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zruxkfb.jpg
古今中外,餐桌皆扮演着沟通的重要桥梁。
导演与母亲的对谈,中间隔了张桌子,一张桌子的距离,有多远?
这段仅仅伸手就能touch到对方的距离,却touch不到彼此的心,在画面上,导演与母亲如
此的靠近,心却是无比的遥远。如此巨大的对比也不时的在电影中出现,像母亲对外(人)
与内的态度、社会对男女的差别对待与身为母亲却以父亲(男性)的形象生活.....
( 这次看电影座位在第三排,我离萤幕的距离很近,在看这场戏时,当我端视其中一人,
便无法看到另一人的反应,一张桌子、画面两端,导演与母亲的距离在我眼中也显得遥远
,而这也放大了我内心的情绪、感受。我笑想着,我与萤幕(画面)是那么近,反到跟剧中
人有了距离,我的‘近’使我无法综观全面,不就跟画面上的母女俩一样吗 )
影片中导演的台(母)语旁白,是与母亲沟通的桥梁,但真正让母亲卸下心房的,不是这些
言语,而是源自导演内心深处真挚情感。
语言是沟通的基础,但唯有透过了解、宽恕与爱,才得以做到真正的沟通。
哭,不是因为那些悲痛的事实与过往,而是导演面对问题的自我对话(口白)与揭露疮疤的
勇气。
导演将她们的日常摊在摄影机下,以封名为电影的书信,进行一场对观众、母亲及导演自
身的救赎与疗伤。
-----------------
电影结束后的映后QA,我有个两个问题很想问当下却没问。
一个是关于电影尾声那场餐桌戏,导演揭露那件事后,母亲当下的反(回)应对她的内心感
受及想法(那段餐桌对话实际有三小时,影片剪成十分钟的画面),但自己想了想,这是导
演自身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极度私人东西,与其问导演这个问题,不如问自己什么我
所要面对的,沉溺在他人的世界,是对自我的逃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提出问题并
且面对才是我该做的课题。
而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电影的最后一场戏,那颗镜头是经过设计的吗?
我没在映后QA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害怕听到的答案是Yes,进而影响其他观众的观感,
所以这个问题我是散场后到影厅外才问了导演。
以下为导演的回应: 你是说最后我女儿的那个镜头吗?那完全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啊! 其
实在电影拍完后(前置的拍摄作业)我还有持续在纪录(拍摄)家里的状况,那天我女儿突然
拿着她的小小摄影机说要拍阿嬷,我一看到就叫她等一下下,当下我马上去拿我的摄影机
,就捕捉到了如此珍贵的画面。你也知道,小孩子的反应总是最真实的,她跟阿嬷的对话
,那些童言同语,还有她做出的反应,都是准备不来的。
导演讲到这里时,我原本要说些东西,但正要开口时却哽噎到说不清,之后边讲边哭,反
倒便导演来安慰我(后面导演讲的东西有点没印象了,我就不特别写出来)。
纪录片没有经过缜密设计的剧本、峰回路转的情节,它有的,就是只是镜头下捕捉到的真
实片刻。
就像这颗天外飞来的镜头,反到是我最有感触的,它完整了整部作品,也与片名-日常对
话是如此切题,想知道这场戏发生了什么事,就请去戏院看囉~
这也跟导演的际遇很像,QA时有人问到,是怎么请到如此多的大咖(有侯孝贤、杨力州、
林强...等)来协助、完成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笑着说,这是天外飞来的惊喜啊!她完全没
有主动找过他们,都是他们主动(突然)的加入并协助。
推荐这部非常好的电影给大家!还有如果是没进戏院看过纪录片的人也别担心,电影的步
调不会太缓慢,中间也不乏爆笑有趣的部分~
《日常对话 观影于2017/4/22 光点华山》
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