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好雷]《月光下的蓝色男孩》由你自己说了算

楼主: ivan0511 (小日本)   2017-03-11 00:29:24
图文网志版:http://pics.ee/eng0
“做你自己,这世界崇拜原创性。”(Be yourself. The world worships the
original.)伟大的瑞典女演员-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曾这么说道。漫漫人生
路,如一张白纸来到人世间,何谓“自己”的大哉问,即刻如影随形;年幼无知、绮纨之
岁再到白发苍颜,看似纷至沓来,有时却是倏然断裂,只因岁月悠悠,一旦恍神,再回神
发现纯然的自己已消逝,此刻印证长大,回头时却已不见成长的足迹;然而,试着阖眼,
屏气凝神,既熟悉又陌生的成长画面,仿佛也能像清晨露珠般,滴落在寻常的柏油路面,
阳光洒落,珠光闪烁灿烂,默默提醒著那些曾走过的路,和原本属于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随波逐流,太害怕异样的眼光,也就忘却“美”是蜕变自歧异,所幸成长诗篇陪伴,像耳
语般轻柔倾诉,诗词真挚动人的,如《月光下的蓝色男孩》(Moonlight):“你终究要
决定自己想当什么样的人,别让任何人替你做决定。”(At some point, you gotta
decide for yourself who you're going to be. Can't let nobody make that
decision for you.),由你自己说了算。
风飒飒吹来,一名黑人小孩站在海里,月光照映,身上皮肤看起来像是蓝色,暱称小蓝不
为过,他回眸一发不语,目光无邪,这是《月光下的蓝色男孩》最后一颗镜头,也是黑人
小孩一生时光倒流的开始。《月》片成长横跨20年,从孩童、青年、成人三阶段,奏出非
裔男孩追寻自我的历程三乐章,这名非裔男孩名叫夏隆(Chiron),居住在迈阿密,个子
矮小、平时沉默寡言,在学校常是被霸凌的对象,痛苦中挣扎求生,终凭意志生存下来,
但真正残酷的,并非外头世界,而是自己的爱恋感受。不同年纪,不同心境,伴随不同遭
遇,我(夏隆)的三个面向,一如《月》片以三章节名称“i”、“ii”、“iii”谱写,
既为“我”之指称,亦点明“Little”(小个)、“Chiron”(夏隆)、“Black”(黑
仔)三大发自内心的生命经验,成长的阵痛与体悟,莫过于此。
诚如《月》片精巧设计的电影海报,幼年的小个、青春期的夏隆,及至成年的黑仔,脸孔
各据三分之一拼凑完整;童年,受欺负误闯毒窟,因缘际会邂逅毒贩阿璜,宛如找到未曾
拥有的父爱和家的想像,却也因母亲耽溺毒品,小小世界濒临瓦解;青春,贺尔蒙驱使性
探索,情窦初开,肉体心灵相契合,却遭痛殴打回现实,原来这世界是如此荒唐;成年,
曾安抚寂寞、也曾拳头相向的好友,突如其来再聚首,扭捏回忆:“你是唯一碰过我的男
人。”(You're the only man who ever touched me.),刻骨铭心的爱情,永远能卸下
武装的自己。直到此刻,夏隆跌跌撞撞走了过来,几经同侪压力、性向认同、母子羁绊、
纯真友爱和逞凶斗狠,才知似曾相识,那些受挫的、渴望的、世俗的,无非都曾驻留在你
我记忆里,深刻熟悉,或许《月》片平淡无奇,但暧昧留白,迷乱的成长史,方能不时回
甘。
历经今年奥斯卡颁奖乌龙,《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如愿拿下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影片等大
奖,虽为底层私密描绘,却能广泛产生涟漪;背后受尽冷嘲热讽、想爱却无法说出的藩篱
、万恶染缸形塑性格等,接着扪心自问:“我是谁?为什么会跟别人格格不入?”这是夏
隆,也像极了你(我),相去无几之余,一段黑人男孩的成长过程,最弥足珍贵的,并非
非裔族群常见的苦情,也非渲染黑白族裔对立,更非沦为刻划同志境地,而是纯粹人际的
情欲流动,温柔带点刚毅,朴实却具后劲,无非成就《月》片唯美诗意,以及艾力克斯·
希伯特(Alex R. Hibbert)、阿什顿·山德斯(Ashton Sanders)、崔范坦·罗德(
Trevante Rhodes)仨人与夏隆画上等号的浓烈气韵。不追逐情感宣泄,意念浅尝即止,
几幕360度环景拍摄,欲求静谧故事生气蓬勃,自然如虎添翼,抑郁忧伤的偏蓝色调、悲
悯气息的室内弦乐,双双让心跳不小心落拍,无异于吹皱一池春水,《月》片萤幕外的成
长日常,仍是踉跄。
作者: peter080845 (老婆朴正花)   2017-03-11 01:03:00
推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