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在顺叙的结构中,带出了一些面向。台面上,小到父女之间的关系,大到国家体
育人才培养的问题, 骨子里则有从前者延伸出女权抬头的社会议题,还有后者淬炼出自
我认识的核心。尽管保留宝莱坞较为不切实际的戏剧效果,或也有可能那些夸张真实存
在,以维持一定的娱乐效果,但总感电影未去主动谈论发生事情的对错,而仅以邻居大
哥哥的旁观角度这样看着故事发展,让议题发酵,由观者自行思考,颇为高明。这是
我和我的冠军女儿。
(底下有雷)
取材自真实故事。一个因现实而无法继续摔角的摔角选手,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将自己的女儿训练成全印度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拿下金牌的女摔角选手的故事。剧情平舖
直述,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拍摄炫技,仅有演员们为了投入角色的方法演
技,让人信服,以及透过部分编造的情节适宜地酝酿气氛,带着观者感受导演制片意欲
传递出来的情绪。
本部片以普遍存在于印度歌舞片的中场休息将故事划分成两大区块。前半段是训练女儿的
过程,借此历程里,旁人的无法理解及瞪视讪笑,突显出传统给予性别的框架,倒也运用
堂哥的陪练还有女儿的技高人胆大,打得男孩儿们满地找牙的事实,做为深入讨论的
破口。不过摔跤这个运动的性别刻板较为强烈,兼以内容尚呈现女人天生的气质,使得
两造互为牵制,一方面的确表现养成选手的艰辛,与此一段落的背景歌曲相互呼应,另一
方面却也有‘强迫’是否合宜的思考。
会有种父亲将过去未完成的志愿,强加在女儿身上的感觉;从女儿的角度来看,既搞不清
楚状况,又有从家庭生活窥视到,印度社会价值的父命为天,女儿就这样傻傻地被赶鸭子
上架,踏上艰苦训练之路,直到较知道自己的内心后,才意识到成长轨迹里,不合理的存
在。即便设计朋友早早被安排嫁人的遭遇,与有自己未来蓝图的对比,确实表现了女性能
在男性为尊的社会中不委屈自己走入家庭实属不易,但父亲那强大的执念仍是挥之不去的
阴霾。
此意念更延伸到后半段女儿进入国家代表队接受训练的时期。当然观者可以在某些情节里
发现编导试图透过教练无可救药的自尊,或多或少影射体育委员会的封闭,没有交流,不
知变通,差点埋葬了一个潜在可能性,不过这也更映衬出父亲对女儿的了若指掌。个人觉
得此点反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爱这个议题,稍稍平衡前半段对女孩的严格,或残酷一点
地说,掠夺的情节。
人总会觉得双亲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希望从事稳定的工作是为了孩子好云云,实在
是压力的根源,为对儿女自身的一种剥削,不了解,甚至只为满足家长年少时的缺憾
所致,但会不会在长大以后,某个更欣然接受真正自我的时刻,恍然当时的口口声声为
我好,竟纯粹是亲情的体现而非自私呢?这部电影给我这样的感受。前二分之一到后面,
不仅是内容的不同,也将主视角转换,从父亲过渡到女儿,从不容分说的强势到探索
真我的各种可能性,父爱的纯粹慢慢地流淌出来,一切都只为了发挥女儿的潜能,并非
屈就于大环境而形成浪费。
或许父亲能先让孩子真正爱上摔角再开始训练,这般引进门的方式或许可以降低父亲的霸
道。不过毕竟父亲非教育专家,非受过专业教练课程指导,所以仅遵从自己的直觉,正如
同他对体育会哀声叹求女儿不假夜练都得归咎于自己一般,他似乎持续不懈地想要告诉大
家女儿相当具有摔角潜能,不要因为性别而限制她的未来,不要因为如出一辙的指导方式
而抹煞了她的天资,只是方法不高明罢了。感觉暨《三个傻瓜》之后,又再次提到了教育
,但又带出其他议题,并和其他近期作品一样,用角色看似笨拙,但分外坚持的设定,让
观者去看见传统价值及现行制度的问题。
欢迎光临:
http://dammimmi.blogspot.tw/2017/04/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