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金马奖竞赛规章对"华人"的定义?

楼主: neo5277 (I am an agent of chaos)   2016-11-27 17:42:09
当代艺术反映时代面貌
电影,无疑是当代艺术之一。
这几年的金马奖 左岸得奖作品越来越多
如果不是以政治思维去做第一解读,我想大部分的观众在看过得奖甚至是入围影片的之后
。都会了解我们缺少了什么。
但是那种少了的东西,却好像又不能明白解释,我们的电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艺术作品会扣人心弦,大多时候都是因为观众的角色代入感很重。 白话一点说就是触及
了观影者的生命经验.
那么我们的电影究竟少的那一点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不是没有人发觉到
今年初有部记录台湾电影的纪录片 由拔一条河导演杨力州执导,金马影后桂纶镁做旁白
的纪录片。
'我们的那时此刻',介绍了台湾电影,甚至可以说是华人圈电影的历程。
从今年会得终生成就奖的 编剧张永祥先生 早期的作品 养鸭人家 小城故事,到二秦二林
琼瑶年代。
新浪潮的众多导演作品,还有香港电影,以及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以及之后近20年来
台湾电影的作品 幕前幕后的介绍。
究竟为什么,当初的电影会如此的卖座,是技术? 是演艺人员? 是好莱坞? 是编剧 ?
台湾最擅长的就是找战犯但是 当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时候却也无从指责之。
电影反映人生,就好像杜甫,白居易 社会写实诗派的诗词一般。
纪录片里提到的早期时代,台湾由农业进入到工业化时代,由农村散落的养鸭人家,到出
现城镇化都市化的
聚落聚集的城市化年代,借由一个女工的故事 (这也算是三厅文艺片)三人背景不同,阐
述一个转变中的社会现实,纪录片里受访的女士
提到当初离家的那份愁,在工作的辛酸,下了班除了回宿舍,之外的消费就是电影。
"因为自己很苦,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像影中人那样" 电影成为一个出口,看着剧中人物的
起伏自己的心也跟着被牵动
新浪潮 一系列的电影 描写的多半侧重人物心境和经验跟转变,童年往事讲的是自身经验
。 改编自黄春明老师的儿子的大玩偶 刻画出大时代下
小人物的无奈。
同样的年代上个世纪1920~60年代在美国发生,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用幽默来展现,表现
在当年的文学作品上还有愤怒的葡萄,小红马这种作品,而现在这种城市化的现象
正在中国遍地发展。
而有别与美国欧洲的城市化城镇化很早,这或许是为什么欧洲电影,都专注在探讨人生哲
理,思想,内心与现实的抗拒。
还有其他的灵与欲,社会公平的人类问题 一如 Fritz的大都会。
而国片随着台湾的经济社会流变也早已过了那个时代,我们有过很多社会写实电影 牯岭
街少年杀人事件,大家乐,热带鱼 有探讨人心的恐怖份子
有异域,有搭错车。 也有,无言的山丘,悲情城市 多桑 赛德克巴莱 太平轮 一把青
同一片土地上不同族群的历史回忆。
其实我们有很多题材,只是在现实经济的压力上,还有观众口味跟个体经验上越来越多层
次要拍出一部有最大打击率的作品开始有难度。
我们也有海角这种疗愈系的电影让那个时候蛰伏了一段时间闷了有点久的台湾 像舞台上
最后演出样炸开,政党轮替之后我们开始借由电影探讨我们是谁,
我们的历史记忆。 而中国电影,除了有技术上的支援,也得利于中国经济跟社会的发展
,流变产生的多元的经验,除了有很多故事
也有很多的受体,人在囧途说的是农民工返家,说的是两个阶层的不同用喜剧的方式描写
。让子弹飞,戏谑中带有批判。
前几年的钢的琴说的是工业化没落后的城市族群的故事,除了某些粗制滥造的影片主打速
食口味或是消费某些文化现象的片子外。
其实你可以看到,电影,小说,歌曲是跟着社会在走的。
而你转过头去看看香港电影,还有歌曲,文化 更是完全走这个路线,土洋之争的情节在
港片中更是常常出现。
今年老许出现在金马奖,看看当年的鸡同鸭讲,那些桥段,看看阖家欢,许冠英做保险经
纪,看看摩登如来神掌追公共汽车
看看金鸡如何去描写香港最好跟最困难的时刻。 有点像是1995闰八月,又像是阿甘正传
你看的电影都是针对一个族群。
而在台湾这类族群,不是正在消失就是已经在海外打拼,如果未来有很多跨国界生活描写
的电影我想在台湾会是最引起共鸣的。
一如台北PUB夜生活最鼎盛的那几年我们有了台北晚九朝五 电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
人生的写实描绘。
公视有过一个系列人生剧展,原PO看过了回家,和万芳的长假,那种揪心的感觉,一种触
及到生命的力量。
这是不会被忘记的。 我们太沉溺在过去。
最后就像闻天祥说的 如果你把它当作一面镜子,对事情是有所帮助的。 如果你把它当作
一面墙~~~
我想台湾人是不服输的,我们得到的一定是镜子。 台湾电影加油
接下来算个小介绍吧
城市化的过程造就了中产阶级的兴起,而这群人,从乡村农村移民到都市,他们既不富有
也不贫穷,离乡背井工作
知识水平中上,追求更好的生活,在此之前它们没有消费准则,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消费习
惯,没有消费体验没有文化上的基准点。
台湾香港在过去是显学,引领了两岸三地的潮流。
眼下,中国这个市场,还是百家争鸣,不过大概只剩下五年,目前已经有很多开始合并跟
汰换了,想要成为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指标,文化娱乐流行指标,如果五年内没有
成功应该是不会有机会了。
如果你的ICON,你的精神,你的作品,你的商品可以成功打入这一代。 你等于掌握了未
来的中国
小国没有封闭自己的本钱,我们可以有的就是借由奖项搭桥。 用好作品去深化我们的影
响力。
作者: simon5566 (桃园彭于晏)   2016-11-27 17:57:00
作者: SE4NLN415 (SE4N)   2016-11-27 19:07:00
屁话太多
作者: allen01906 (晓颂)   2016-11-27 19:57:00
写的感觉还行,但实在看不懂。爬梳一下思绪跟文字,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作者: hirdaramani (Hirdaramani)   2016-11-27 20:41:00
硬要堆砌一堆华丽的文藻
作者: l23456789O (优良碱民)   2016-11-27 21:03:00
还不错
作者: lionan79826 (小狗尊)   2016-11-27 22:58:00
跟几年前国片萧条时的观点要什么不一样?订正:有什么不一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