的《心之物语》Das kalte Herz ,他这两年演过最红的应是一镜到底的《维多莉亚》Victoria;再来是 Max Riemelt的《颤栗柏林》,他这两年最出名作品则是世界大同剧《超感八人组》Sense8(搭档的小跟班也演了《维》片)。不论是 Victoria 还是 Sense8 ,看来两大帅男的英语片副业都在走一种世界青年不分你我四海一家的多元文化主义戏路。嘿嘿,这部《颤栗柏林》也是 XD
http://imgur.com/eLViz1J
尽管中文片名直白表达“颤栗”,而英文片名 Berlin Syndrome也暗示了一种类似“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柏林症候群”,但电影一开始是极漂亮的,满满的柏林文化青年风情,带着夏意的柏林风光明媚景观多彩、东德 DDR建筑勾勒异国风情天际线、街头巷尾处处是艺术书店与跳蚤市场、午夜屋顶啤酒会认识国际青年直到旭日东升... 当然,我们的单眼背包女主角比柏林还美,是《猎杀第四行者》的第六行者 Teresa Palmer又来放电眼,当然许多男性观众期待的“杀必死”这片也一点没少。
http://imgur.com/fVcJHoX
柏林,穷而性感的乌托邦
这位来自澳洲的女主角 Clare是怯生生地来柏林旅游体验人生的,电影完全没有正面交代她在澳洲的成长背景,却让她在柏林的姿态呈现一种暧昧与矛盾。她进入柏林心花朵朵开,仿佛开了眼界也开了心门看见什么都是美好;不过在许多背包客放浪形骸疯狂玩开的场合中,她又显得心有保留裹足不前。这感觉我是还蛮感同身受的,成长在保守压抑的台湾社会,我们都好期待一种自由解放,只是激越心理寻求突破的同时传统体感又随时叮咛自己戒慎,让我们在路上期待搭讪却又小心翼翼、期待加入派对却又裹足不前...
http://imgur.com/vvnmAqB
当然戒慎保护自己总是对的,只是当然这么一部惊悚片一定会让女主角马失前蹄落入坏人之手,既然片名有 "Syndrome" 这个暗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字眼,显然电影就要走上绑架囚禁的老路了。渐渐对异地敞开心胸的 Clare遇上了帅气风趣知书达礼的年轻柏林老师 Andi ,两人从艺术书店、都市农园、东德占屋、一路爬上床展开背包客心里最蠢动期待的异国恋情;谁知恋情才第二天,帅哥老师就露出了真面目,Clare 就此陷入长期软禁,眼看秋去冬来到了圣诞与跨年,牢笼里的公主该怎么办呢?
http://imgur.com/r7meLjp
随着漫长的囚禁, Clare & Andi 陷入一种矛盾又迷幻的关系,绑架者对笼中鸟既是禁锢虐待又是百般呵护、笼中鸟对绑架者既是依恋迷醉又是伺机而动。老实说这只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经典病征,只是有别于一般主角努力逃出生天的绑架片会把这结构疏理清楚,本片反而不疏理结构而直拍迷醉不清的现象,仿佛要观众跟着 Clare投入进那情境后越来越搞不清楚。要说这种模糊取向是电影的缺陷吗?我反而觉得是种特色。
http://imgur.com/ERxyXB1
一个柏林,两个世界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简单论述往往价值分明一番两瞪眼,在谴责加害者之余往往针对受害者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摸头姿态,把一切的症状视为撤守自我崇拜权威。但本片让 Teresa Palmer睁著一双湛蓝大眼睛演来,从初期的抵抗、中期的妥协、后期的冷静调适甚至自得其乐、到长期仿佛嗑了药一般演出顺从,我们在外表上觉得“一个好好的女孩堕落成这样”之余,还是会在那每每一闪即逝的机会中看见她眼神中惊人的求生意志。也许“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一切都是沈潜的修行、等待一线曙光破浪而出?
