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砚每周影评:
《We Are X:X JAPAN 重生之路》——怪兽的生存意志
http://www.biosmonthly.com/columnist_topic/8784
1996年夏天,刚要上国三的我,因为已经不记得的契机听见了安室奈美惠,从此变成
她的粉丝,开启了如今回想起来,唯一称得上是“迷偶像”的四年回忆:买专辑、买录
影带、到东京去旅行还特地去原宿找官方的周边商品,当然还有她当封面的看不懂的杂
志……同一时间,我也爱屋及乌地对整个小室家族(那时候可是有个专有名词叫 TK-
Family)都生出了兴趣,尤其爱其中的地球乐团(globe)。我记得那时候逢人就说:
要看个人魅力和舞蹈,要看Amuro,但是要听音乐和唱功,则要听globe。
要到了上大学之后,当我的音乐视野被 U2 真正地启蒙,我才明白乐团的分工应该是
如何,乐团音乐应该要怎么听。那之后又过了十七年,现在的我更是发现:原来小时候
的自己,跟另一段重要的日本音乐史,就这么擦身而过了。
十七年后,我因为《We Are X:X JAPAN重生之路》终于认识了X JAPAN这个曾经站上
日本顶点,就连解散的那十年都累积神话性的乐团。而这真是一部让人看得又激动又热
血的纪录片。且让我先打个预防针:毕竟我之前不是歌迷,这篇文章大概很难写出老粉
丝不知道的东西。但是我相信,作为一个入门者,我会从看完后到现在一个礼拜天天在
听原声带,证明了这部片的深入浅出,老少咸宜,童叟无欺。这也让我可以放心推荐给
跟我一样、原本不认识他们的朋友。
在2007年重生之前,X JAPAN曾经有个充满戏剧性的“第一世”。乐团的前身“X”成
立于1982年,从小一起长大的团长/鼓手/钢琴手 YOSHIKI 和主唱 TOSHI 两人,丢下
学业前往东京,一边不断尝试跟不一样的人合作,一边出版了独立单曲,直到五年之后
,才终于确立了初期经典的五人组合。1988年他们和SONY签约,1989年推出《 Blue
Blood》专辑,挟带独立乐团时期的能量投入主流音乐界,一口气点燃全国性的知名度。
X JAPAN的歌曲,一如所有真正好的乐团,几乎都是为现场演唱而生的。主唱TOSHI
的声音高亢而嘹亮,所以不只那些热血猛爆的运动场曲目(在日本应该叫巨蛋曲目吧)
,就连抒情的慢歌,也给人一种不是在小酒吧里配着心事听,而是在万人草坪上摇著萤
光棒(或打火机)一边大合唱的向往。更吓人的是乐团首脑YOSHIKI的拼命三郎精神:
从小体弱多病的他,一手包办多数的词曲和制作,上了台更是不要命地打得又快又猛,
好几次在演出的中途,直接昏厥而必须中止演唱会。
纪录片里有些画面,从背后看YOSHIKI苍白而挂满了汗、裸著的上半身,在鼓座间奋
力地击打,肌肉与骨骼的纹路跟着节奏扭动、放射,不但带来一种仪式性的张力,甚
至让我想到电影里的外星人和异形。不论你认定一个摇滚明星在台上,有多大的“表
演”性质,都无法否认这个人是把生命抛在脑后,只想完成这当下的吧。
这样的气质,当然很迷人。再搭配身为视觉系始祖的五个团员初期,各自在造型上的
张狂、挑衅,以及从中生出的美学和时代影响力(摇滚形象上/音乐风格上/商业意义
上),X JAPAN会爆红且维持地位至今,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不是在玩弄自己的偶像
价值,而是真心地相信这些态度和音乐能量——我一边看,一边这样想着。
但这样的爆红,只有短短的八年。在我还在为高中入学焦虑的那段时间,X JAPAN经
历了主唱 TOSHI 被邪教招募、控制,进而脱团的大事件,原本预计休团三年后复出,
又旋即发生当家吉他手 HIDE 离奇死亡的悲剧。舞台上的造型千变万化、极具个人魅力
又善良的 HIDE 过世的新闻,当年的我确实有耳闻;但毕竟不像现在在银幕上重见他的
身影,再目睹那个位子空下来,那样感叹。而其实在那之前的1992年,他们还辞退了号
称“J Rock第一贝斯手”的伙伴 TAIJI……
至此,他们成为全日本乐迷心中一个巨大的黑洞。曾经发行的仅仅五张专辑,则是在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网络蔓延至全世界。在乐团第一世的末几年,X JAPAN其实
有非常大的企图心要进军全球——或其实该说是进军美国。YOSHIKI 创作大量的英文歌
词,对外受访也几乎都说英文,这其实透露了在摇滚这个乐种里,不言自明的语言政治
/身份认同的焦虑吧。这甚至遥遥呼应了我自己在J-POP粉丝时期,小小年纪的心灵一
直存在的疑惑:究竟为什么,这些乐团和歌手,或者说写词的人和制作人,永远要在副
歌唱英文?
