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 - 真是适合无业的憋扭鬼
部落格好读版: http://itsour.pixnet.net/blog/post/46960222
何者是一个透过大学生即将毕业要找工作的过程,而发展出来的故事
因为在剧里涉及了形形色色的职场逻辑
让人觉得每个人都能在这五个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以拓人的视角出发,
他是学校剧团的编剧,
跟另一个在剧中一直被提到名字的乌丸银次合作,
毕业后, 他客观分析继续搞剧团是不被看好的,
不如投身职场,
而他的昔日搭档银次则选择分道扬镳,
自创剧团,
不时在 twitter上分享努力的成果,
即使饱受恶评还是维持每月一次的公演,
显然是拓人若选择另一条路的对照组。
冷静分析的拓人,
乐观开朗的乐团主唱光太郎,
可爱的瑞月,
学历吓人优秀的理香,
散发设计文青气的理香同居男友隆良,
以及最可怕的那种明明没出现却一名字一直登场的银次,
主角群因缘际会之下在同一个屋簷组成了求职小组,
互相提供求职的技巧,
靠团队合作的方式一起找工作,
剧中将 twitter一次发文只能140以内与面试用一分钟自我介绍巧妙连结,
并且多处使用 twitter发文串场形塑角色们网络和现实的不同面向。
表面上看起来充满正能量,一切都好棒棒的小团体,
有时在有人离去后就开始恶言批评,
好像刚刚的粉红色泡泡都是假象。
他们也的确是亦敌亦友的存在,
剧中不时在同一个公司面试时巧遇,
甚至有人还被分到同一个小组面试,短兵相接。
过了一阵子,有些人得到了内定的好消息,
大家也欢欣庆祝,
同时也充满了各种羡慕嫉妒恨的自我怀疑,
为什么她可以找到工作自己的履历却石沉大海?
随着成员的不同选择,
求职小组的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瓦解。
电影丢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会退而求其次去做没那么想做的工作,
为什么人那么假,在面试的时候说得满腔热血,但却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是工作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吗? (何者)
如果是的话,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为了生活妥协,
而不真的去成就他想成为的样子?
又是为什么有些人不愿入世,
一定要准备到百分之一百的完美才肯放胆去做,
却又嫌弃自己跟社会格格不入。
“还在脑中的想法都是杰作,但你太沉溺其中了。”
这句台词是剧中的经典,也是给所有无业中的憋扭鬼的当头棒喝。
剧中批判银次不时散布还没做完的成果并不好,
就像有些人心里可能盘算著新年新计画,
但总觉得要到完成了以后再分享才对,
像有些人喜欢分享自己买了什么书,
分享完以后也没有真的看,
买书就真的只是喜欢买书炫耀而已,
好像散布近况这件事情凌驾了事情本身。
但剧中也提出反驳,
有些人就是靠着这样一点一滴地分享,
嗜著血才感受到自己活着。
什么都只是摆在脑中想像的自溺,
到最后难道也不是一无所有吗?
那些为生活太现实的选择,
也不真的是一无可取的。
最后的转折是这部电影最好看的地方,
也让理香整个超越可爱的瑞月,
但排除这部分整部电影也带来很多心灵上的自我反省,
我觉得有点像在使用这部电影跟心理的自己对话,
我相信人是会有网络和现实两种不同的面向,
而自己也很少长时间的跟真的人类触及到心底这么黑暗的地方。
那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个满好的借镜,
他不见得会马上改变你的生活品味,
但他给你自己一个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
害我很想找原著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