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to put it back a little bit together"未必是件坏事;
也许,"proud to be an american" 也未必是件坏事。
必须承认,看过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看战争片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比较感,怎么看都觉得球团大亨 Noam 就会想拍成这样 XD
http://imgur.com/pih4OBm
看《钢铁英雄》预告时,就有强烈的感觉,这又是一部疗愈美国人心的电影了。一个圣洁的孩子、成长于美国大地的麦秆间、信仰虔诚坚守原则、不畏千夫所指、有美女看见他的光芒(还要宽衣解带)、然后就是充满慢动作的史诗级战斗场面、在人间地狱只喃喃自语“神呀保佑我再救一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2-1hz1juBI
不过看完了正片,虽然毫不意外地洒狗血、赚人热泪、感情视觉冲击满溢到毫无思考空间,但这就是“感动”呀!有的电影引人自己思考很多,有的电影要人放松自己接受一个简单故事与简单价值,都好。看《钢铁英雄》就好好欣赏他如何用各种电影语言去雕琢这价值给我们感动,而且沉寂十年的梅伯回归,仿佛被时光冻结了一般,带回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那种老派好莱坞的单纯感动。
http://imgur.com/sos0icI
这片有许多好久不见却又似曾相识的小段子。譬如一开始,两个小兄弟爬山,哥哥开玩笑捉弄一下弟弟、两个打打闹闹就嘻嘻哈哈上山了,高岗上叛逆的青春,剧情上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就是一种令人带着笑容珍惜的温暖;父亲颤抖的身影走过墓地,与兄弟们共饮一杯句句台词都说出来,马上让我们知道他是本片要以热泪和解的父子议题;长大的 Desmond多次绽放纯真男孩的笑容,简直媲美当年《加里波底》的梅伯自己,而且总是走过丛林掠过麦秆,是经典的美国大地之子。
http://imgur.com/mGoj8Qu
再来与佳人相遇,一见钟情,两人的认识不用什么理念的交会,只要纯粹言语调情、眼波流转,那感觉自然拉着观众一起陷入爱河。这爱的内容是什么倒不重要了,我们甚至不知道女主角到底有什么个性与理想、如何与 Desmond步步认识而交心,只知道她看见了大男孩之美、一路站在大男孩身旁、偶然轻嗔薄怒一下 Desmond更是心花怒放。当代电影两性视角越来越平等、多元视角越来越广博,在 2010s要这样细腻地满足男孩的梦想,还是非老派梅伯不可呀!
http://imgur.com/iYy1BvB
(何况有大美女 Teresa Palmer,她以前走冷艳或野性路线就够美了,现在顶着一头金发沐浴在阳光下演老派美国梦中情人,谁能不爱?当然我还是比较爱她的野性路线,譬如上回的 Point Break《飙风特攻》,难怪与 Desmond从霸凌到交心的那位英勇同袍 Smitty 看着照片嘴上占便宜“她跟我比较配”)
http://imgur.com/PqtxnQu
真实的 Desmond Doss 绝对是个传奇英雄,他本人的生活面与心路历程是如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看这片就是毫无疑问的单纯坚定,绝不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还要上演乱七八糟的内心战事、慢慢确认理念坚定信念。本片 Desmond的理念就是两次奠定:一次打伤哥哥从此拒绝任何暴力、一次在家庭怒气下夺枪从此远离枪枝,然后就成为一个圣洁不移的身影,几乎名符其实地“拿右脸让对方打”。
http://imgur.com/WXu9cLz
我们 2010s的今天有人这么圣洁吗?应该是有,但恐怕大家认识的都很少;当年 1940s的人有这么圣洁吗?恐怕也不多,甚至 Desmond本人是不是这样我觉得也是历史记载与访谈所呈现的,不过无论如何能够找到一个如此纯粹的形象、或是把其实更复杂一些的形象给单纯化呈现在我们面前,还真是疗愈呀,对亟需 proud to be an american again的 2016 美国人更是天降甘霖!
接下来战争场面,对我们有幸不用经历战争的观众来说真是震撼教育,至于这写不写实,我真的毫无立场来夸奖、来评断、甚至抱持一丝怀疑。我们只能知道砲火超猛烈、五官感受目不暇给、生命陨落内脏飞出只在一瞬间,尽管有时我觉得口味太重了些、慢动作太多了些,还有许多炸翻、倒地、火焰等等画面太华丽地像一幅幅巴洛克绘画、或是像一出芭蕾舞剧,这已经不只是写实的“悲惨”、而是加上了浓郁情绪的“惨烈”、更让 Desmond与同袍们的英勇上升为“壮烈”。
http://imgur.com/qVIA39W
这种东西,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绝对看不见的,甚至绝大多数反战电影也是看不见的。比利林恩说“我不是英雄”,不过他总是大卫鲍伊 "Heroes" 歌颂的感情英雄;我猜 Desmond一样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只是在努力“再多救一个”,不过本片的波澜壮阔史诗规格,终结在最后一个由下往上拍的 Desmond腾空画面,就是要高高举起一个英雄呀!
http://imgur.com/kOGEq9I
以战争电影来说,这毕竟相较之下是个 comfort zone ,毕竟美国从孤立主义转向介入二战改写世界大局,在这七十年来的历史大多都是正面看待的。而且毕竟已经七十年前了,并不需要谈什么无聊的“反战”,而且那个后珍珠港的美国社会看待战争的价值如此单纯而团结(至少本片是这样呈现的、许多历史书写都这样说,也很可能真的是这样)。比起比利林恩那争议重重的伊拉克战争来说,这才是高高举起英雄的绝佳舞台。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有两个人想拍片,一个是油嘴滑舌制片 Albert 另一个是球队大亨 Noam ,他们各自会拍出什么样子呢?故事的精髓是一群弟兄互相扶持,Albert 要拍他们真实的亲爱精诚、Noam 要让美国人重新感到光荣并支持国家。虽然和《比》片无关,但瞧瞧《钢铁英雄》拍出了什么?看来是两者兼具,既拍出了 Desmond单纯的圣洁与英勇、又拍得令美国人重新热血感到骄傲(有土地、有信仰、有家庭、有爱国、有英雄... 只差反拥枪),实在太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