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为今年成功的商业电影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我想古意浓厚应该是个还算可以接受的
用词。罗根的成功建基于新西部片(neo-western)灵魂的延续,神力女超人吸纳并复苏了
李维版超人的老式英雄情怀;如今的猩球崛起:终极决战亦不例外,活脱脱就是一次
经典战争与史诗电影教材的总复习,但相较于前面提到的两部作品则可能产生更多观影上
的疏离感。导演Matt Reeves自猩球二起就极度明显的老派情怀在第三集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巅峰,这可以视为是商业电影上的另辟蹊径,亦有可能被视为对观众的一种不友善;虽
然身属新锐作者,但他景仰与学习的对象却明显是大卫连、柯波拉、库柏利克这类作品风
格在时下已经退潮、强调思想与细腻的镜头语言远大于浩大场景的导演;对于想要追求盛
大的战争场面的观众而言,这次的猩球崛起大概充斥了失望与反高潮,但如果愿意从比较
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史诗与战争题材的意义,那么猩球崛起:终极决战其实是近年来难得大
胆的一次尝试,有许多惊喜可以被发掘。是的,它依然是一部战争电影,只是最猛烈与澎
拜的并不是具体的枪砲交火,而是抽象的价值对立和人物心理的万千纠结。
要说Matt Reeves思考这个系列的方式,我想应该没有比“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更
好的形容了。他的思考方式刚好也反映在猩球系列的发展上;和近年愈往后愈是浮夸的
商业风气比起来,猩球系列的进展是完全反向的。Rupert Wyatt执导的第一集乍看之下有
著最朴素的故事前提,但整体呈现方式反而在三部曲中最符合时下对于"史诗"二字的表现
的要求;在Matt Reeves接手之后,史诗二字则愈走愈有时光倒流的迹象,摒弃现代商业
电影诉求的俗而有力,而将人猩二族冲突与猩族领袖凯萨的精神世界间的羁绊更为强化。
二部曲黎明的进击极为工整古典的故事结构在第三集再度回流之外,Reeves这回干脆直
接借用顺带致意了大量的老式战争和史诗电影,Cecil B. DeMille的十诫、David Lean的
桂河大桥、John Sturges的第三集中营、Kubrick的万夫莫敌、William Wyler的宾汉乃至
于Francis Coppola的现代启示录等电影中出现过的元素无论是抽象讯息还是视觉象征都
奇妙地在猩球终极决战中融为一炉;试举几个例子,人物关系上,凯萨与反派"上校"相互
憎恨与怜惜的关系有如十诫中的摩西与拉美西斯二世,又像是现代启示录中的
Captain Willard和Colonel Kurtz(连军衔都一样!)这组同样为战争心魔所困的追猎与被
追猎者,却又对应着桂河大桥中的倨傲战俘Nicholson和军头斋藤;情节上,凯萨的复仇与
反战主轴、军事要塞的美术设计像是借自现代启示录,猩猩集中营的故事和好几段运镜像
是仿自第三集中营和桂河大桥,而全片却又漫漶著对电影十诫的各种视觉上的致意(看
看那个大雪淹没北方大军和猩猩前往"理想乡"的画面,以及最后毛李斯与凯萨的互动)。
虽然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但Matt Reeves真正念兹在兹的致意对象是谁,我想应该相当明
显了。
但上述提到的致意再多,如果运用不当则跟玩弄彩蛋无异,对电影并无太多益处。我想
Matt Reeves真正成功的地方,在于他也真正吸纳了这些前辈思考战争与史诗题材的
方式。上述这些故事前提各异的作品之所以足以留名青史,有一个共通的关键在于作者并
不害怕呈现出战争与历史、社会等等因素所导致的复杂道德立场;战争奇观的奇观本身在
这样的作品中是屈居于次位的,真正重要的是,你要如何细腻地建立起奇观与人物的内心
世界间的联系?以现代启示录为例,柬埔寨丛林与Colonel Kurtz的城寨在电影后半已经
很难单纯被视为战场的写实复制,而更接近于受战争所折磨的人物其噩梦般心象的具体投
射。经过了前两集的种种惊滔骇浪,要让凯萨这一复杂与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经历家人遭逢
战火波及的钜变,创作者势必也得付出相应的努力来呈现其后果才行;Reeves在猩球三当
中确实也使用了许多有趣的把戏,这些设计看起来只是枝微末节,却在在反映着创作者的
有心。举例来说,电影中的气候和地景变化是以秋末的森林为始,入冬后酷寒的军事基地
和文明废墟为主,最后则以象征生命的活水和暖阳作结,恰恰对应着凯萨的精神状态;另
外,剧本亦较为深入的刻画了族群面临危机时的内部矛盾,无论猩猩还是人类皆然;自猩
猩的角度而言,凯萨并不是一个普遍受到拥戴的统治者,会有甘愿卖身敌营与其为敌的同
胞,亦有临阵倒戈的叛徒,但苟活于末世的人类也无法团结,少校甘愿为了人类大义而对
同族遂行屠戮就是最好的范例。
但完成Matt Reeves心中的科幻寓言的最后一块拼图,其实是电影中关于"眼神"的论述。
眼神的表现本来就是演员力量的来源之一,但像猩球3这般对于眼神神话的狂热却十分
罕见。无论是凯萨的复仇决意、对上校无手可解的恨、对于幼女Nova的疏远与信赖......
