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想你 Je pense à vous (1992)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7-03-13 10:23:00
这部法语老片,讲述比利时法语区瓦隆尼亚的工业城镇生活,从经济危机谈到社会困境再面对道德困境,听起来有没有很似曾相识?先卖个关子,若急着想知道答案的话请先直接 End。
比利时法语区社会写实片,是在 1990s后期渐渐崛起的。二十多年来荷语区经济起飞法语区一路衰败、荷语区分离主义一直嚷嚷独立、国王一直苦口婆心维系统一,这都已经渐渐成为国际习以为常的比利时现实了。电影界谁先面对了陨落、正视了衰败、然后吸一口气好好挖掘法语区社会血泪、诉说新时代的道德课题呢?这就要回到 1992 年看这部亲情伦理片《我想你》了,是两位年轻纪录片工作者换跑道的实验之作。
这片颇有 1980s欧洲小品商业片的影子,有眉飞色舞的法语香颂、有负责转折情绪的廉价钢琴配乐、有年轻人迎风驾车的神采飞扬、有派对舞会乐队开场、有小镇广场庆典也有春天嘉年华、有美女主角身边围绕着好多男人争锋吃醋... 光就这种热闹张扬充满荒谬喜剧的外表,真难想像它会是部社会电影呀。然而它竟然就是。
http://imgur.com/nKibf5w
比利时法语区,工业革命黄金时代
此片场景在比利时列日都会区、马斯河河谷工业小镇 Seraing,这个今天已经是后工业高失业率城市的比利时法语区,在此片开头还是充满希望的比利时工业火车头,在比利时建国之前就有英国工业家 John Cockerill 慧眼开发,不但从此带起法语区重工业基础 Sillon Industriel工业谷奠定比利时建国筹码,更继英国后跻身世界第二个工业革命国家带动欧陆工业革命。从 1820-1970一个半世纪,比利时法语区工业谷地带都是骄傲的瓦隆公鸡,许多平地而起的 19 世纪工业城镇就这样开启了新城市的中产阶级与劳工社群传统。
http://imgur.com/1NxTCu8
本片是拍劳工阶级的电影,但在比利时法语区这资深工业国度里,本片的劳工都是有头有脸有身分地位、知识技术水平高更有良好教育、热心社交并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犹如现代的中产阶级或 19 世纪的乡绅。如男主角 Fabrice一般的劳工男人就是要有技术有好工作、有肩膀养家也能拉拔后进、有美丽贤妻与乖巧的孩子、社区的乐队与嘉年华等活动绝对要贡献一份。因此这片尽管严肃却很热闹,所有社交舞会节日通通不能少,因为这都是成功男人的生活必备。
http://imgur.com/D8Cva67
本片主宰小镇河谷天际线的、那人人抬头都一定会看见的景观,就是 Cockerill奠基发展一个半世纪的炼铁工厂 Cockerill-Sambre ,在片头一片荣景时是小镇的骄傲、但当处境开始一路下滑时就变成挥之不去的梦魇了。电影前半给了炼铁工厂与河谷小镇许多远景镜头,虽然黑烟浓密令人皱眉但那就是工业的骄傲;然而后半很快地经过密集的关厂与收购,本来如巨轮运转般的工厂突然变成灰惨无人的废墟。至今这些工业废墟仍是比利时法语区的日常景观,有去列日旅游或转车的人只要出了火车站沿河谷往南边走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
http://imgur.com/w5Awzez
产业转型,过度的绝望年代
本片毕竟是年轻导演实验之作,看得出来血气方刚甚至相当洒狗血,各种元素的前后对比运用很强烈,不只工厂景观、大宅庭院、小镇街道、生活工作的前后对比,就连男主角 Fabrice面容身段与演技的前后对比也很重口味,前 10 分钟他是个意兴风发的成功男人与娇妻共舞,经过 10分钟简单交代产业转型工厂倒闭后他就变成一只丧气的公鸡了。
当然,产业转型未必真是世界末日,许多人都已经认命放弃一生技艺改投身其他产业,有人改做塑胶、玩具、木工、印刷,或是到欧洲其他新兴城市打拼,能说得英语的更不吝远走英国美国加拿大,甚至当男人没工作时女人就来扛起家计,也扛得很开心呀。
本片不像日后真正的比利时“社会写实”片那样严峻地刻划悲惨世界,只把这一切经济困阨轻轻放下,让大家摸摸鼻子自己转型找出路就解决,当然大部分比利时法语区家庭也都这样走来了,并非人人都像日后《美丽萝赛塔》 (1999) 那样面临极端处境。对本片男主角来说,失业与其说是真正的经济危机,不如说是一个尊严问题,有人劝他转职、有人招呼他一起出去找别的工作、甚至有昔日拉拔的小弟现在买了新机器投身新产业想来招募他、老婆也来努力工作当个职业妇女甘之如饴…
