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猜火车》小说与电影综合比较心得

楼主: d2626888 (阳光老残穷)   2017-03-18 23:41:30
这部已被推崇十年以上的经典,应该不差一篇好的影评吧?既然我先看了一次电影,再看了原著小说,又看了一次英文字幕的电影,不如写一篇电影与小说的比较心得。
小说比电影刻画人物更完整、故事架构更复杂这种我就不必提了。
当我再看第二次看电影时,脑中已经充满著小说的各个人物与散落的故事章节段落,在观影过程中自然的不安了起来,因为电影更动了一些故事章节的主角、时间轴的顺序:把原故事的小配角的独立段落直接删除人物,将故事套用在主角上、原应是独角戏的部分又变成结群呈现、书中的各角色的价值观、想法在电影中也产生小部分的重叠、轻轻的被揉合在一起了,当然也陷于电影长度的限制不得不弱化某些角色的性格。但我的不安与纳闷却在后来慢慢消失了,相对小说用独立的故事呈现,电影则是融合成一个更广的方向去写“他们”的故事,其实说倒底不违背小说的精神,
反而是打破创作的框架以更大的形式去表现。
超现实的手法、各种大特写也不必提了。电影真正狂的在于,重新排列小说的故事用更有张力的方式去呈现,最经典的莫过于三段性爱同时发生的那段,在小说中完全是分开的故事,电影透过剪接将三种不同体验的性爱相互穿插,随着节奏一步一步往上推,到最后不只主角,连观众都达到高潮了。
其实我真正佩服的是,电影用了约莫一小时半的长度就把一篇长篇小说拍完,说实在的还有半个小时的空间却不用,自然造成了整部片紧凑毫无冷场,但说真的,看过小说的我却不觉得电影有什么遗憾、很重要的章节遗漏了,甚至还用了更强烈的手法去呈现某些段落。硬要说的话,电影少的元素应该是每个主角与自己的“对话”吧,毕竟小说是以接近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写,每个人的价值观与每句话背后的心情都很清楚,电影就有点失去了“即使再烂,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哲学观”的那种精神,但只能说是每一种创作形式都有它的优缺点,小说能把最深最底的感受一言一语
写出来,但电影却能把海洛因造就的恐惧、折磨、昏厥、兴奋演得更有冲击感。
说相辅相成也对,但我觉得电影把《猜火车》推到了更高的层次。
第一次看《猜火车》我只是个想追流行的小屁孩,电影风格太紊乱、节奏太跳跃,我什么都看不懂。再次看小说时我已经能紧紧抓住《猜火车》的精神,而第二次看电影我见证了极致的表演艺术,始能真正拥抱这经典。
BTW:
1.本来怕中文翻译会多少改变了故事的样貌,想买原文小说再看一次,但才知道连原文的英文很难懂,绝大多数单字是字典查不到的,多是苏格兰方言、毒品黑话,美国的出版社还甚至附了五页的词汇对照表供读者参考。
2.小说内有《猜火车》书名之由来,个人认为颇具贯穿整个故事的精神
3.不管小说电影谁好,电影拥有神级原声带
4.看英文字幕的《猜火车》真的很痛苦,基本上只能用视觉来“看”故事,电影的苏格兰口音对“听”故事的帮助极小。
5.原著作者有客串电影其中一个小配角
作者: brain1472000 (Danny Wei)   2017-03-19 00:26:00
好精细的心得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7-03-19 00:44:00
苏格兰口音用纯英听难度好高……
作者: jcto04 (泡泡糖)   2017-03-19 01:01:00
猜火车配乐真的经典
作者: shannon8188 (夏侬)   2017-03-19 01:48:00
推心得,很喜欢小说的对话及主角的独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