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找不着北 Perdiendo el norte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7-09-01 07:50:19
台湾院线的西班牙主题电影,前年上映了《维多莉亚》、去年上映了《再见橄榄树》、今年上映了《抓狂酒吧》,或直白控诉或血泪隐喻,都是 2010s西班牙悄悄崛起中的新片型,我且称之为“撙节电影”,呼应的是 2008 欧债危机与 2010 以降的欧猪撙节政策,捍卫的都是经济战争中被污名化的弃子,控诉的都是道貌岸然冷眼旁观吃干抹净的老大哥,而大地毁灭后留下的希望火种都是纯真少女。
http://imgur.com/p1K92th
这弃子通常是欧债危机开第二刀的西班牙、这老大哥通常是主宰欧洲偿债与樽节政策的德国。不过这对立也不尽然如此,看《维多莉亚》的可怜男孩们就知,这仍是阶级战争而非国族战争。在这些院线片之外,Netflix 上还有一部《找不着北》,西班牙文片名 Perdiendo el norte 意为“迷失北方”,也有 missing the point“抓错重点”之意;中译片名取自中国大陆的“北漂”迷惘,也刚好呼应南欧移工的北方情结。
同样是谈撙节时代西班牙青年流浪德国的打工故事,这回终于是部喜剧、终于是男主角叙事了。《抓狂酒吧》女主角 Blanca Suarez这回不是穿内衣走马德里 Gran Via 大道,而是改穿运动鞋跑过柏林布兰登堡门。虽然苦哈哈,但这片的德国柏林美景一点都没少,北漂的西班牙人既不是来这里屈膝逢迎,也不是来这里自怨自怜,而是要走出另类新生的。
http://imgur.com/OH84aFs
迷失在欧盟
本片的经济背景是:西班牙房地产泡沫、金融危机、撙节减支、大失业。高教育菁英年轻人失去舞台、多年训练投资血本无归,远走德国。而本片的社会背景是:德国成为梦想的文明土地,充满工作机会广纳人才,而且德国工作认真纪律严谨,是欧债危机中对比欧猪的道德神话,是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开始打造已经百余年的神话。
然而现实是:德国把你们当狗看。第一步先撑起西班牙房产泡沫消费德国外销产品,第二步泡沫破灭后阻止欧洲央行救市摧毁西班牙经济织理,第三步让西班牙人来到德国填补廉价劳工缺口。事实上德国从战后复苏就一直玩这套,先是 1960s的南欧各国廉价劳工挖矿、再来 1970s-2000s靠留下来的土耳其人做德国白人不再愿做的劳动,到 2010s靠欧债危机摧毁南欧并污名化为“欧猪四国”后再玩一次 XD 只有 2016 大开中东难民之门这次有踢到民意铁板。
本片的移工群像,就包含战后第一代的西班牙移工老爷爷、第二代慢慢打出小家业的土耳其老板,人人都是这个隐形的“德意志第四帝国”下朝拜大都的边缘人。不过在梅克尔帝国当道的眼睛下,要拍一部电影直接控诉帝国是很严重要花成本的(《再见橄榄树》这种社会写实片老手组合自没在怕),于是《找不着北》这片基本避谈德国人。德国人的面目隐形,少数几张无情脸孔都只是路人甲乙丙,这片基本上还是在谈西班牙人的自处之道,如果要检讨就别指著德国检讨别人,还不如趁这低潮时代回头检讨西班牙自己。
迷失在德国
电影全拍西班牙人,并不是懒得拍国际社会,而是柏林底层劳工社群真的已经快速成长,规模大到都可以有个小西班牙社群了!来到德国的菜鸟主角是金管硕士 Hugo 与顶尖科学家 Braulio,一来德国趾高气昂志向远大,没两天马上锐气挫尽。这在一般励志电影里可能是典型的“眼高手低”,但这两人可是真正有实力的,只是这个国家级的经济剥削里直接牺牲他们而已。
本片要传达的讯息,绝不是奴性地“别在意薪水、从基层做起慢慢爬”,而是要正视不公的现实并试图存活。存活并不是为了苦尽甘来爬到高位,而是检讨自己心中那根深蒂固的阶级意识:我学历高、我研究成果出众、所以我优于其他同胞?所以我值得更好的?这是男主角 Hugo 一开始的大头症,惹得女主角 Carla一路抓狂,他的奋斗如果是要得到更好的功成名就,那和经济战争中的剥削者有什么两样?
片中透过西班牙小公寓的老爷爷楼友 Andres ,拉长了历史与地理眼光重新审视西班牙的过去:在 1980s经济起飞到 2000s经济极盛期,我们不就是西班牙大爷、让厄瓜多尔与其他南美移工服侍的吗?凭什么我们觉得高人一截?凭什么他们要做的辛苦活就不值得我们做?再往前看,1960s 爷爷我就已经来过德国一次了,那时是更高危险的 Gastarbeiter 客工计划挖煤矿,日后 1980s回到西班牙像天堂一样,其实一百年来的西班牙也不过就那一小段繁荣时光罢了,现在惨澹才是正常。
这就是移民呀!经济有起有落、移工逐水草而居,本是资本主义全球社会常态,昨日我剥削人家今日人家剥削我。重点不在哪个国家吃香喝辣哪个国家卑躬屈膝,而在如何扭转这个现象。理想而激进的取向也许是无产阶级革命,既然这未必对也不切实际,在喜剧电影中能做到就是从身边开始把事做对,从我们开始放下身西班牙帝国的历史荣光,好好当个乐天知命抬头挺胸的西班牙移工!