只是成功大男人当惯的 Fabrice拉不下这脸来,也放不下他一身钢铁工厂的知识技术,只能哄骗老婆“我会去曼彻斯特的钢铁厂工作”老婆还开心地跟着学起英语,其实曼彻斯特那边也都倒光了,谎言很快就会拆穿的。男主角的骄傲公鸡身段,就像比利时法语区瓦隆尼亚的国徽“瓦隆公鸡”一样,曾经是比利时火车头更是欧陆火车头、曾经高高在上照顾贫穷的荷语区经济一百多年、结果现在穷途潦倒反过来要让荷语区照顾?倨傲的公鸡就是拉不下这脸。
在此我们可看出两位剧情片新手的许多简单手法与意图,首先叙事策略是用骄傲男主角来代言骄傲的比利时法语区,然后一场场戏的安排也都看得出对民族焦虑的隐喻,虽然其实很明显一点都不隐 XD 譬如,关厂之际一场带儿子去厂房参观的戏,莫名其妙让儿子上了台火车头竟然失控向前冲,让 Fabrice拼命奔跑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挡下时代巨轮”;又譬如,关厂之后一场带儿子去工厂废墟探险的戏,居然还在废墟里找到一只被困的黑猫令他怜惜“只剩下你一个人在这了”。虽然手法浅显有点狗血,但总是表达了骄傲公鸡钻牛角尖走向极端的愁绪。
接着,一场尴尬的生日蛋糕戏,让 Fabrice索然无味地吹熄蜡烛、室内全黑、象征“我心已死”就出去找个随便工作吧。拉下脸来找了学非所用的烂工作,Fabrice 马上变了一个人,焦躁易怒善妒又差点打老婆,简直快走向台湾八点档甩巴掌。然而,Fabrice 很快地变本加厉走上自我放逐之路,孩子没了父亲、妈妈也只能拿“他去曼彻斯特了”这种想像他方的空头支票搪塞过去,昔日是性感美女的苦情妻子无尽担待,的确有时写实人生就像八点档一样夸张,只是狗血电影不吝用夸张的戏剧化拍法把它浓缩起来赚人热泪罢了。
http://imgur.com/DMlEpMc
工业归零,孑然一身的新时代
最终,本片面对困境诉求的不是翻身,而是打稳一个坚定的基底、坚定的信心。儿子要对爸爸有信心,嘉年华快到了虽然爸爸已经搞失踪,但年复一年该练的社区传统一定要继续练下去;妻子要对丈夫有信心,本来随着丈夫出走都快黯然卖掉的老家还是要 hold 住在手上;最重要的还是骄傲男人要有信心,愿意相信自己一无所有仍然值得无条件被爱。喜剧结局超欢快,在最华丽热闹的 Seraing嘉年华父子携手夫妻拥吻结尾,呼应片头黄金年代充满乐观希望的 "Seraing Vivra",其实苦哈哈地日子还是能过下去。
骄傲男人终于放下自己打回原点,比利时法语区也从 1970s的黄金年代末期、经过 1980s的苟延残喘、正式进入 1990s的后工业时期。后工业的比利时法语区人即将穷哈哈一整个世代了,但穷也要穷得有尊严、有人格、有道德勇气,这个脊骨就在 1992 年小品悲喜剧《我想你》奠定了,两位年轻导演即将继续探索。
http://imgur.com/n7Y4KIU
这两位年轻导演就是达顿兄弟,这就是他们第二部剧情片、也是第一部自己编剧诉说比利时法语区后工业故事的电影。《我想你》是为 Seraing拍出从工业黄金年代过度到后工业的转捩点,两兄弟掌握了议题的脊骨却仍在实验相应的形式,说实话以这种大喜大悲的戏剧化形式拍转型议题,也未必不是适切的形式;接下去,就是达顿兄弟黄金时期七部以 Seraing为基地的法语区后工业困境电影《一诺千金》、《美丽罗赛塔》、《儿子》、《孩子》、《罗娜的沉默》、《骑自行车的男孩》与《两天一夜》了,坎城认证红遍全球的自然写实形式在此奠定。
而 2016 年新片《没有名字的女孩》似乎又走向了新局,议题由后工业变为欧洲移民困境、视角由底层变为中产、写实风格更纯粹了、表现也更隐形了。人说《没有名字的女孩》是达顿最差,那我们就来看看真正会被哂笑为“最差”的可能会是什么作品吧,其实也不过就是两兄弟不停地立足 Seraing放眼比利时与世界探索道德问题的实验而已,议题在变、呼应议题的形式也在变,比利时法语区已经悄悄走向了下一个阶段。
达顿第二部作品《我想你》与第一部作品 "Falsch" 都不在世人印象的达顿片单中,一直被当作黑历史乏人问津,网上甚至找不到预告与影评,不过今年四月终于要以“达顿兄弟早期作品”两片合一上市了,有兴趣的请拭目以待。如果等不及的,要看《我想你》也是可以水管一下过过干瘾啦 XD
http://imgur.com/qRQr36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JBtIv_63E
作者: Dadaptt (达达批踢踢)   2017-03-13 11:3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