虽然凯萨是少数具有言语能力的猩猩,但在剧组对于特写镜头的迷恋下,千言万语可能都
不如一次怒目圆睁或泪眼婆娑;在凯萨与上校的一场对峙戏中,上校甚至直接对凯萨的眼
神做出了一个评论:你的眼神看起来简直就跟人一样。是到那一刻我才真的确定,Reeves
之所以要近乎反常地使用大量的面部特写和浅焦镜头不只是为了展现电影技术,也有着叙
事上的必然性。眼睛乃灵魂之窗是老生常谈,但当言语失去意义(而不是语言失去意义),
这样的老生常谈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就分外明显;在猩球3当中,打从电影开始,巨量的特
写镜头几乎是强迫观众凝视人物的面容,就连转换人物观点时,镜头若不是两个面
部特写交互切换,就是使用到了所谓的rack focus的技巧,维持在单镜以内,只是刻意变
换摄影焦点,让原先的拍摄对象跑到焦点外,重点对象的面部则拉到焦点。透过眼神来传
达情感本来并不稀奇,但Matt Reeves刻意在情节中加了一个设计:当年造成人类近乎灭
绝的流感已经进化,会剥夺受感染者言语的能力;现在的问题是,在剥夺言语之后呢?电
影中是透过镜头语言与情节交互并陈的方式呈现了对于这一问题的两种视点的角力。上校
将失去言语(speaking)的能力与失去语言(language)视为等同,认为失去言语意味着智慧
的退化、理性的丧失,与兽类无异,所以宁愿化为人类大义的怨鬼;但若上校的看法为真
,则势必将与观众靠着这些特写镜头所接收到的讯息产生矛盾:如果眼神无法作为人性的
明证,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能从凯萨的眼神中看出痛苦、失落与迷惘?况且,观众不光是透
过凯萨等一干猩猩的眼神和肢体语言来接收情绪,如果患者失去的是语言能力而不只是言
语能力,那么染病的小女孩Nova学会手语而能与猩族沟通,又该做何解释?更为讽刺的是
,故事中的Bad Ape虽然能够言语,但他反倒无法跟凯萨之外的猩族言谈,因为他不理解
猩族的语言(手语);是以,当上校承认凯萨的眼神同人一般充满情感时,他的败局就已注
定,而失去言语能力的他回归到了只能以眼神和面部表情沟通的状态─就跟那些被他下令
枪决的病患一样─则是其谬论反噬自身的因果业报了。
有趣的地方是,上述这些较为细腻的表现方式不光占据了电影大半的时间,显然也是
蒸发掉电影高达一亿五千万的成本的元凶。这些看似"含蓄"的手法其实并不便宜;除了猩
猩演员得使用动态捕捉技术之外,许多人或许没有注意到,猩球3全片亦使用了大
量的实景拍摄和爆破特技,是尖端科技与传统技法交融下的结晶。这么一大把钱被用在刻
划人物心理状态的山水风光与特效技术而不是战争场面上,猩球三虽然被定位为商业电影
,但剧组做的许多决定却完全与当前的商业风气背道而驰,多少也是算是贯彻了从大而无
当的商业传统回归老派制作的决心了。若要说那份关键的语言与言语的辩证还缺少些什么
,我大概会嫌弃Matt Reeves做得还不够彻底;我说的是,到最后他们还是决定帮猩
猩的手语上字幕这回事;这里或许还是有一些商业上的考量,但都已经在技术表现上做得
这么成功了,演员各个亦是给出了掏心掏肺的演出,何不就更信任眼神与肢体的力量一点
呢?
附注1:有关猩球3拍摄现场的情况可以看看B-Roll,里头的爆破跟山景、森林都是玩真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4Sy55K020
(无关内文的小牢骚:话说回来,Matt Reeves既然真的对老片如此一往情深,从他之前"
想要将蝙蝠侠拍成一部希区考克式的悬疑电影"的发言来看,难道要期待Ben Affleck入浴
遭逢惊魂记的画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