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被偷走两次的人生《别叫我儿子》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17-01-11 17:24:46
图文版请于连结: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5962806
青春躁动,我的家庭一定搞错了?
大家一定都有年轻的时候所经历的叛逆期,像是对事事看不顺眼,烦恼芝麻大小的事情,
却已为自己的世界崩毁了。但也许有人会觉得叛逆的孩子好似跟中二病有那么点类似,实
际上不大相同,毕竟应该不会有叛逆的小孩说出:我的炙热的邪眼在沸腾这类的动漫台词
。《别叫我儿子》是以家庭与性别认同两个主题来诠释整部电影,故事以从小被单亲妈妈
养大的皮耶,和妹妹一家三口虽然不富裕,但却和乐融融。但有天皮耶的妈妈突然被警方
带走,透过社服人员才发现,原来他真正的“母亲”另有其人。
描写青少年心理的电影有很多,例如在几年前的美式电影《三分男孩》,虽然故事相当公
式化,但是透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建立起青少年的烦恼,青春的苦涩等等。而
其他较为东方社会的青少年电影如同《青空呐喊》这类青春的少年心理却较为少见,主要
反而在于因社会压抑而造成的病态心理为主,如同《告白》、《青春电幻物语》等,在现
代社会下产生各种扭曲的心理,反而成为关于少年心理电影的主轴,其重点除了探讨心里
也对社会作出批判。
关于青少年的题材或角色,一直以来变化性都很足够。不管是年纪介于成熟与稚嫩的交接
点。又或正处于心理情感的“过渡期”。迫切的摆脱他人而创造自己的独一无二,急迫的
用各种手段表现自己,产生的叛逆心理。虽然对于这样的反社会和追求自我的心态,是否
是健康或不健康的心理,还有待确定。但是在年纪的交叉点,青年少女往往都会有这种反
常反应,如何应对自己孩子的反抗期,反倒是父母的必修功课。
而撇开病态的少年犯罪心里或太过美好的青春洋溢,《别叫我儿子》所探讨的青少年议题
算是符合当代社会下,较为贴近时事日常的可能性。故事以被单亲妈妈养大的皮耶和妹妹
,原本一家和乐。但突如其来他们的“妈妈”被警察带走,皮耶才突然知道自己其实是当
年被人从医院偷抱走的婴儿。在与原生父母离异了十七年的皮耶,必须再次适应一个全新
的家庭。原生父母试图弥补皮耶,皮耶则须面对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别叫我儿子》电影中,有许多探讨方向,除了家庭的转变,和性向探索等全部的走向,
反而因为皮耶是青少年,所以这部电影的冲突才能成立,并且明确的表达出来。例如皮耶
原先的性别认知与模糊问题,反而透过对于原生家庭的反抗,一次的爆炸性的发酵出来。
这也使皮耶不仅是要面对一个陌生的家庭,也在于新的家庭在传统社会下是否可以接受新
的多元认同。皮耶与新家庭的摩擦,正如近代社会对于LGBT等族群摸索展现冲突的缩影。
电影中不管是在性别认知,或从一个家庭转而必须面对自己原生家庭那种距离感和无助地
描述都呈现的栩栩如生。这种家庭问题与当代社会结构探讨,在巴西导演上一部电影《我
的兼差妈咪》以职业保母跟亲情两者的题材,也相当类似。都在叙述关于孩子的心里深处
对于家的渴望。《别叫我儿子》整部电影包括性别、家庭与血缘议题,并且用敏感躁动的
青少年心理,贯穿整部故事,美中不足的是结尾却来的仓促。
很有趣的一点,关于父母认为对孩子好与关心的方式,往往都非孩子本身想要的。虽然无
法去看透电影中皮耶的原生父母对于他的种种爱护和容忍,是单纯地想爱他这个孩子,还
是不愿再有失去孩子的那种沉痛感。但就像电影中皮耶的才过十七年的人生,他已经在出
生被偷走一次,而在十七岁时后又失去一次。不管是主角皮耶或偷走他的养母、和原生父
母等等,也许连接着一切不是血缘,而是超越亲属关系的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