迷失在西班牙
电影不走德国对西班牙的国族模型,而走资本家与受薪劳工的阶级模型。电影在西班牙内部安排了 Hugo 的殷实劳工家庭,有努力工作投资未来的爸爸和习惯丰衣足食的妈妈,撙节开铡他们奢侈品都被查封、学习安贫乐道之余要争的还是基本居住权;也安排了未婚妻 Nadia的大老板家庭,撙节也烧不到他们、仍能养大公司办奢华婚礼毫不皱眉... 男主角 Hugo 在全片的抉择表面上是选真爱、道德上则是选意识形态:我是要当踩别人向上爬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回去和底层一起经营共同生活?
经纪道德上的利己主义与群体意识,映照回喜剧片的浪漫爱情,就是女主角 Carla的处境了。被劈腿被欺骗的不论男女,最愤恨的就是爱情的阶级模型,只要有人比我年轻美貌多金,投机的情人就会舍弃我而向上爬,难怪 Clara总是渴望在人往高处爬的婚配游戏中听到一句“我不愿意”。 Hugo 就代表西班牙人在困厄中的集体选择,回的柏林小公寓和 Carla一起,既是选择真爱、又是选择和普罗大众站在一起,是德国还是西班牙也不重要了。
(只是电影的处理多少令人为旧女友 Nadia感到不平,她虽然是大亨女儿、家里虽然应该也是为富不仁,但她本人对 Hugo 以及他爸妈都是很热切的,也从没什么富家小姐架子。但她就这样被抛弃,两人之间没有歉疚与体谅,反而是烙下狠话要找律师?实在不是细致的处理)
其实人人也不是真的是爱钱而想往上爬,往往只是迎合爸爸期待别让妈妈伤心,当发现爸妈其实并不在意时,才发现只是为了面子。全片许多喜剧梗都关于“面子”,从清洁工的电视广告、男主 Hugo 报喜不报忧、女主 Clara感情生活一团糟故作没事、和女友视讯要做个假德国风办公室、爸妈女友要来看探亲大家一起演大戏哄骗... 面子议题的极致,就表现在男配角 Braulio的捐精线了。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小事
土耳其老板 Hakan想生宝宝却不孕,西班牙老板娘 Marisol舍不得花大钱买精就把脑筋动到 Braulio身上,俨然是种西班牙樽节中彼此交换服务不多花钱的“互助经济”,只是互助到床上比较耸动而已。不过这何尝不算是入境随俗从德国学来的“拼贴家庭”?男性尊严容易受伤的土耳其老板“头上长角”(欧洲的“戴绿帽”)气呼呼,但专注科学不囿于社会成见的 Braulio冷静点破:你们想要孩子,我帮忙一把,生下的宝宝不仍是你的女儿吗?
喜剧片尾总是喜欢来个“诞生”戏码,本片片尾就追赶跑跳让土耳其老板惊险接生,接生的感动一来,是谁的种戴不戴绿帽都不重要了。正如阿兹海默症老爷爷楼友 Andres 所说“整个人生都忘了,只有女儿不会忘”。的确,历史有西班牙剥削别人几世纪、有上世纪政治经济落了又起起了又落、昨天别人客工我家今日轮我客工他乡... 到底是谁欠谁的几百年来早已理不清,这笔烂帐就算忘掉了也没关系,谁是大国走路有风再也不重要,唯一要记得的还是家庭亲情与人情。
以一部呼应 2010s欧债危机与樽节、控诉德国经济殖民西班牙的电影来说,本片居然让主角们的人生新页选择在柏林、让新生命诞生在柏林、让爱情开花结果在柏林、甚至还拍了一堆阳光明媚的柏林景点与风光比真的柏林还漂亮 XD 到片尾我们渐渐知道关键不是哪个国族谁赢谁输,不是自己能不能踩着别人力争上游,而是要忘却自己心中已僵固的自尊自大竞争模型,看穿这一切好好经营真实人生。
《找不着北》看似是很无厘头的喜剧电影,电影有时很认真伤感,有时却插科打浑,有时耍白痴到令人尴尬得脸上三条线... 不过这一切都要放在对 2008 以降欧债危机的欧洲社会背景下来看,那就在白烂搞笑中处处是笑中带泪的启发。而且电影为愤懑不平的民族情绪所找到的出口,不是《战狼》式的大国再起扬眉吐气,而是自我检讨大国罪咎重新拥抱底层,这格局就天差地远了。此片在 Netflix上可看,有《抓狂酒吧》正妹 Blanca Suarez但其余都不是国际大明星,有机会瞧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hmg8flg8
作者: louistop (翼賢)   2017-09-01 18:45:00
维多利亚不是德国片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