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部及电影《马克白》(2015)大雷
“每个怪物都有一颗人心。”在电影《马克白》(Macbeth,2015)
中饰演马克白夫人的玛莉咏.柯蒂亚对于原著“去睡吧”段落的改编如
此评论道。盖.瑞奇的《亚瑟:王者之剑》(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2017)里叔父弑兄篡位的故事脉络除了让人联想到莎士比
亚悲剧名著《哈姆雷特》外──或者更接近同样脱胎于此的动画《狮子
王》(The Lion King,1994)──有趣的是,似乎还萦绕另一部莎士
比亚悲剧名著《马克白》的余韵:命运;或许再加上欲望。因此本文将
尝试从《马克白》的角度诠释弑兄篡位的沃帝根,最后借此总结生而为
王的亚瑟及他的可能未来。对照文本如无注明则以前述电影《马克白》
(2015)为主。
《马克白》开场便以丧礼点明了马克白夫妇在原著中隐而未宣的丧
子之痛(“我曾哺育过,晓得如何疼爱吮吸我乳汁的婴儿”):如果命
运注定他们的孩子要死,如果命运注定他们一无所有,效忠有什么意义?
厮杀有什么意义?活着有什么意义?眼睁睁看着班柯归家拥抱幼子?眼
睁睁看着邓肯将王位传给儿子马尔康?眼睁睁看着自己两手空空终归虚
无?
回头看看《王者之剑》。电影以气势磅礡的卡美洛城保卫战开场,
城门前男人们的背后站着两位怀抱婴儿的女性,稍后得知她们分别是乌
瑟国王的王后伊格莱恩与王弟沃帝根的妻子艾莎;情节发展至此,潘德
拉刚兄弟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美丽贤淑的妻子、孩子,即使最终决定在
于乌瑟,沃帝根显然也享有一定的权柄,甚至强到足以扶持自己的势力
──屠杀魔法师一事显然在议事桌形成两派角力),但很快地便可发觉
他们决定性的不同:乌瑟拥有嫡子亚瑟,艾莎则牵着女儿凯蒂亚。这是
一切悲剧的源头,往后所有的情节发展都因此而起。
“我一直想要一个儿子。”这是沃帝根在藏身处揭穿蓝小子伪装后
的嘲讽、一点感叹,恐怕也是肺腑之言。沃帝根没有儿子,从这点来看,
弑妻之前所流下的眼泪不仅是为了必须手刃爱人、亦是为了终归虚空的
未来命运;毕竟对于一个国王来说只有女儿恐怕比起绝嗣更糟,那暗示
自己满身血腥亲手挣来的头顶王冠终会拱手让人。沃帝根称王的二十年
间大概并未续弦,这是从他即位不久后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建造魔法师塔
一事推测的:一来他的魔力将随魔法师塔增长(王位日益巩固),二来
只要他有办法藉魔力永保年轻,就能持续统治王国,没有继承者也无所
谓;赛莲的那句“您依旧如此英俊,吾王”,不仅是针对事实的假惺惺
赞美,也是赤裸裸的讽刺。
在此回头细想,沃帝根不再增添子女,是他终究念念不忘艾莎,是
他为了补偿凯蒂亚,是他尝试了却失败(二度丧妻、子女早么等等),
或者事实上是更具悲剧般的宿命性理由:因为沃帝根早已晓得自己注定
无子,因为将来乌瑟嫡子必然称王?若然,成为一个贤明爱民如乌瑟的
国王有何意义(“人民爱戴我吗?”从沃帝根的神情看来根本不相信玛
姬的答复,倒有无论答案为何其实都无所谓的冷漠态度),如果自己迟
早要被推翻?如果自己终究无嗣继承?如果王者之剑只承认乌瑟嫡子为
王?
