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离题。
看到很多人希望拍历史剧或是台湾社会事件,小鲁觉得这些只是剧本背景,
和好的电影还有段距离。
之前看某市长拼命邀约李安拍郑成功还是谁,只能说......,这些背景应该只能加深
剧本的历史深度,而不是反客为主变成卖点,也不是电影好看的原因,台湾根本不缺
题材,换句话说没有地方缺,重点应该是如何有好的写手和剧本,台面上有很多
烂的,但不错的也有。
有时候看到中国或台湾,特别中国,很硬要强调东方文化,或是拍出史诗片,总感觉其中
一个原因是出于文化自卑。好像急着要发声一样。
小鲁只希望能看到国片能说好一个故事,更进一步有连结到本土共同的记忆,哪怕是个无
趣的停车故事(停车)、舞台剧排练的过程(暗恋桃花源),或是几乎无爆炸动作的城市
片(一页台北),好吧我例子描述的很差lol,只想说乍看无聊微小的,也能很深刻。
况且这些作品不正好巧妙的连结台湾的文化和记忆吗?台北的文化、外省来台的悲哀,就
连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也是对于制服和校园的文化有共鸣和连结。甚至这样的共鸣
能外销港台中国。因为对于青春的情感是很类似的。
小的故事都说不清楚,史诗片这种充满冲突和超多方观点的题材,怎么有独特的观点和恰
当又动人论述,小鲁觉得是更难驾驭的,很容易拍的不知所以然。
刻意而为,缺乏一个好故事,把史实稍微改编拍出来,就别怪外销不出台湾,国内人的勉
强有历史共鸣,但根本感动不了其他人,比起小故事,这种刻意的史诗片能带给人的感动
反而少。返校不也是绑在反对威权的黑色故事,才能让大部分玩家也能理解吗?
如果一个商业片,上映还要做很多功课才能欣赏看懂,个人认为蛮失败的。做功课应该是
提供多元的欣赏角度,而不是看懂的唯一途径,况且这样还“商业”吗?
如果看不懂,要马叙事手法太抽象,不然就是叙事很烂让人不知道
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