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园长夫人:动物园的奇蹟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7-05-21 17:05:46
虽说 [普雷] ,我其实觉得这片相当好看,只是有点普通而已,许多事情都太老调重弹了。又是一部二次世界大战电影、受难的又是可怜的犹太人、义人英雄又是如此圣洁无暇、存活度日又是如此坚忍不拔、而纳粹又是如此单面邪恶...
老实说这样的电影几十年来层出不穷了(不只美国,欧陆也拍很多,这片就是东欧捷克制作),感动人的机制都很类似,只是把二战时各种义行佳话一个个挖掘出来推广在世人面前罢了,光这点就是很好的价值,譬如这回就是个特别的“园长夫妇”,不但再次诉说一个感人肺腑的勇气与爱心故事,更有许多动物琳琅满目令人惊奇又同情。
http://imgur.com/WHoZ5qy
从动物看人性
不过这种二战民生电影,若不想当一条平庸的过江之鲫,恐怕是要给一点前人未提过的独到洞见,才能脱颖而出。目前院线仍在上映中(但恐怕快下档了)的《他们的美好时光》我认为就有做到这点,除了一般二战电影的正向感人之外,它还提出了战时处世以想像面对现实寻求超越的精神,由本来畏缩没信心也被打压的女主角出发,一两年下来跟着整个英国一起脱胎换骨成长起来,时代精神也悄悄地永久转型了。
而《园长夫人:动物园的奇蹟》呢?正如《他》片可以好好挖掘的题材是“电影”,《园》片最大的宝藏就在“动物”。电影当然也是有针对动物下不少功夫,有拍许多动物自由驰骋的姿态(我最爱的是骆驼)、面对战火的失措、与园长夫人毫无人兽壁垒的感情,一幕幕都好温馨可爱。
“动物”主题配上二战占领也是有得发挥的,譬如:(1) 怎么面对动物就会怎么面对人,女主角和德国友人鲁兹黑克就是鲜明对比;(2) 动物是纯真无邪又无辜的,受无情伤害的人就像被虐待的动物一样充满敌意失去信任,由受伤最重的犹太小女孩代言;(3) 细心善待动物这异己,就如细心善待任何陌生的人,园长夫人面对所有人总是用最温和态度、最细心抚慰、更保持最舒服距离,让害怕的动物与人都能慢慢卸下武装,一起携手珍惜琴声与晚餐的美好。
http://imgur.com/YCsEzVW
静态义人的呈现
这些“动物”主题都有谈,不过我觉得这片谈得很“静态”,都在静态刻画园长夫人本有的美德与身段,身旁的员工也是年复一年当个 constant gardener,身旁的丈夫也是年复一年都有救人使命、但处世没有妻子圆融而有猜疑与不平。外界呢,犹太人的受难就是受难,还很仔细地对照历史大事给了清楚的时间座标,受苦的被救的感激的都是年复一年一个样;而纳粹呢,唯一有面目的纳粹是鲁兹黑克先生,他也是年复一年都心念复育纯种(呼应纳粹面对人与社会的纯化意识),也年复一年都与女主角表面交友却心怀不轨地肖想人妻。
可以说,本片唯一有在变的是时间座标,而所有角色都用同一套态度去面对,挑战一直都有,但一直就是接人藏人顾人送人的循环,从没有从中影响角色的人格与见识、当然也没让他们在态度与行动上产生变化。会有变化的,就只是用同样态度跟着时局走而已,1942 年犹太人被集中了就开始窝藏、1944 年秋天华沙起义了就加入反抗军,并不是什么成长体悟的结果,而是本来就会这么做,只是时势刚好就搭上去而已。
园长与夫人不是从置身事外转为积极救人,只是他们先看到朋友有难就救朋友、再看到万民皆有难就大规模救,并没有什么道德挣扎与成长,他们从电影的初始就是圣洁到结尾,当然这样静态的处理对“致敬”义人是最高的规格,不过太过圣洁却又让他们与人间有段距离,令我观影时对圣人感动不已之余,并没有任何感同身受的代入感,也不觉得这对我们凡人从平庸到奋起能有什么启发。
仔细回想电影的角色们,还真的都是功能性居多,面貌却模糊。譬如住在地下室的一窝犹太人,通常是集体出现,几乎没有各自的人格,也没让他们有过什么能展现个人特质的对话,甚至被伤害最重的犹太小妹也是一样,就只用一群小朋友在漆黑墙壁上画上点点希望的大卫之星带过去了,这是种已经很老梗的感人,却也没给予小朋友们什么人格表现。至于犹太好友夫妇、其实早知道但配合守密的厨娘、坚持与小朋友一路讲故事到集中营的博士... 好多角色,都只是要告诉我们“在乱世下有这几种人一起行善”罢了,也没人有什么自己的故事。
http://imgur.com/d6E8txy
粉色浪漫的华沙
另外,关键的“偷渡行动”本身,本来看电影觉得一气呵成令人雀跃,但觉得也未免太轻松顺利,好像没有什么大风险、不需什么缜密大计划、反正遇到的纳粹都很无脑似地。不过看完后查阅了电影与事实的差异后,觉得电影的轻松处理恐嫌流于轻浮。(参考的是以下 culture.pl 网页文章,有空再去找 Diane Ackerman 原著看看)
