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他们的美好时光 Their Finest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7-05-06 17:46:46
继《名媛教育》迎接英国 1960s后,龙雪菲格又一部时代成长电影,《他们的美好时光》说二战黑暗时代故事,却也是迎接英国全新生机的 1940s!战乱时代,阶级起落,老英国代代相传的经典美好已经守不住,与其紧抓着不放累死自己,不如放下身段迎接未知,源源不绝的英国人才正要大放异彩,正是 Their Finest。
今年最万众瞩目的二战片,应该是黑暗写实的诺兰与汉斯季末搭档的《敦克尔克大行动》;同样以敦克尔克为主题,浪漫风也未尝不可,就由龙雪菲格搭配 Rachel Portman 带给我们《他们的美好时光》与戏中戏《南西史达林号》。艺术风格起起落落,也许黑暗写实是 2010s的流行,但浪漫风未尝没有一席之地,尤其在 1940s风雨飘摇的年代,本片就要来探讨浪漫艺术与通俗娱乐的价值与潜力。
http://imgur.com/tKd94K7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平心静气走下去
欣赏这片,需要一点英国心,就是那种不疾不徐摆出温和笑容、一壶好茶挥别烦恼的淡定。时值 1940 年敦克尔克大撤退后、法兰西之战已一败涂地、不列颠空战正如火如荼展开。本片走龙雪菲格最擅长的日常点滴戏路,好好欣赏伦敦生活细节最是重要,每天轰炸断垣残壁路有死尸,但女主角 Catrin 以降所有伦敦人日子照过工作照做,就算家徒四壁也没关系,外出的服装发型化妆仪态都不能省,Gemma Arterton拍二战片当然每天都要美美地!此时最需要的正是英国二战格言 "Keep Calm and Carry on"。
http://imgur.com/NTbu8IB
本片感人肺腑,却不是靠故事结构剧力万钧,而是靠点点滴滴捕捉生活与姿态,靠街头走动的人们、靠巴士车掌与地铁管理员、靠战机与寡妇的募款义工、靠抗战乡民听到大明星都花痴起来。还有一幕幕的轰炸,主角与路人并不惊恐而是撑持,就像下班等巴士一样躲防空洞,生死有命别担心太多,记得寒暄一声让个位子交换个笑容,写稿到一半轰炸起来就把广播开大声点、文思泉涌时天花粉刷掉下来随手擦擦继续写... 只要能懂这忍辱负重的淡定,观赏这片就甭带面纸进场了,因为整片从头到尾眼泪都不会停!
http://imgur.com/T0abbWD
我们知道社区每天有人死、主配角们每天都心碎、但每天都定定神抱着梦想继续走下去,这就是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独一无二击溃德国的静定精神,一方面是天佑吾皇的君主立宪国家传统,一方面是传统英式绅士淑女的矜持美德。维系这一切民心士气撑过苦难的,是战时特别编组的政战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今日英国津津乐道的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就是他们 1939 成立时的出道作品,不过他们也有其英国蛋头的迂腐一面,本片就从政战部电影组说起故事。
http://imgur.com/K8HP4rF
(不列颠空战的英国生活与静定精神,亦可见去年电影《怪奇孤儿院》与《同盟鹣鲽》,老片的话我推荐《希望与荣耀》)
Authenticity and Optimism 真实能振奋人心?
每一次大战,都是欧洲传统的灾难、却是欧洲边缘的契机。政战部高官当然是传统贵族菁英蛋头,别说电影拍不好甚至连 "Keep Calm and Carry on" 海报都推广不力 XD 本片从逗趣的样板政宣电影开始,女工们像附了身一样双目囧囧有神当爱国机器人日夜生产孜孜不倦,根本成为民众的笑柄其实也是纾压的功德一件。龙雪菲格要逗趣也很逗趣的,就像《名媛教育》玩女学生生活动画片头般,这回专玩荒唐诙谐的复古风黑白片,为本片淡定压抑的基底随时带来欢乐博君一笑。
“真实而振奋人心”是电影组长道貌岸然的原则,但混业界的编剧男主角无情指出这两个概念本有矛盾,还是如业界片商说的“救狗狗喜剧”甚至“三角罗曼史”才是广大的苦闷观众想看的。尽管时值各类写实主义与前卫艺术百花齐放的 1930s末、充满理想的英国传统贵族或左派社会艺术家都看不起这些大众通俗品味,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松动一次的阶级与性别壁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否将彻底垮下?这是个全体劳工乡民一起左右英国命运的年代了,一切传统都将翻转,远不止女主角 Catrin 代言的女权而已。
写实和乐观是相冲的概念,但能否把写实稍稍转化成就乐观?说不定反而能让美梦成真?开场电影组的政宣影片,直挺挺地军民一心投身生产的样板,谁看了都嘲笑,根本打不动人心;女主角的画家丈夫画战争与劳工,但是左派写实艺术实在太阴郁,虽才气纵横但只是让人更绝望,甚至连自己老婆都被画成饮泣的受害公主。反而, Catrin 采访双胞姊妹,虽然是平民女性英勇突破振奋人心,只可惜真实故事平反无奇甚至有点蠢笨掉漆,若不大胆一点加油添醋还真传达不出那美好精神。
一场轰炸在眼前,惨不忍睹的尸骸遍地,若是塑胶模特儿多好呢?何尝不能当一场喧嚣闹剧笑一笑过去?这幕看似是时装店被炸一堆塑胶模特儿与一位真实店员,但也可以当作是 Catrin 用看模特儿的幻想眼睛看了好多具尸体让自己淡定撑过来、却用写实眼睛看了一具马上不支想吐。这场震撼教育,表面在描写战争残酷如影随形,但何尝不是 Catrin 抛弃写实诉求梦想的编剧人生之体悟?