http://imgur.com/e23A6hE
而放在柏林,还面对一个温柔的前东柏林绑架犯男主角,这“柏林症候群”就在斯德哥尔摩之上走出了新的面向。电影仍然不明说这症候群是什么东西,只是静静让我们暂时离开 Clare、改为跟着 Andi 出去他的后东柏林生活环境,这里有前苏联与前东德共产遗绪“青年体育学校”,尽管围墙倒塌后东德全心放弃自己拥抱西方,孤寂的 Andi 在此仍日复一日欣赏学生运动的强健肢体、眷恋一丝不苟的团体纪律。我们慢慢体会到童年给他安全感的世界正土崩瓦解,正如童年母亲投奔自由一去不返,这世界仅剩下的东柏林却如风烛残年的老父,只剩自己日日守护直到熄灭。
http://imgur.com/fmSSmKx
一个柏林、两个世界,我们发现这“柏林症候群”在天真懵懂的外国青年背包客眼中,是围墙倒塌了、四海一家了、柏林穷又性感是世界青年的乌托邦,但其实我们看看当代的《维多莉亚》与复古的《极冻之城》都知道这表面皮相有多脆弱;而在光鲜皮相背后,是一整代老柏林人的存在价值土崩瓦解了、无人闻问了、变成性感的 DDR风情给别人玩乐消费,我们看看当代的《柏林迷幻夜》或复古的《再见列宁》也都知道这无情的变迁挖出了多庞大的心理空缺。也许 Andi 当只恶狼囚禁心上人,为的只是“下班回家妳会在”的安全感?填补空缺的渴求无限扩张却成了巨兽?
http://imgur.com/g0wmEpV
斯德哥尔摩,在柏林
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电影好像并不是很多?这几年我有印象的只有 2015 瑟夏罗南主演的《斯德哥尔摩,宾西法尼亚》(我觉得比同年的绑架片《不存在的房间》有趣多了、认真多了、也深刻多了)。反正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不外是肉票在威胁下理解同情绑票犯、进而和绑架犯同气连枝建立一种革命情感。而本片(以及原著小说)选择柏林谈这议题,倒是选了个洽到好处的舞台,为绑票犯铺陈了绑架豢养以补偿空虚命运的心理源流、也为肉票提出了由迷恋到摸头一路哉下去的凝视姿态。
http://imgur.com/RYwPztS
无忧无虑的西方背包客 Clare,与空虚绝望但脸上云淡风轻的 Andi 之相遇,本来就是一个不平等的凝视、揭开了心理扭曲的创伤。一开始在街上是观光妹拿着日本单眼远拍东德郎、关系逆转后变成东德狼拿着东德拍立得近拍肉票妹... 我们每个带着单眼游走前共产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富裕国家观光客,也许在走马看花之余更渴望达成一种“体验在地生活”的虚假满足感,但是否这才是真正刺痛当地人甚至掀开创伤的傲慢姿态呢?
http://imgur.com/kxqqzCa
当然这许多议题在此片都完全没有讨论,甚至没有任何明显的对话台词或佳句引用指涉这些议题,甚至连“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字眼都只出现在标题中却完全不见于电影内。不过电影不明说之余,所有乍看与女主角逃出生天的剧情毫不相关的小细节,无一不在侧写这“外国观光客凝视”与“东柏林遗孤命运”的残酷对比。这个故事在原著小说就已经是完全着重心理刻划,几乎没有刺激的绑票脱逃成分,电影还加了女主角 Clare沈潜机智逃出生天的情节,已经算是转化为惊悚商业电影的极大诚意了。
http://imgur.com/k9n6BrS
此片可看德国帅哥 Max Riemelt破例使坏却引人同情、可以看澳洲美女 Teresa Palmer用蓝色电眼说话、可以看正反派爱恨交杂的火花、可以看心理状态细微却模糊的镜头与节奏处理、也可以看(大概半片)清爽亮丽的柏林景观,当然要看绑票杀人与美女逆转乾坤的惊悚刺激也很令人满意。至于“斯德哥尔摩在柏林”的主题联想,这很吃观众对东西德历史与柏林文化的既有关注,那就随缘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tyrAQgWvs
作者: lovephi (Beck)   2017-10-18 23:06:00
Max长大怎么有点Matthias Schoenaerts的感觉看维多利亚时完全没认出来...
作者: yuzuneko (轻‧飞舞)   2017-10-18 23:44:00
Palmer是第六行者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