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日常对话 small talk 观后感

楼主: vul3c9 (nope)   2017-04-23 22:20:57
原文图文并茂好图版在这:
http://highever.pixnet.net/blog/post/47200144
【如果喜欢欢迎大家分享啊~】
(以下心得几乎无雷,纯属个人心得,不想看我废话的点进去看个预告也可以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llG1Yo6-Q
无雷,我不写剧情描述,纯属个人心得,不想看我废话可以看个预告XD:
黄惠侦导演说:“这是写给母亲(阿女),彼此面对过去伤口的一封影像信。”
从55分钟版本的《我和我的T妈妈》,其中有太多可以被“猎奇”的元素(没办法,要放在电视上给人看,必须用些关键字抓住观众的眼球),到现在88分钟版本的《日常对话》。在我心中最简单清楚的感受是:
“有些伤我们以为不去谈就会过去了,但其实记得最深刻。”
而关于这些伤,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要不要挖掘过去痛苦的原因?如果要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最终又该怎么拾起后放下?
这就是《日常对话》中时而面对镜头、又或著忘了镜头的存在,摄影者也同时是被摄者,由内心独白问号到日常生活对话的艰难。
如果不说,也许会以为是另外一个人来拍摄这对母女的故事吧。
平实对话的日常,却道尽了心中累积的疑问与伤痕。这段实际拍摄时间长达三小时,剪出来只有10分钟的片段,其实是这趟疗伤之旅的最后,也是和解与放下的开始。
让彼此从日常生活的贴近,到可以在远观位置上看彼此最内心深处的对话。
我觉得导演以这样的方式是温柔亦是尖锐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与能力去自我揭露,去抚平伤痛,去和解与放下。其实从拿着摄影机开始,对阿女(用阿女是因为对阿母来说,她不见得想得到‘母亲’这个身份),来说就是某种“逼迫”彼此去正式曾经那些不堪过去的开始,然而长长缓慢温柔的每日日常,也才熬成了这部慢调温柔厚实底蕴的家书。
而这样一部私密的“家书”,为什么要摊成院线电影给大众观看?
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
正视之后我们才能由自身乃至于与身边人的互动,反应出这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早期阿女所属的社会文化建构了一套理解方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却给了下一代去看待眼前长期互相讨厌的母亲与女儿,透过回溯纪录这本家书,也才能照见彼此曾经因社会建构下产生的误解及伤痕,而当光线照进后,过去幽暗隐微的阴影终能散去。
我想到片中他们口中的那位“父亲”,或许也带着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该“像个男人”?
这个“像”所意味的不只是“像”而已,它会不会也框架出了一个日常的样态?让这个男人需要在其中去建立自己与家庭的关系?
这并不是说他所做的行为就该被原谅,而是这些看似独立于个人的行为,是不是也是社会结构建构下的悲剧?
逝者已矣,我们唯一能做的,即是珍惜当下的机会好好和解。
于是关于这样的“日常故事”到底有什么好说的?甚至被视为家丑的人生,有什么好见人的?
公开是勇气,但不代表隐藏的就是懦弱。
公开,本身是一件有力量的事情,一件可能可以改变社会体制的事情,如果它未曾浮出台面,我们也将无法撼动整体的社会结构。而隐忍努力活着的人,未尝不是花了极大的勇气才有被留下的可能?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一部部看似平凡无常,却实在精彩真实的人生电影。
今天很特别,是由台湾同志咨询热线举办的映后座谈,由导演带着阿平(导演女儿)一同在现场,台下也坐着不少亲子档,到了最后,主持人邀请台下的父母,是否有想要与导演对话的回馈与问题?
停了稍久,在台下的父母们没有人问问题,我想,这部片所带来的震荡,此时也许是父母们在心里跟着哪个谁对话的时候,还不是能够在现场与导演对话的时候吧。
最后,这部戏谈爱,或者说尝试说什么是爱,无论是阿女与导演之间的,导演与女儿之间的,阿女与孙子之间的,或是我跟你之间的。
将爱说出口,是需要花时间练习的。
作者: Mazu323 (Mazu)   2017-04-24 00:42:00
这真的是部好片~我哭得唏哩哗啦最后一段可爱孙女跟阿嬷的对话~让我很感动~
作者: Leaflock (民雄凤梨田切让)   2017-04-24 16:56:00
好片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