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诺兰电影的雷
诺兰电影的结尾,是在悬念中抱持着盼望的。那是一种心灵洗涤、相信明天会更好的正向
情感。在《黑暗骑士》中,我们目睹了黑夜转黎明的瞬间,即使高谭如何令人绝望,我们
仍有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在《全面启动》,陀螺只是吸睛的幌子,无论它最后是否有停下
,我们都知道柯柏已然放下执念,回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地方。而在《星际效应》中,尽管
我们不知道库伯能否顺利找到布兰戴博士,但一个崭新的世界已横亘在他与观众们的眼前
,渴望被探索。
在这些结尾中,德国作曲家汉斯季默的配乐都扮演了非常关键的地位。用来堆砌情绪的“
季默式音墙”往往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高潮,甚至压过整个画面与音效。在《黑暗骑士》
中我们有”A Watchful Guardian”,在全面启动中我们有”Time”,而在《星际效应》
中我们有”Where We’re Going Now”。
那么在《敦克尔克》呢?老实说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已经被摄人的镜头与压迫感十足的音效
给弄得喘不太过气来,使我来不及留意诺兰和季默对结尾的处理。一直要到第二次看,我
才发现诺兰与季默两人仍旧不改其一贯的风格。在敦克尔克中,我们有”Variation 15"
本曲实际上是脱胎自英国古典作曲家爱德华·艾尔加(Edward Elgar, 1857–1934)所创
作的《谜语变奏曲》(Enigma Variations)当中的第九号变奏:Nimrod。Nimrod是艾尔
加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在英国比较庄严隆重的场合,如丧礼、阵亡军人纪念与专门纪
念两次大战中殒落性命的国殇纪念日(Remembrance Sunday)等时常都能听到这首曲子─
─比较特别的或许是九七香港移交中国时也演奏了此曲。《谜语变奏曲》一共有14个变奏
,而敦片的曲目则取了第十五号变奏(Variation 15),致敬之意不言而喻。
Nimrod一词在《圣经‧创世纪》中指的是全能的猎人,若说对应到敦片中、汤姆哈迪驾驶
的那架超神的喷火式似不为过──他在片中至少击坠一架轰炸机和三架战斗机。但比较有
意思的,或许还是第九号变奏背后的典故。相传艾尔加曾经因为陷入低潮而打算放弃作曲
生涯,他的朋友同时也是他的出版商奥古斯都‧耶格(Augustus J. Jaeger )劝他不要
放弃希望,他拿出贝多芬的《悲怆》作为例子来勉励艾尔加,说贝多芬即使生活不顺却仍
然能在逆境中谱写出更出色的曲子。受到激励的艾尔加,日后在创作《谜语变奏曲》时,
第九号变奏便是在描述耶格,以及耶格那“即便在逆境中也不要放弃”的勉励。
看到这里,似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诺兰与季默,会在《敦克尔克》片尾选用了这个变奏
当基底。因为对本片所描写的二战英国来说,敦克尔克毫无疑问就是一场军事大灾难,它
是英国在战争中所遭逢的逆境。但英国人不会放弃希望,也不会放弃抵抗,他们会像创造
出更好作品的艾尔加一样,挽回失败所丢失的尊严,开创出一个更好的新时代。
但是光有音乐仍然不够,我们仍需要在视觉上有一个带有悬念但又充满希望的画面构图,
才能拼完关键的一角。这回扮演这个角色的,是汤姆哈迪饰演的英国空军飞行员费洛所驾
驶的喷火式战斗机。
费洛放下机轮的操控杆坏了,但是费洛并不气馁,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拉动杠杆,一点、一
点地慢慢将机轮放下。在那个蒙太奇的瞬间,我几乎看到了英国人”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前进)精神的活生生体现。
我从来没想过诺兰可以把喷火式战斗机拍得这么美。即便在看敦片以前就已耳闻这回诺兰
是搬出真的喷火式战机来拍摄,但实际看到时仍不免发出赞叹之息。那沐浴在夕阳底下、
缓缓放下机轮的喷火式战斗机,仿佛具有生命。如果战斗机像是大鸟,那喷火式战斗机想
必就是凤凰。
仿佛要呼应名字似的,它最后也吐出了绚烂的火舌,成为了浴火的凤凰。即便飞行员前途
未卜,即便法西斯的铁蹄蹂躏全欧,但我们知道,一个全新的世界,将要浴火重生。
───────────────────────────────────────
谜语变奏曲第九号变奏Nimro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goBb8m1eE
敦克尔克片尾曲Variation 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pvEgJEn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