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一念无明》有一种感染叫拖累

楼主: ash1118 (这些年来)   2017-05-25 20:02:02
 精神病患者犯下案件上社会版头条,人们第一个反应几乎都是忙着谴责
事件、贴标签,进一步排斥患者,却不见有人探究如何在香港台北这样挤
迫的城市空间里防范这些情绪未爆弹引爆。其实,城市都是躁郁的,不管
我们装得多么白领多华丽又或是多么小清新,在城市背后总有很多梳理不
到的个体情绪不被了解,挣扎求存。
 一则引起众人侧目的社会新闻,我们会不会想知道那个被指称有精神或
情绪问题的当事者,在这个城市的底层经历了什么生活,才引致这件事的
发生。同时间,你会不会想知道他在没有亲友的情况下,往后回到社会如
何生活?我想,《一念无明》就是这样拍出来的吧。但我怀疑,散场之后
我们的恻隐之心能保温多久,估计照样对精神病或情绪问题的患者敬而远
之吧。毕竟生活在今天,我们连照顾自己的信心都濒临崩溃,我们尽最大
的努力搞不好就是不让自己也疯起来。
 电影故事说的是:余文乐演的阿东患有躁郁症,因早年父亲抛妻弃子离
家出走,他独力照顾饱受病患折磨的母亲,坚持不送母亲入养老院。但受
病痛折腾的母亲却把被丈夫抛弃跟病痛的气发在儿子身上,不断对儿子“
情绪勒索”贬抑咒骂留在身边的儿子是衰仔。压抑著情绪的阿东一日如常
在替失禁的母亲冲洗,拉扯间发生意外,导致母亲死亡,阿东被判入精神
病院,后来院方建议阿东父亲接儿子出院到档房暂住,惹来邻居担心阿东
会否复发。
 《一念无明》提出了谁该负责照护精神病患的问题,父母?儿女?伴侣
?还是丢给政府的社福机关?电影没给答案,从《癫佬正传》到30年后的
《一念无明》都没找到答案,但这本来也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家庭都有
他们自己不得不的选择。
 不过《一念无明》实在太文诌诌,我还是喜欢以前的片名,尔冬升1986
年就直接了当拍了部《癫佬正传》(台湾翻作《天天星期七》),没有担
心歧视,不拐弯抹角,完全街坊标准,疯了有攻击性的就叫疯子,胡言乱
语的就傻子。明白直指偏见标签背后人们内心的恐惧。当年这部片隐射震
惊全港的精神病患在幼稚园斩人造成4死42伤的惨案,我们台湾也有让整
个社会阴影久久驱之不散的萤桥国小泼酸案。当年大咖云集拍了这部片,
没人特别要挑战演技或反思现实,接了剧本就拍,拍出了底层社会极具恐
惧张力的脸孔。今天要拍电影唤醒社会关怀,反倒要担心被控消费精神病
,或在家属伤口上洒盐。
作者: m30127813 (101乡名)   2017-05-26 09:49:00
好文推
作者: fiyweed (包子入侵)   2017-05-26 09:51:00
我觉得一念无明,比较不着重在精神病上面,比较著重人。我觉得我不是看了一部,一个人得了躁郁症的电影,是看了一部,一个得了躁郁症的人,在社会上如何求生与遭遇。是所有看到有关精神疾病的电影中,最触动我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