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关于声音这行饭,老师傅的《拟音》人生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17-04-17 00:46:25
图文版请于连结:
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sound-of-films-and-a-foley-artist
一场声音技术的诞生和时代传承的忧虑
从摄影的诞生,人们可以保留影像,将瞬间的画面和影像纪录下来,以便纪念过去那经典
时刻,而当转换成电视电影娱乐的同时,除了画面营照外,声音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角
之一。在台湾电影中过去一直被忽略但却重要的一个环节,制造声音的后制音效技术,这
此将透过纪录片《拟音》再现四十多年岁月电影幕后的声音魔法。以参与过台湾各式各样
电视电影作品的,资深音效老前辈,胡定一师傅为主轴,讲述“拟音”这行事,和期许未
来台湾对于拟音工作的技术与专业重视。
我们都知道一部好电影的诞生,除了需要一位厉害的导演、会说故事的编剧、玩弄观众视
觉的美术、肯花钱的金主、戏精上身的演员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等。在我们关心着画面
、故事、票房和内涵的同时,也许不止眼睛要看,有时候该竖起耳朵听见,那电影里对白
以外的声音。不管是女子穿着高跟鞋的跑跳着地的那一瞬的敲响;餐桌上那双碗筷相互敲
打的碰撞声,每一个生活的声音,都让我们更贴近电影中角色所属的世界和情绪。
《拟音》算是华人世界第一次以探讨电影中“声音制作”的纪录电影。其拟音这个词应该
有可能跟日本的“拟音”词汇相同。日语的拟音一词主要是指电视电影中制做出一个状态
拟真的声音效果,而在动漫画和文学上也常以“效果音”和“香声词”等称呼模拟声音的
动作方式,而亚洲称呼的“拟音”一词应该是与国外的“Foley”相同,意指随着画面剧
情同步制造音效的后制作业,而在早期有声电影出来以后,拟音的工作就一直存在。
国外“Foley”这个词,应取于电影史上第一个从事“拟音”工作的人员,杰克唐诺文佛
利。早期是完全陌生的领域,由佛利的小组成员一直重事这工作,直到去世为止,佛利都
在做这像电影幕后的拟音专业。而在面对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进步,现在“拟音”不止
是生活上事物的声音拟态,而也有像是科幻片和奇幻片的拟态声音,这些在一般世界不会
出现的声响,该如何呈现在观众刁钻的耳朵,就只能靠着拟音师傅和团队的经验来作诠释
了。
《拟音》电影,以各种面像讲解关于拟音的工作,虽然整体纪录片段有点零散,但同时也
小小的提到关于幕后配音员和中国、香港对于拟音工作的重视性,还有台湾对于这幕后声
音工作的接班困境与未来起许。其中主要以台湾资深音效师傅胡定一的录音工作室为全片
的主轴,除了胡定一师傅外,也有许多相关人员的访谈,来还原这个四十多年来在台湾没
没无闻,却有极其重要的电影产业一环。从无到有的,找出电影中那一刹那最适合的声响

而这部电影刚好也见证关于台湾电影产业的辉煌到没落,爱国电影到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崛
起,从只是夸张的效果音,慢慢的随着导演和电影氛围的转变,而注意到背景音与接近日
常的增加气氛的各种拟态声响。让观众踏进整个电影世界之中,这些观众们在电影中看不
见的,但却又如此真实存在,胡定一师傅,在无数部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之中,随着电影
角色动作、情绪和周遭场景的变化与起伏,演出各种逼真、又恰到好处的声音。
电影开头虽然冗长的叙事,才开始慢慢推入主轴,讲述胡定一师傅在中影拟音生涯的开始
,与随着这部《拟音》纪录片中影散场后划下结尾。但结束的是中影,并不是胡定一老师
傅“拟音”生涯的终点,像是接班一男一女的徒弟,与开放小朋友认识拟音这职业等,也
许在新的世代中,就如同当年胡定一师傅遇上新浪潮影片一般,新生代怎么看待自己的拟
音职业与对待拟音的态度,也许台湾才正要开始走出属于自己的“拟音专业”。
作者: rhappyd (rapraerae)   2017-04-17 00:56:00
推荐原po看the secret life of dole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