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一念无明》- 我们可以让环境变好

楼主: pttpttlin (阿默)   2017-04-24 00:17:53
网志好读版:https://goo.gl/zo4Ymj
《一念无明》在去年金马奖获得最佳新导演奖以及最佳女配角奖,尽管没有拿下最佳男配
角奖,曾志伟的表现也获得一遍好评,让我对这部片又更加期待。一直到今天才终于有机
会进影听好好欣赏这部电影!
(以下可能不小心会踩雷,小心!)
《一念无明》片名很有佛意,让人似懂非懂,相较之下英文片名Mad World 就直白些,疯
狂的究竟是病人,抑或是整个世界?电影在片尾强加了一段,试图引人反省的文字,但我
自己却觉得没有必要,毕竟导演已经把社会的那些标签、漠视、讪笑,父亲的逃避、懊悔
、补偿与陪伴,以及阿东的躁与郁衍生的外部效应,透过画面发挥得淋漓尽致。若真要为
这部片定调,我认为这部电影说的是父子俩的自我救赎。
离开精神病院后,阿东就此被视为“疯子”,被视为是颗不定时炸弹。无论是父亲起初小
心翼翼的态度、老朋友婚礼上的耳语、未婚妻在教会带着恨的宽恕、房客们的驱逐,阿东
在重重压迫下,压抑著自己的情绪,甚至作为观众的我也很害怕(抑或是期待)阿东哪时
后会爆炸。然而,我们宁愿替不了解的事物,找好数千种害怕的理由来排斥,却不愿意试
著去用心去感受、了解他们。
这个社会,或许并没有我们想像的宽容。
没有人知道在浴室发生什么事,却也没有人记得会记得阿东是“无罪”的。对阿东来说,
母亲是他这辈子抹不去的伤痛与负担,无论是照料母亲时所受到的训斥,或是母亲逝世后
的心理压力,他没有办法原谅自己,但他也没有办法面对这个视他为疯子的世界。
电影喜欢利用喧嚣的环境来衬托阿东的沉默,借此讽刺环境的疯狂:婚礼的来宾毫不理会
台上感性发言的新人;教会里的人允许他人以宽恕之名表达憎恨;面对哭着狂嗑巧克力的
人,人们先用相机表示关心。在这些当下,没有人是正常的。
阿东从余生身上得到救赎,无论是在天台的植物,或是小王子故事里的玫瑰,都像征著阿
东与母亲之间少数带着笑容的回忆。阿东与母亲都是外界眼中的病人,但这个环境或许不
适合他们,“我们可以把这个环境变好,变得适合他们生存。”余生如是说著,同时也是
导演对于观众的喊话,对这个社会的期许。
“当个仆街很简单,不想做的,丢一边就好,眼不见为净。
但他是我的儿子,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外派给别人的。”
父亲一角,不仅用以表述病患家属的身心压力,更多用来描绘他对于过去抛家弃子的补偿
与救赎。同样是天台,父亲道出当年离家的原因,当时的他不懂如何面对妻子的情绪,仅
以金钱作为逃避的补偿,以消缓内心的愧疚。
面对儿子的状况,他试着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自助会、联系在美国的次子,但都徒劳。这
次,他不愿再将儿子外派给他人,阿东是他对自己的救赎,无论是对于已故的妻子,或是
对于阿东的愧歉。从起初的尴尬与防备,到最后在邻居面前为阿东出气,父亲最后那句“
回家吧”也可被视为是一种承诺,不管发生什么事,父亲这次都不会离开家了。
再看《一念无明》之片名,所谓一念生万念,却看不清真相。我们的一个念头很容易衍生
出更多的想法,然而在万念喧攘之中,我们无法明辨是非,最后则是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而对在生命中互相伤害。“一念无明”也是导演不断倡导的反标签化,若我们能够不以无
知的刻板印象评断他人,或许某些悲剧是可以被避免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