纪录片中,童年时的 TOSHI 和 YOSHIKI 仰望的美国KISS乐团贝斯手 Gene Simmons
说:“他们如果生在美国或英国,而且唱的是英文歌,很可能就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乐团
(the biggest band in the world)了。”如今新世纪的他们终于走出了亚洲,前进
北美和西欧、中南美。网络时代的舞台是全新的,而他们继续在伸展着翅膀。
回头说,《We Are X》其实不完全是以“乐团”为主角,从头细说历史、环境与风格
的纪录片。片子拍摄的时间点是2014年十月,复活后的X JAPAN即将于纽约麦迪逊广场
花园办演唱会的前几天。纪录片团队一边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彩排,一边绕着灵魂人物
YOSHIKI 访问他的心境和心路历程,当然也访问其他成员,并剪进十多年来多场演唱会
的画面。这是一部美国导演拍摄,绝大多数时候讲英文的纪录片,要面向的自然是欧美
的观众。然而当 YOSHIKI 在他于洛杉矶的私人医生的诊间,听着对方说“你需要好好
休息……”的时候,你几乎可以从他那张说著“好的我知道”的脸上,读出内里那个很
日本人的心声说著:我怎么可能休息?/我怎么可以休息?
说到底,这部片有约莫一半是在纪录 YOSHIKI 这个人,另外一半才属于X JAPAN。这
位小时候目睹父亲自杀,踏上乐团之路又先后面对挚友的离去(他和 TOSHI 曾经十年
没有讲话)和甚至过世的创作者(不只是 HIDE,前述的 TAIJI 也在2011年离奇死去)
,一生都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也想必一直和精神上的恶魔搏斗著——这样的他,要
说是 X JAPAN 这只艺术怪兽的灵魂核心,应该不为过。
而即使是这样的他,不断在鼓面和踏板上敲击、叩问著命运的他,又同时能在钢琴上
,弹出温暖的有颜色的旋律。光是在原声带里,写于1993年的〈Tears〉、1996年的
〈Forever Love〉、2003 年为纪念 HIDE 而作的〈Without You〉、还有作为电影主题
歌的新作〈La Venus〉四首慢歌,就让人听到不同阶段的,各自的美好。《We Are X》
的原文副标是“The Death and Life of X JAPAN”,而想想,这么多的死亡和伴随的
“生”之意志,能够淬炼成这些音符传世,那背后的能量,真的很动人。
所以最后,让我来说说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扯向我自己的记忆吧。其实在
2002年,整个小室家族的声势已经走下坡,我也逐渐远离 J-Pop 之际,YOSHIKI 曾经
以第四个成员的身份加入globe,但是印象中只合作了一首单曲和貌似一张专辑(?)
,就不了了之了。也因此X JAPAN的名号,曾经一度进入我的雷达范围,只是当时的我
并不知道,这背后代表什么意义。多年之后,补完这个插曲,让人感叹乐坛的十年一代
、十五年一世,可以一再燃烧自己又重生的,真的都是不死鸟,都有属于他们的艺术之
火。
而身为乐迷,不论回首还是前瞻,能够有乐音相伴,终究是幸福的。我很高兴自己能
够赶上,在大银幕补上了这流星灿烂的一课。
〈Tear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NybXzqb-g
〈Forever Lov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qnfiwBfIo
〈Without Yo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A_mWt55j0
〈Le Ven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G5WhQc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