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礼物》(Gifted) - 在当一个天才之前,要先是一个人
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908057
《天才的礼物》 的组成成份是这样的:《恋夏(500日)》导演+美国队长+队长
可爱前女友+可爱小女孩(是个天才童星)+极感人亲子关系+许多幽默对白+
值得思考的教育主题。真的只有大推的份了。它的故事表面上是《心灵捕手》加
上《克拉玛对克拉玛》,乍听之下会联想到很多老套跟洒狗血剧情,但本片靠着
角色间的互动、揭露细节的手法等等,让人感受到它的诚挚,尤其美国队长与小
女孩的相处之间,那种细腻与包容的情感,令我深深感动。
由于本片对于人物背景的细节交代,是如洋葱一般层层剥开的,所以我的剧情介
绍会讲得很模糊,尽可能让各位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自行发现。在佛罗里达州住着
一位修船的男人Frank(克里斯伊凡)与一位七岁的天才小女孩Mary(Mckenna
Grace),为了让Mary尽可能有正常童年,Frank开始让她上公立小学,但老师(
珍妮史雷特)很快就明白这孩子与众不同,各方对Mary应如何受教育产生歧见,
也引来Mary的外婆(琳赛邓肯)展开监护权大战。
《天才的礼物》跟前一阵子的《神奇大队长》有个共同主题──担任父职的主角
即使循着善意出发,还是会怀疑、害怕自己为孩子选择的道路是错的。Frank对
Mary的爱心与关怀无庸置疑,但“虎妈”型外婆虽有盲点,她的担忧却也有几分
道理。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永远要细腻观察,要谦虚,要了解世事没有绝对,
要保持调整的弹性与自我怀疑,没有一本简单的说明书可以详列规则与排除障碍
,更没有人是绝对的专家。
导演马克伟柏当年因《恋夏(500日)》一炮而红之后,接连导了《蜘蛛人:惊奇
再起》与续集《蜘蛛人惊奇再起2:电光之战》,后者的评价与票房都不如预期
,这回终于回到小品电影,虽然有些小缺点,例如某些场景的开始与结束略嫌突
兀、部分手持摄影的时机与效果不佳,但整体说来是很成功的作品。导演处理得
最精彩的,是人物间的感情呈现。最惊艳的是一场两人在夕阳前只有剪影的戏,
这安排太美也太聪明,情感自然而动人,导演让Mary在Frank身上像只猿猴一样
乱爬,充分展现这位天才脑袋再怎么聪明,骨子里仍是个调皮小孩;又让两人展
开关于上帝及信仰的对话,这部份点出了Frank对他人意见的包容、对自己的信
念随时保持自省/自我怀疑的弹性与开放态度 ,与小女孩内心真正的恐惧──
怕与熟悉的家人分离再也见不到对方。还有一幕在医院的戏也很动人,不过这段
我先不爆雷,唯一可透露的是,它并非靠哪个角色死翘翘或得绝症来赚泪水的老
套安排。这些安排再再表现出Frank的细腻体贴,他可以穿透孩子言语、情绪、
提问的表面,理解孩子内心真正想知道、想感受的是什么。
其他角色之间也有这类神奇时刻,例如奥塔薇亚史班森饰演的邻居,对Mary充满
关爱,他俩在家高唱雪儿与蒂娜透纳的"Shame, Shame, Shame"时,散发著热情
与欢乐,看得出为何两人如此合得来。在一场剑拔弩张的法院大战之后,立场敌
对的母子走出来,依旧像普通家人那样聊起生活近况,强调了即使母子两人磁场
不合,家人的爱还是在。
除了这些温馨破表的戏,《天才的礼物》还有许多幽默,例如Mary在片中说了两
次的“早安,史蒂文斯老师”,前后剧情对照之下酸意满点;擅长喜剧的珍妮史
雷特也有许多精采表现,尤其她与克里斯伊凡当时因戏陷入爱河(目前已分手)
,俩人之间的化学反应超强,极为真实,也让两个角色的发展更有说服力。
《天才的礼物》每一位主要角色都演得非常棒,美国队长克里斯伊凡演起平凡角
色散发更踏实的魅力,琳赛邓肯演起虎妈一点也不马虎,不过最抢戏、最难忘的
演出,是来自十岁的Mckenna Grace,她诠释“天才”不是靠过度早熟的气质,
而是展现由内散发至外的聪明,她口中念出的、手中写出的很难的数学公式,一
点都没有背诵的痕迹,但在情绪上又是个平凡小孩,只不过是个“知道太多了”
的平凡小孩。Mckenna Grace未来若继续演戏,绝对前途无量,而《天才的礼物
》会是她的职涯重要突破。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天才的礼物》最重要的省思,除了关于“因材施教”的部
分,还有它借由Frank之口,点出菁英教育的问题──如果菁英从小只跟菁英相
处,他们长大若从政,无法成为好的政治家,而是成为不食人间烟火、无法同理
平凡人的政客。这一点在纪录片《插旗攻城市》里谈到芬兰教育制度时也有提过
,在芬兰,几乎所有人(包括有钱人子女)都上公立学校,有助于建立同理心。
当然,天才的潜力的确需要适当的开发,如果刻意压抑与埋没,硬要他们陪一般
人学1+1=2,对他们并不公平;然而这群天才终究要活在充满平凡人类的世界,
他们一样会怕孤独,需要陪伴与帮助,以及社会提供的生活机能,因此让他们学
习与一般人相处也是很重要的,若夺走这类学习机会,对这些天才一样是不公平
,更剥夺了他们享受平凡快乐的可能性。在希望天才孩子充分开发无穷潜力之前
,还是要先让他们当人吧,这是他们应得的,也是整个社会应得的──我们这些
平凡人需要能同理我们的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