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冲了板桥威秀0920首场IMAX
短短106分钟 很满足
我不知道大家喜欢(或不喜欢)诺兰电影是什么地方
然而对我来说
每部诺兰的电影让人喜欢的点不太一样
而这部Dunkirk
里头有着先前许多诺兰电影风格的影子
以下有雷
你可以看到“星际效应”里的写实风格、把玩时间结构,
星际飞艇和战机左右机翼的飞行器跟随镜头,
麦特戴蒙星和沙滩战场大海辽阔的远镜头,
飞行员的眼睛跟TDKR中Bane的一样,
(Tom Hardy真的很会用眼睛演戏,看过疯狂麦斯就知道~)
可以看到剧情复杂如“全面启动”又或者简单如本片Dunkirk,
要怎么用影像和演员来说故事。
这部片不太能定义成战争片,它比较像是历史片,
但因为还是有带到一些人物的故事要说,因此也不是纪录片。
战争主题的电影的卖点就是营造战场战争的气氛,
陆地上呼啸耳际的子弹、海滩上轰炸机、
海上的的鱼雷、还有空中战斗机的追闪机枪,
没有一个环节能够让人好好的喘过一口完整的气。
有一幕小兵A混进了英军的救援鉴,
他的法国伙伴根本就不敢进去,那时镜头带到那个船舱门板,
观影的当下真的觉得很恐怖,总觉的应该要靠近门或者出去。
这也难怪后来很多获救的阿兵哥不愿待到甲板以外的地方。
Dunkirk与其他战争题材的电影营造战争“恐怖”不同的地方是,
它不让你看到一滴血就几乎能够让你神经和战场上的人一样紧蹦害怕,
我非常喜欢“钢铁英雄”、“黑鹰计画”、“红翼行动”、
以及经典的“抢救雷恩大兵”战争片。
而Dunkirk的骨子究竟是一个剧情片,
他用剧情片的方式来营造战场上的恐怖。
不断从简短的对白、影像作为线索去堆叠气氛,
一艘两艘三艘船都被击沉,小兵怎么就是就是离不开那个海滩,
还有一位士兵就这样绝望地直接走进大海里。
这是因为前面剧情营造的成功,
最后我们才会希望飞行员能够平安的放下起落架顺利降落在金黄的沙滩上。
毕竟,他是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而耗尽了燃料,没有他们守护着天空,
这场撤退行动的死伤会更惨重。
而最后返乡的军人以为自己没有脸见江东父老,
但没想到欢迎他们的是啤酒而不是口水,
一开始我不太理解那位士兵为何会这些莫名的罪恶感,
但我想经历过战场上的那些事情,
无论是PTSD或者是船主人口中说的可能永远无法回去的
“枪砲症候群”(原文和翻译我都记得不太清楚,还请版友指正),
对于那些战后幸存者要回到世界的适应应该很不容易。
我认为那位在船上丧生后来上报纸的孩子,
其实代表的就是参与这次救援行动的平民老百姓,
他们手无寸铁、更没有战场上的经验常识,
很可能就像男孩一样,一个不小心撞到头,
一个不小心在甲板上探个头就被德军的飞机击中,一命呜呼。
而对比于“意外”害死他的那位军人,
他不愿意回到战场也就是因为他太了解那里,
他太了解有如男孩一般被邱吉尔征召的平民要去Dunkirk
是一件多么危险甚至可能有些愚蠢的行为。
所以,我们又怎么能说他“懦弱”或“不够勇敢”?
就像那些弃船而逃,争先恐后要登船或者把伙伴踢下船的人,
不过也就是试着在这场战争中“存活”下来,
但存活下来的代价便是:
面对我活但他们死了、我的弟兄死了、我活下来一点都不光彩,
因为我占了一个活下来的船位,
那也意味着有另一个人因为没有这个位置而死了。
而或许,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最喜欢这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
就是幸存的士兵们在搭乘火车返乡,
故乡的人和他们说
“活着,就已经很棒了。”
或许这句话
最能够抚慰33万撤退行动中,
一直走不出陈尸异乡的同袍阴影的幸存者。
也许,
“英雄”只是战争中的一种少数的“形象”
甚至有些可能是被国家洗脑与塑造出来的。
飞行员最后成了英雄但也被敌军所俘虏,
而男孩们本能的逃命苟活但最后回家了,
战争中,
无论是英雄或是凡人,
没有任何赢家,
最后剩下的只是这场战争所要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