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osCgreen (绿)》之铭言:
: 心灵的力量足够强大,就能克服无法想像的困难,
: 这是我一直以来相信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找到那开启潜能的钥匙。
: 经历过的磨难、创伤或许就是激励我们成长的最好方式,出于求生的本能,
: 我们演化出足以保护自己、不再受伤的能力,
: 这一点都不科幻。
: 以下有雷
: 本片主打的卖点是诠释人格分裂者的演技,宣称有23个已知人格,和一个未知的,
: 实际上在片中有呈现出来的,总共八个,其中大部分的戏集中在四个人格身上:
: Dannis、Patricia、Hedwig、The beast,四个差异极大的性格。
: 针对在这些角色当中切换,James McAvoy自己当然做了充足的功课,不同角色的口音、
: 眼神、表情、小动作都能让人一眼辨认出现在是哪个人格在“光”底下,
: 导演的调度也让观众更快的分辨,一开始有服装的差异、推回书柜突出的书、
: 巧克力盘的位置、孩子气、女性气质,甚至是戏份没有那么重的人格,
: 例如那位似乎是印度历史学者几乎是用他专业领域的台词来展现角色
: (个人觉得这招挺取巧的,Barry的处理方式也是如此),所以基本上不会让观众混淆。
: 至于很多人认为James McAvoy这样切换自如的表现,有望问鼎奥斯卡奖,
: 我则没有这么乐观,要在一部片中诠释不同个性的角色、甚至扮演除了外表是一样的,
: 内在实际上根本就是不同人的人格分裂者,并且能够粒粒分明确实非常困难,
: 但这是属于角色的广度,而不是角色的深度,角色的广度能够靠前面提到的叙事手法、
: 设计(包含戏剧动作设计、造型设计)来辅助,但是角色深度绝大部分取决于
: 演员本身对角色的理解、内化、最后成为角色,
: 片中女主角正好能提供一个对比,Cathy虽然没有分裂,但从叙事中我们比较能够看到
: 她的困境、她的挣扎、她的选择、她的成长,虽然实际上该演员的表现没有很抢眼
: (剧中形象目眶含泪楚楚可怜很抢眼是真的),但她这个角色的深度、背后我们能看到
: 的东西是更多的,奥斯卡演技奖项倾向颁给能够展现这样角色的演员,X教授想跟好友
万
: 磁王一样尝到入围奥斯卡的滋味,恐怕有难度
其实我觉得你把女主角的角色深度跟James在每个角色的深度比较并不适合
你也提到了“从叙事中”能看见女主角的背景成长等等 相较James的角色却没有像给予女
主角这么多深凿背景的叙事空间 带到男主角为什么分裂背景的篇幅也只是妈妈发狂的一
小段而已
再来 男主本体人格出现也就只有那一小小小段 连他喜欢什么 对待人是怎样 在学校是怎
样 遇到危机是怎样都完全不知道 其他个人格亦然 只能透过每个人格出现的片刻去捉摸
个大概
女主角则是电影剪接及叙事本身就一直不断与过去回忆交叉 带出她的背景 相处 与在学
校的情况 再加上Anya Taylor Joy的演出也的确不错 你自然会觉得她角色厚度深度明显
突出。
你提到:“角色的广度能够靠前面提到的叙事手法、设计(包含戏剧动作设计、造型设计)
来辅助,但是角色深度绝大部分取决于演员本身对角色的理解、内化、最后成为角色。”
其实我算是同意你的话 但是这边不是这种情况 导演很明显在叙事上提供女主角很多充实
角色深度的画面 能让观众更了解这个角色(虽然我觉得也没到很深刻)
而James则感觉是导演倾向让各种角色在他身上快速转换 “表现”给观众看 你要说这角
色深度不足是可以 但我觉得跟演员无关 况且此片应该从头到尾毫无角逐奥斯卡之意
纵使只是单纯表现角色的广度 我也觉得非常难 内功是实力 外功也同样不好演 演太过就
变太油 演太少同样没味道
单纯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