战场上三女巫的准确预言(或者说被预先昭示的“命运”)是燎原
的星火,命运注定马克白要成为考多尔勋爵、成为国王,而班柯“不及
马克白伟大却远比他伟大,不及马克白快乐却远比他快乐”,因为他的
子孙要世代为王。考多尔勋爵的应验促使马克白行动并称王,关于班柯
(同样必定应验)的预言也像是毒蛇般噬咬他的心。《王者之剑》里赛
莲三海妖──有趣的是除了人数符合外,赛莲的外型更接近三位一体──
正式出场一幕透露了不少讯息:
一、王者之剑重现天日即为乌瑟嫡子归来之时,他会拔出此剑且必
将称王。“天生王者注定降临,此事无可避免”,说出此话的赛莲仿佛
口吐预言的三女巫,这是必然成真的既定事实。
二、如此一来,王者之剑重见天日之前相对于搜捕乌瑟嫡子更着重
在压制反抗军的行为就能够得到解释:一来承前述,如果乌瑟嫡子注定
归来,善恶平衡是无法踰越的法则,那么他肯定身在某处;二来魔法师
塔尚未建成,沃帝根没有必要也不敢提前面对亚瑟(“我还没准备好”)。
三、赛莲可以借由收取代价满足给付者欲望,但并不保证愿望实现
(“我们信守承诺,是你自己弄丢了那个男孩和剑”),同时又告诉沃
帝根“找到男孩,杀了他,那把剑就会任你所用”;此处三海妖也展现
了三女巫式的狡诈(当马克白再次找上女巫时,她们给他三句看似清晰
的指示:“马克白是不败的,除非大伯南的森林移至高耸的邓锡南山上”、
“当心麦克道夫”、“凡为女人所生者都无法伤害马克白”,使他充满
信心地继续下去):这两句话都有意无意地将失败归结于沃帝根的“行
为”,宛若他如果行为“正确”,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可能会有所转机。
合理猜想,建造劳民伤财的魔法师塔部分也是出自赛莲的怂恿:“每一
个你所征服的王国,每一层你所建筑的高塔,加上掠夺自高卢的银两,
都将让你得到你想要的。”“得到你想要的”,自然包括对抗继承王者
之剑的乌瑟嫡子的强大魔力。
所以,命运环环相扣,悲剧注定发生。沃帝根杀害乌瑟夫妇却让亚
瑟随水漂走如同马克白派人追杀班柯和他的幼子后者却成功脱逃;听得
预言的马克白屠杀麦克道夫家族,见过赛莲的沃帝根召集全国年龄符合
的男丁前往卡美洛拔剑。马克白因女巫预言和班柯幼子流亡在外的缘故
心绪不宁,夜不成眠,疑神疑鬼犹如惊弓之鸟,确确实实地成为了残虐
的暴君(但那又如何,如果自己分明是不败的?如果班柯的子孙却又注
定世代为王?);而细察沃帝根的外貌,自护城河干涸至亚瑟拔出王者
之剑后,他的脸其实已不若以往年轻,暗示了沃帝根对既定命运的惊惧
忧惶。(顺带一提据此推测,私心认为让实际年龄相差不到十载的查理.
杭南饰演少裘德.洛约二十岁的姪子并不奇怪;反过来说一个想在龙蛇
混杂的贫民窟占有一席之地的年轻人想必看起来无法太过年幼可欺,亚
瑟故意蓄胡显老也是合理的。)
在此麦西亚的“反抗军从未构成真正威胁”除开辩解之外亦是常人
反应:这群人始终不成气候,传言何足为惧?(私心觉得他的“连我都
不禁在想,我们是否把他们逼得太紧了?”有一点甫听到预言的班柯劝
告马克白的影子在。)但沃帝根心心念念的却是亚瑟的死里逃生再次验
证“天生王者”的必然性,兴许还胜过自己在大庭广众下颜面尽失的奇
耻大辱。为建造魔法师塔的苛税重役、为控制反叛的严刑峻法、为测试
拔剑并公开斩首而被迫抛头露面的天生王者、为赶尽杀绝而下定决心加
入反抗军的亚瑟,如同凭空点燃的羊脂蜡烛,火焰由沃帝根自行燃起;
或者说,它本就注定要被燃起。
这种恐惧日夜萦绕心头,也预表沃帝根的衰弱和殒灭。面对马尔康
带领的英格兰军队的马克白信誓旦旦,直到他听说大伯南的森林移至邓
锡南山(电影中是敌军烧毁森林的浓烟飘向邓锡南),直到他听说麦克
道夫不是被女人所生,他就在败亡以先预先知晓自己必死无疑。魔法师
塔可以让沃帝根“得到你想要的”,但要是他心知肚明自己无论如何终
将被逼上绝路呢?