此片的艺术探讨,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真实未必是唯一正典,在现实已如此难挨的战时说不定还是虚幻更能抚慰人心,让人们能神完气足撑持下去在真实世界扭转乾坤。电影编剧如是,护士捡尸认尸亦如是,编剧移花接木加油添醋赚人热泪,有何不可?正如护士苦心拼凑一具完整尸体稍稍抚慰认尸家属,谁忍苛责?
http://imgur.com/TbhKCUx
别囉嗦、删一半 The half you don't need
战争是非常时期,我们平常来回纠结的事情到底哪些重要必须坚持、哪些无关痛痒大方割舍就好?在这时都渐渐一清二楚。伦敦社会大家要共体时艰,对内要养活大家保平安、对外要补给前线并振奋人心。社会还是要撑持下去,但不用再那么 "Authentic",放下身段降低标准换换口味,自能看见传统英国从没发现的潜力、从没沐浴的活水!
在餐厅,没有米兰小牛肉,还是要用别的肉;没有布丁,就吃小麦布丁;没有狗食,一颗羊头也能来养狗(在《怪奇孤儿院》则是把萝卜变大成为牛排与蛋糕)。伦敦的餐饮社交行礼如仪,吃的是什么正统美食重要吗? Bill Nighy 饰演的英国传统大明星,一开始脑筋最是转不过来难以适应;不过从家庭主妇一夕升格经纪人的大姊,绝不拘泥小节一定把握机会,老男人请尽管唉声叹气姐可不等你。
电影制作,没有美国大明星,就找战争英雄帅哥来;英式经典隐晦剧情不够潮,那就来美式狗血三角恋;没有剧情片大导演,那只会拍渔民生活的纪录片导演也可以;没有大英雄角色,就接小人物角色;服装师灯光师早上被炸死,别人马上替代拍下去一天也不停... 不论是餐厅精神、还是拍片精神,都如本片真正的平民英雄小姐妹,敦克尔克三十多万人没有足够战船,就让小姐妹开小破船出一分力好好发光!
正如 Catrin 一头热下笔编剧时,前辈 Buckley超然提醒的“别囉嗦,删掉一半,只留下你需要的”,的确值此战时什么都是身外之物了,找到自己志业的 Catrin 丈夫跑了也可以哭一哭就走出来、家被炸掉了脸色平静捡个水壶带走就好... 战争让人们超越尘俗纷扰、看清目标经坚定实践,这一次次的“割舍”能放下到什么地步呢?
http://imgur.com/HEaabES
男人交棒、女人当家 Rose can do it
英国传统的真实和经典,在非常时期都要自我调整、拥抱新机,好好开发广大民众的素朴潜力,欣然迎接 their finest hour!最终,在战争中的最大规模的阶级与性别主题是:千万男人前仆后继凋零了,那就放心让女人接手吧!当然,放下心爱的男人是苦涩的,每天多少英国妈妈姐妹妻子女友都在心碎,真要轮到 Catrin 割舍相恋才第一天不到五分钟的办公室情人,还是崩溃。从战前到战时都有女人出头天的性别斗争,但女人和男人的情感与命运,从来都不可分割呀。
电影开头没多久,政战大姊就提醒了 Catrin “要为自己出头,战后回来的男人可不会乐见我们继续占著工作岗位”,这性别课题当然是本片最明显的主轴,有经纪人姊姊忍着悲伤抓住机会开启事业、有 Catrin 拼着男性官员与影人瞧不起也要硬著头皮写下去、有被酒醉爸爸管很严的小姊妹叛逆一回为了国家傻傻冲向前线... 最终本片的女性奋斗还是要争电影中的一口气:螺旋桨缠住了,可以让受伤的男性勇士们让出舞台、由女主角下去解决困难当英雄吗?
