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好雷]《心灵时钟》,以爱告别。

楼主: a122239 (Sharp)   2016-11-19 18:21:55
部落格板: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96894592
《心灵时钟》与去年祝林嘉欣成功于金马封后的《百日告别》题材近似,描绘当至亲之人
离世,活着的人该如何去面对往后的日子,要花多久时间去疗伤、走出,又或者一辈子与
悲伤为伍,而《心灵时钟》较《百日告别》更有野心的是,它不单只有谈论夫妻这样“后
天”形成的关系,还关心着拥有血缘关系的亲子,用这两者的角度,去看待生死议题,进
而去碰撞出有别于《百日告别》的火花,只可惜的是,在执导功力上,我认为林书宇是稍
为赢过蔡银娟的,因为在本片确实有些地方是不足的。
某日父亲叶温礼突然离世,让这个家顿时分崩离析,尽管现行法律让他们不用背负父亲留
下的庞大债务,可依然有许多问题存在他们之中,弟弟叶蓝与姐姐叶澄,还有他们的母亲
,三个人相互怪罪彼此是间接造成父亲死亡的凶手,却在同时在心底自责自己才是直接给
了父亲最后一击的人,像是为了彼此好那样的说著谎,反而让他们更加难以走出悲伤,“
难以释怀”成了他们难以消褪的痂。
直至他们陆续收到来自父亲寄来的包裹,经线仪、卡片以及作家小野的祝福,这些都是叶
温礼与他们三人之间的秘密与回忆,这些东西的出现,带着他们去找寻解答,关于记住他
与向他告别的方法,活下来的三个人将这些秘密默默变成约定,是他们想和父亲、丈夫共
同完成的约定,用他们来不及给出的爱,去让这段疗伤之旅画下句点。
电影虽没刻意划分,但依然能看见导演想让三位主演,叶蓝、叶澄还有其母各自与叶温礼
的故事成为小篇章,他们与他的回忆,还有埋藏在心底的愧疚,来让观众感受不同人在面
对生离死别时,会有怎样不同的情绪、表现、自我救赎,而《心灵时钟》另一值得玩味的
,便是“大人”与“小孩”这两种身分,大人(母亲)总是自认为哪样做对小孩比较好,
于是对其说出自认善意的谎言(隐瞒父亲自杀的真相),却没想到反在无意间伤了小孩,
也剥夺小孩真正去了解父亲的机会;而小孩(叶蓝)因为年纪关系,不擅长掩盖心底最真
实的感受,往往讲出最是伤人的话语,越是想探究真相越是深入挖掘大人的伤口。
但其实除了这两种身分,还有第三种(也就是叶澄),称不上大人也不能再被换作小孩的
叶澄,成了母亲与叶蓝的夹心饼,独自去承受更多的压力,她想同时保护母亲与叶蓝,可
却弄巧成拙,戏分看似最少的她,在某方面来讲,或许是全片最孤单无助的角色。
《心灵时钟》对我来说没什么大问题,范文芳演技自然不用说,李李仁画面最少,但他最
后在自杀前,拿着全家福在沙发上痛哭,成了全片我最想哭的一幕,而两位小主演谢飞与
余若晴表现生动自然,他们各有优点与缺点,都是小问题并不会造成观影上的困难。剧本
我仅有王爷爷与其孙子出现有意见,安排方法极为突兀,能够带出叶温礼送给叶蓝的经线
仪的背后含意有许多种方法,编剧却选择最为生硬且看出来明显尴尬的做法,若是能抽掉
此部分,改用其他会更为流畅。
此外,最能替电影增添画龙点睛效果的,绝非配乐莫属,如《百日告别》的配乐就运用得
宜,轻松能带领观众进去角色情绪,反观《心灵时钟》则太过刻意使用此法,过多的配乐
(有时候还大声压过台词)令人有些腻,不仅无法加到分,反而会容易因破坏情绪而扣到
分,显现出导演不太相信单靠演员表现与叙事编排就能感动观众,才会放入(真的几乎快
全片三分之二)如此多的配乐,可从《百日告别》即可证明,配乐是用来辅佐,而非喧宾
夺主的。
作者: sagarain (HNY 2010)   2016-11-19 21:17:00
不懂李李仁自杀 还谈什么用爱告别明明是他活着的一家人用爱告别他吧
楼主: a122239 (Sharp)   2016-11-19 21:22:00
对啊,我文中应该也没有谈到是李李仁用爱告别家人
作者: clamp (小残)   2016-11-19 22:53:00
因为爸爸作保负债五千万,店也没了,自杀是为了保护家人不得已的决定,前面的礼物和最后一幕的痛苦就是述说他的爱自杀不值得鼓励,但会走到这一步,责备死者和自责都无法让伤痛减轻,我以为这是导演想要说的一部份社会氛围就是指责自杀的人,以及责备剩下的亲友,而不是探讨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帮助生者走出伤痛…
作者: forevernine (养死鱼达人)   2016-11-20 00:09:00
不能同意C大更多!!!
作者: clamp (小残)   2016-11-20 00:39:00
谢谢f大,我想有失亲或感同身受的人看这部戏会感觉很深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