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点晚了,
不过我是最近才想到一个或许和其他评论有些差异的内容。
(防雷)
当初看完你的名字,我第一直觉的大败笔,
是让男女主角在御神体的山峰上见面。
即使前面已经铺陈:分身之时,可能看到非人之物,
我也觉得顶多相见,不需要真的相会。
(看得见但别真的实体化阿阿 说好的三年差是在玩我嘛~~阿之前好几百年间来爬山的人哩)
即使说要带出:
(1)泷靠着身为三叶的记忆回想到她曾去东京找他 这我是看小说才连结
(2)泷在三叶手上写字告白 先不讨论这份感情的突兀性
(3)泷把发带还给三叶 这我是觉得没有必要
(4)告知叶避难大作战计画
其实以上三件事,不是一定要爬山空档、真正相会才能做到。
像我现在就可以想到是同样在山上见面,但东西没交换,只有交换资讯,
在太阳西沉那一刻,泷说了什么(告白)但三叶只看到嘴形即可。
再来就是关于诸多剧情不合理的部分,
其实有办法蒙混过去的方法在电影里也讲很多次了:
梦醒来之后,对梦的记忆就会愈来愈模糊。
而这就是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对梦的遗忘明明就是可以用画面、剪接呈现的东西,却用台词呈现,
就是没有把电影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
目前最常看到的评论是说你的名字太商业化,
用帅哥美女、美丽的画面来掩饰内容的空洞,
编写不合逻辑的剧情只为了迎合观众;
然而在我看来,融合传统京都组纽(编绳)工艺精神的剧情,
以及抓住东京之景等等,将家乡事物推广出国,都算是十分难能可贵,
新海诚能无痕地将现在的景象或历史,以带着情愫的视角融入剧情,
对我来说已抵过上述种种劣举。
然而我认为新海诚最后的呈现,却是辜负了他想体现的那段和歌:
思ひつつ寝ればや人の见えつらむ 梦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
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 (from 维基百科)
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如今敏在 盗梦侦探 (或其他许多作品)那样,
将梦境、真实以有迹可循的方式穿插融合,
让观众也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只是泷的一场梦。
其实电影开头是有尝试营造模糊的记忆,
也就是彗星还在远方的时候,泷和三叶的视角与内心想法,
以及泷与三叶的第一次见面(和往后泷时常回想的那句你忘记我了吗?),
所以我看到后面的时候,也确实产生了一种:耶?这件事好像发生过! 的熟悉感。
可能当时制作团队所找到这部电影最大爆点:三年差距的错过后便松懈了,
倾力寻找最佳的定位事件,却忘了铺陈梦的虚幻;
再者如果整部电影只以泷的视角,
不只说可以营造梦的感觉,也会有多的时间呈现感情经营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