从战前传统、战时松动、到战后解放,这是整个 1940s英国的跨世代性别焦虑,本片以一女主搭三男配,就象征性地让他们代言了几种意识型态选择:
丈夫 Eilis,是转不过来的男人,他不论是传统贵族还是叛逆的共产党人,都还是个要一肩扛起的英国骑士,尽管心爱妻子也誓言照顾妻子,却无法被妻子照顾、无法看妻子发光比自己好;等到自己努力重振雄风后,又无法接受成功男人身边没个女人,妻子自有事业分隔一阵子马上就偷吃,也不过就是要找回那无谓的男人自信。
编剧 Buckley,是能够看女人发光的男人,尽管落到实际生活上还是有很多包袱。他一开始尽管很嘴贱,都把 Catrin 的工作贬为“絮絮叨叨的女人台词”,但他心里是肯定女人才气更积极举才,要让女编剧爬到他头上抢光风采也是在所不惜,只是如同所有有伤痕有世故的男人,嘴上不服输地傲骄耍贱、甚至耍大男人派头令女人七窍生烟,不过日久终能见人心。Buckley 虽没上战场,但他在电影中就是千千万万牺牲的英国军人象征,虽然英年早逝但已不枉,就把 finest hour交棒给心爱的女人去发光,化作鬼魂也要肯定“让女主角出手吧”。
老明星 Hilliard ,象征的规模更大,身为经典明星简直是传统英国的化身,对晚辈、对女性、对业余、对美国... 对什么离经叛道的都不满意。但在非常时期慢慢看见了边缘崛起走出新机,当然慢慢放下身段转向拥抱,贡献自己的传统精华鼓励后进不遗余力。于是,新生代新女性 Catrin 要脱胎换骨接手英国岗位,还是要经典明星最后拉一把。
http://imgur.com/qKTPJoe
( Bill Nighy 著名的三指手势动作,是“掌腱膜挛缩症”导致,也就顺水推舟变成招牌演技特色了。认尸戏说“我朋友缺两根手指”,说不定是演员开自己玩笑的小彩蛋?)
Their Finest Hour 他们的辉煌时刻
英国男人战死了,英国女人擦擦眼泪乐观地站上岗位继续发光,就是黑暗年代的美好时光。本片片名 "Their Finest" 这字眼尽管在电影中从没出现过,但对英国二战有点认识的大概都知道 "Their Finest Hour" 出自邱吉尔 1940/6/18 的国会演说,就在敦克尔克大撤退结束后两周,为失败的法国战役画下句点、迎接艰苦的不列颠空战,最后结语“如果大英帝国与国协屹立一千年,后人想起我们会称‘他们最辉煌的时刻’”。
当然啦,最辉煌的时刻多半都是战死 XD 不过有这英式的静定为心理基础,就当作发挥勇气死得其所了,然后交棒新人贡献英国,不论新旧不论男女都是“他们最辉煌的时刻”。这片虽然时代背景黑暗、历史包袱沈重、电影更有一连串生离死别的惊愕已成日常,但给龙雪菲格拍起来,还是以一贯的轻松温暖面对一切困境,观影从头到尾鲜有放声大哭的揪心时刻,却会看着英国人与悲伤共处的淡定笑容而默默流泪。
流泪归流泪,这片还是部疗愈人心的浪漫喜剧,众家演员在电影中与在戏中戏里幽默搞笑起来一个比一个精采,除了 Gemma Arterton 的坚定乐观身段外、过去一直有点奶油的 Sam Claflin在这片终于发挥了令人感动的深邃魅力、还有 Bill Nighy 招牌演技每一出手都吸引全场目光、男花瓶 Jack Lacy 努力演笨还跟着学起 Nighy 招牌手势更令人莞尔、还有 Richard Grant 与 Jeremy Irons客串起英国高官或迂腐耍笨或装酷耍痞不计形象、Eddie Marsan 家有贱狗一搭一唱像对活宝...
http://imgur.com/i0JUGbs
不管电影是否有清楚的剧情架构、是否有正统的高潮迭起,龙雪菲格把每一刻的点点滴滴与每位演员的独特魅力全都捕捉到了,就是名符其实的 "Their Finest" !龙雪菲格从丹麦来到英国也拍了好几片,似乎并没有被英国电影驯化而继续走自己的清淡温暖路线,而她捕捉英国人精神的眼光越来越纯熟,就在这片达到新颠峰。看这片,如能体验点英国精神会更能入戏,可以先上网找些英国战时文宣与明信片等感觉一下那气氛,观起影来一定会更津津有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h1EvAQOQ8
作者: madonhwa (madonhwa)   2017-05-06 19:34:00
很喜欢!真实又正向的矛盾成立了!应该是本年度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电影了吧
作者: pttnowash (不用洗)   2017-05-06 20:19:00
小羊都看些冷门骗 但影平都很有水准
作者: MyAll (静冈玉露)   2017-05-06 21:17:00
Bill Nighy 是灵魂,但看到他一直想到《英伦谜杀》
作者: ups ((货币+信心=趋势))   2017-05-06 22:46:00
总算等到你写了XDDDDD 唯一一篇我看的那场 全场两个人XDDDDDD
作者: bestbamboo (小锦囊)   2017-05-07 11:10:00
推推,电影好看,也写的真好~~超有感!
作者: black366678 (艾德)   2017-05-07 14:43:00
上映的戏院好少,真可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