http://culture.pl/en/article/the-zookeepers-wife-fact-vs-fiction
首先,园长的偷渡太轻易,简单洒洒厨余把人盖住就好,日记记载的可不是。仁慈德国官员 Ziegler大方给权力放行这事,日记没提也没人知道,纯属杜撰,还把 Ziegler的形象做得很不像精神抖擞服仪整齐的纳粹菁英,而是一头黑色乱发圆圆胖胖说话谦和姿态日常更像一般东欧人,这个刻意的美化有点做太明显。Ziegler 工作的劳动局战时干过多少剥削犹太人的坏事,这部电影没有义务说,但把形象做成这么好也真是争议。
再来,纳粹德军也太不精实,他们的检查根本做做样子而已,Ziegler 叫大家“给他完全自由通行”这大绝实在开太大,德军小兵居然傻傻听毫无 SOP,唯一有疑问的还可以被呛一下就缩回去。这让本片最关键的义举太过轻易,没有风险也没有紧张(都只拍客人在家里听到声音的紧张),就失去了干冒大险精准计画赌命行义的重量。
同样失去重量的,是一幕幕的历史剪影,那都是生灵涂炭的华沙血泪,但电影拍得像一页页剪报日记似地。当然素材本来就是日记,出去看悲惨世界的是园长,在家谨慎经营细心呵护的是夫人,她的日记的确记不到那第一线的血腥悲惨,电影用浪漫却惊惧的漫天黑雪是很贴切而有力地捕捉了这感觉。但,电影还是跟着园长出门去了,已超出夫人的 comfort zone ,那惊惧感就必须要求了,不然怎么铺陈出夫妻冲突“妳待在家都不知道,外面人人在惨死”的重量?结果电影里这句话讲出来,园内园外的对比震撼直接被三角恋疑云老梗反客为主。
尤其, 1944 华沙起义,让园长看似为了民族大义执意参加,却拍得毫无挣扎与牺牲的重量而像家家酒。就算在瓦砾堆的巷战阵地,也完全没有写实惊惧的对战与死亡,只有很浪漫地冲锋、向天上率性地奔跑射击、然后浪漫地中枪倒地。当然这可能都是没有亲眼见识的夫人之浪漫想像,但想像与现实的分别应设计一种电影语言画下界线,而不是整个混在一起、让沈重的都轻浮了。
http://imgur.com/9udzgxA
华沙起义,我还是建议看 Miasto 44《浴血华沙》,它一样是又残忍写实又梦幻浪漫,但把两者界线做得清楚鲜明反而成为一种风格,强烈表达梦想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的张力。总之华沙起义是很恐怖的,简直是屠城了,《园》片还能保有一爿浪漫的前动物园乐土,也许是奇蹟般的幸运,不过出了动物园的部份恐怕处理得太轻。尤其,当德军兵败如山倒急着撤退时,居然还要花宝贵时间意气用事动员大军来盯女主角,仿佛苏联军队会等你们解决私事似地,是连逃命都忘了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MPlYYpT_I
静态邪恶的设计
最后回到邪恶纳粹的角色,其实这点比较令我眼睛一亮,因为近年比较有意思的二战电影都不会再把纳粹角色写得这么单面了,纳粹当然还是坏,但是当代电影越来越重视个人人格与集体规训的冲突,纳粹往往也是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值得同情者有的可怜有的平庸有的能超越窠臼(譬如《乱世有情天》)、泯灭人性者也往往是从小恶走偏慢慢变成大恶(譬如《狂琴难了》)。要像《园》片的鲁兹黑克先生这么单面静态没有故事,还真是稀奇,好像许多年没看见了,也算是个惊喜 XD 。
原著素材的园长夫人日记里,这位黑克先生虽对女主角有浪漫情怀,但并没有这么戏剧化,在研究动物执著纯种并嚣张占领之余,还色心大起想要占有人妻(日记里仅提到“他好像对我特别好”),这是电影的戏剧化改编,刻意改成这样的心态也挺值得玩味。这一改,让本来充满张力的两位动物学家意识形态之辩,被三角恋情疑云喧宾夺主,让本片的“动物”叙事力道打了折。
当然一国以武力占领另一国并强势掠夺,的确可以与男性以权力强势追求或性侵女性来交相参照,不过这方面基于广泛的历史现象、用无名的犹太女孩来代言已经够了,竟然还要给一个最高层的纳粹科学菁英杜撰史实没有的性暴力?电影让夫人说“每天和他相处,我都面对无比威胁极度紧张”是很真实,但要进一步把这个令人紧张的人真的塑造成性暴力恶魔,这一步真的不可以随便乱走。