最后,知道一旦投降将受全家遭害的麦克道夫以“懦夫”、“暴君”
之名公开羞辱的马克白举步维艰地在与电影起始相仿红橙色调的漫天沙
尘中抽出匕首:
“我绝不亲吻小马尔康脚下的土地,绝不成为贱民任意唾弃的对象。
纵使大伯南森林移至邓锡南,纵使跟非由女人所生的你狭路相逢,可我
依旧要拚命到底,将威武的盾牌挡在身前。来吧,麦克道夫……谁先喊
道‘住手,够了!’他就要下地狱去。”
这两个受命运操弄的坚毅灵魂都奋力抵抗直到最后一刻;吊诡的是
同样因此造就了他们既定的悲惨结局。马克白可以选择投降,沃帝根可
以就此罢手,可他们都牺牲一切只为打破注定命运。沃帝根终究手刃了
当初没能痛下毒手的爱女──他原本能够以凯蒂亚做为代价,那么艾莎
或许还有机会诞下其他子嗣,但他做不到。(凯蒂亚是沃帝根通盘计画
中最无用的存在,他却选择留下她,最后又不得不亲手──为了必成徒
劳的、面对命运的最后一搏──杀害她。没有比这更悲伤的事情了。)
他们是冷血暴虐的怪物,但在那之中仍有一颗人心,是沃帝根痛彻心扉
的眼泪。这就是命运。他们伟大的、高尚的、真诚的、卑劣的、残忍的,
为了摆脱既定命运的一切行为,恰正成就无可动摇的真实预言。
因此,若从沃帝根的角度来看亚瑟,这恐怕就不是能够以简单的“
血统开挂”、“靠爸最强”的主角威能来解释了──乌瑟的“快跑,儿
子”,不仅是要嫡子逃出生天,亦是要他(暂时)远离命运。乌瑟当年
肯定知道接下王者之剑会有什么后果,一来当伊格莱恩问起“(从此)
和平?”时他只答道“一阵子”;二来兄弟分别时他还特别叮咛艾莎“
我弟弟今日和以往不同,请看顾他,我们明天见”,观众若是已知今晚
将要发生的事,这话听起来就有一点明知徒劳的空盼意味。亚瑟从小到
大也不断地抗拒(纵使天性还是让他成为伦丁尼姆的街头霸王,这一点
沃帝根看得再清楚不过),但最后他们都屈从于命运:乌瑟成为王者之
剑的石鞘,亚瑟长成足以继承王者之剑的王者。沃帝根的“你赢了,姪
子”,并非指亚瑟胜过了自己,而是命运使亚瑟胜过了他。沃帝根不是
输给亚瑟,他是败给命运。所以沃帝根接着说:“现在陪我玩玩吧。”
即使明知徒然,仍要负隅顽抗。
于是,这真的会是个如同电影结局所展现的美好传说吗?当然亚瑟
有很多不按常规的特质(“可以交朋友,何必当敌人呢?”),我们自
然可以期待他破除既定框架;一个坚毅的灵魂永远会选择反抗命运,奋
战至最后一刻。然而亚瑟称王若是命运注定,无论这个灵魂有多伟大、
高尚、真诚、卑劣、残忍,往后他的沉沦失败、他的独断妄为、他的众
叛亲离、他的悲惨下场,难道不也是命运注定吗?就像生为嫡子的亚瑟
终究长于妓院──从这点来看,他确实是“杂种/私生子”了──若魔
法师确实是桂妮薇儿,那么起初对她半真半假地说出“莫非妳也为我倾
倒如同我为妳倾倒”的调情、因为她遭难而激发潜力,怀有骑士精神的
亚瑟未来是否必然要将魔法师绑在火刑台上活活烧死?美好即是丑陋,
丑陋即是美好,再崇高圣洁的品格在命运之前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所以,这就是《马克白》永恒的难题之一了:是命运注定如此,或
者是我们的行为造就命运注定如此?我的想法是,如同马克白注定要听
见预言并且实现,这就是命运,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