纳粹意性风发来对被占领国女性示好,这和丹尼尔自己演的《恶棍特工》似曾相识但人性立体远远不及;而为了救丈夫噙着眼泪轻解罗衫等著自愿被奸人强暴,和《狂琴难了》几乎如出一辙,何况这根本是杜撰剧情、史实鲁兹黑克早在新年夜大杀动物后就离开园长夫妇的生活了 XD 。纳粹坏人很多,施展性暴力的恶人也很多,但选一个史实没这么做的人来杜撰一回,让我们看女主角楚楚可怜... 刻意设计这剧情,背后是什么心态呢?实在是令我感到有点恶心。
当然啦,电影还是没有让鲁兹黑克逞凶到底,最后几乎要杀了小男孩时也枪下留人了(日记里是一位德军路人甲和夫人开过这邪恶玩笑),也不是那么 100% 的平板,不过平板了一整部片才突然来一点转折,不知所谓,而卖狗血吓人(背后却没有道德启示或人格成长)的意图我也无法苟同。
http://imgur.com/aydWXvG
无论如何,这片还是令人看得很投入很揪心的,视觉与节奏也很美很浪漫,若非基于史实的话,光看一个杜撰的故事这样圣洁坚忍地战胜嚣张跋扈的邪恶,当然是大快人心!就算是花系列洒狗血也没什么不好。不过当这故事基于日记、用了史实人物,却在这些有血有肉的真人身上加油添醋洒狗血、还只静态描绘毫无人格变化、真正的义举反而退居其次被大量简化、甚至还要杜撰强暴戏(非指小女孩被强暴、而是指片尾黑克的强暴未遂)来描绘弱女子如波兰般任人凌辱楚楚可怜... 这种电影当然有其娱乐与催泪效果而且都做得不错,但其心可议令我真的很想给个 [负雷] 。
不过这片还有令人惊喜的小背景:《权力的游戏》老剥皮鲁斯波顿,我以前看影集最恨的这张脸,在这部片里直接加两百分彻底洗白!波顿大叔总是默默地四处招呼动物、奋力埋葬动物、偶尔给崩溃的夫人一点肩膀、扛起农具重新整地、甚至到最后不惜犯险拿枪指著德军也要保护夫人、而且他对夫人与园长毫无所求只是默默耕耘... 电影中说不到几句话、脸孔也没被聚焦过几次的这位大叔,才是乱世下永远屹立不摇的 constant gardener呀!最后还以为他要领便当了,居然还有奇蹟发生我当然欣然接受!好,为了波顿大叔,看在这片品质也不差的份上,就给个 [普雷] 。
http://imgur.com/ogPtlVv
作者: hhwang (雪野)   2017-05-21 17:11:00
我是把这部当成特务片看了啦最令人惊讶的是,收留朋友时园长先生还在那边说这样不好啦园长夫人还要劝慰一下,结果自己就突然主动要藏人了XDDDDD毕竟视角还是园长夫人
作者: LenkaSu (兰卡)   2017-05-21 17:34:00
我觉得整部片好平淡,看到快睡着,原本期待看到满满动物的说QQ
作者: TPhow   2017-05-21 17:38:00
华沙起义那部似乎好看 感谢推荐!!
作者: uwnylsej (jessthepiggy)   2017-05-21 20:48:00
觉得小骆驼亚当超可爱的XDD
作者: madonhwa (madonhwa)   2017-05-21 21:04:00
什么那是老剥皮!(捧脸惊呼
作者: y35246357468 (小銀)   2017-05-21 22:59:00
这就是片看太多的坏处吗 小羊眼中已是平庸之作 可惜
作者: kimmy1461 (chiau)   2017-05-21 23:41:00
虽然相同类似题材很多 但是每次看完都还是会感慨在那时期里有这样的伟人付出得以让这些颠沛流离的人们有个避风港 是说送犹太人上火车那边哭惨 小孩的脸那么的纯真 却不知道面临的是死亡QQ(觉得是要送去毒气?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7-05-22 00:35:00
电影拍的有点掉漆,明明题材不错。纯看雀姐演戏了是说,还以为会和动物有更多剧情呼应…?
作者: hownever (郝奈佛)   2017-05-22 01:27:00
上火车那段,之前看索尔之子开头就是火车下车后往集中营的路上,之后就毒气室..... 唉
作者: ahnsister (安)   2017-05-22 04:48:00
火车那边跟最后文字记述我都有掉泪,其地方真的觉得处理得很轻
作者: lsleon127 (leon)   2017-05-22 14:42:00
既然是捷克制作为什么还要都讲英文QQ 没讲波兰文感觉好怪
作者: sallyke (拥抱‧生命)   2017-05-22 20:10:00
超不喜欢对黑克的改编,真的看到后来觉得恶心还特地加了那段救犹太区的小女孩,在原著里也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导演要反复强调这种女性的弱势火车那段最后把老先生的台词改掉,我也觉得很可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