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11/11 - 11/20, 台南会有一群人举办南方影展.
其中有中, 港, 台 ... 等等的作品, 也有更远的海外导演会来.
这边的片其他地方很难见到, 但我看了都非常喜欢,
也觉得想推荐给更多人来看看.
下面是我看了之后在脸书上写的一些介绍.
《流氓燕》
《流氓燕》就是 ── 我想可以这么说 ── 追逐、惊悚、刺激、悬疑、感人 …… 全部
集于一身的电影,不过,是真实纪录片。
整体来说,无论是画面的安排、小特效的设计,都有与商业片可比拟的美感。其中纪事,
也令人感叹现实比故事还离奇;但这些,都真正地活生生上演在中国。
2013 年,中国海南岛一位校长与公务员联合拐带六位小学女生上旅馆。事后警方宣布无
性侵证据;
有受害者的私处自当日之后四天仍在流血,然而公安厅与医院的鉴定报告却宣称,其中四
位女孩的处女膜都完好。
当局也动用许多力量企图息事宁人,譬如一对父母就接到官方电话:“你的一举一动我们
了如执掌。不要和媒体或律师有接触。”
叶海燕,网名流氓燕,她曾为性工作者权利对抗政府而于网上赫赫有名;这次她听闻此事
,也带着几位妇女,在海南省公开抗议。
当次抗议虽然引起各地极大回响,但在此之后,叶海燕受到种种压迫,譬如被附近居民闯
进家中围殴,她挥刀警告众人离开,自己却因伤害罪而逮捕;
“大鸡婆叶海燕伤风败俗,滚出博白去!”街道上挂起红布条,要求叶海燕搬出此城。
因为不停受有心人士骚扰,决定搬家,连番迁居,甚至到了外地新居,却也被公安驱逐。
“不要再踏进这个城市一步。”海南数百公里外,当地公安对她说。
这一切,都被一位纪录工作者 ── 王男袱的镜头所记载,而她自己也在纪录的过程中,
受到迫害。
带着镜头在楼梯间狂奔,背后就是攻击她们同伴的居民追来。
在法院大门拍摄影像,却被一群人包围要胁,删除相机中的资料。
戴起精制的摄影眼镜试图拍下公安,却被抢走并打碎。
她经过各种艰难,终于将影像素材走私出中国;但片中拍摄的人们并未就此脱离迫害,有
些还甚至仍被强硬拘留至今,尚未获得应有的法律程序判决。
王男袱在片尾说道:
“如果受到迫害却无力还击,那么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他们的暴行记录下来。”
从校长性侵带出了盘根错杂的权力结构,从叶海燕谈性工作者权利到女性身体权,从维权
运动引导人关注法律上的漏洞。
《流氓燕》兼备了美学眼光与深刻议题,跟随着与当局对抗者们的遭遇发展,也将随之泛
泪或心脏紧拧。
《风景》
《风景》同时用采访记录手法以及循剧本的演出,超越纪录片所能及地真实,将今日香港
社会环境展演于萤光幕上。
二零一二年有占领中环,二零一四有雨伞革命。香港人民近年为了生存,时常结集街上发
声。社会也因之波动,家庭、工作、人际关系,都可见到值得谈论的议题。
如幽灵般的女孩,带着一台相机,在城市里游走,影响着她所接触的每个人的生活。
失意的剧作家,他总滔滔地谈著自己自中国来港的爷爷,如何艰辛、坚毅;但当他把爷爷
的故事拍成电影后,却暗自希望着电影能卖不出去。
他遇见了那如幽灵的女孩,狂欢、酒、牢骚,极醉之下女孩怂恿他将钞票撕光、卡片剪破
(身分证也不例外);于是隔天女孩再也不见踪影。
迷惘的革命少年,他住在中环九个月。一无所有的剧作家来到中环大吵大闹,被少年赶走
。
少年不是这样的,他从不生气,少年一向冷静。也许,是因为他在社会运动中认识的女友
,被关在拘留所好久好久,担心、愤怒、忧愁终于一起爆发。
赶走了剧作家,少年决定去见女友母亲。空守着屋子的母亲后悔,自己当年为何要带女儿
去皇后码头,参加各式各样的运动,打开她对于社会的关心眼光,以致今日落入拘留所。
眼神冰冷的母亲在总是昏暗的屋里,为女儿的男友细心包扎。
和买假手机给她的男友交合之后,老担心自己大陆口音的少女上到屋顶,自己喝着酒。
啪擦。
幽灵般的女孩在她背后,为她拍了张照。少女转身过来,惊讶地问是谁;两人交换了名字
,少女没被疑问口音,请了她一瓶酒。
她们俩拍了很多照,缠绵,隔天少女自己在屋顶上醒来。
似束似散的故事线之间,凑贴著不少占领现场的录影。除了运动的情景,还有不少深刻的
讨论,包括一段关于流浪者的对谈。
“住在大街上并不是坏事,游民们虽然被社会唾弃、视为问题,但事实上住在屋子里,也
只不过是被给予的唯一选择。我说为什么那房子都要盖得四四方方的?我要住在大街上不
行吗?”
“所谓社会运动其实是由一小群相近的人发起的 ── ‘相近’并不是说住得近,城市里
的邻居只要关上了门,就再没有任何交流。所谓相近,是思想上相近的人。”
运动期间,人们聚居中环,彼此帮助;在这里,似乎与周遭依然如往过著“明天的生活”
的城市不同,处于特别的空间。他们坐在柏油路上,和彼此谈论关于社会的思考,建立起
现代资本社会中难有的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然而运动所影响的并不只是街道上的这群人,还有那位拘留所里的女儿及她孤独的母亲,
以及被迫担心自己口音的少女,跟流离失所的剧作家……
“我下个月要回北京了。”如幽灵般的女孩后来再度出现在少女面前。
“为什么要回去?”
“我也不知道。”
而在街道上,抗争者和剧作家随口谈著天、听着演奏:
“你说上面那像是怪物,还是像棵树?”
“我们就像被压在成魔了的树下的养分。它贪婪地吸收着我们,而我们持续无偿地献出自
己。”
迷惘的少年走过层层排列的帐篷群,进了限制交通的隧道,他走到另一边,他四望,隧道
这头,城市依然运行如往。人们快步天桥,车辆驶过隧道上方。
仅是隧道两端,这座城,便崭露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景》。玻璃大厦如同怪物,压迫
著仍不放弃挣扎的心。
《机器人梦游症》
对滑手机的你来说,《机器人梦游症》是必须理解的课题:光鲜亮丽的触控手机,需要几
个梦游的人制造?
《机器人梦游症》是一部纪录片,但导演开了点黑色的玩笑,旁白是机器人,这部片其实
也是给五十年后的机器人们看的。
片中纪录五十年前(也就是现在),机器人尚未普及、发达的时候,在叫做富士康的公司
里,人类怎样利用同类,强迫他们每天十个小时以上都做同样的工作,且每次工作循环只
给七秒,于是一天下来工人们必须做五千多次同样的作业。
一个台湾工程师早上打卡,加班到隔天凌晨三点才下班回到宿舍,从此一觉不醒。他死前
数日都在独自苦恼著芯片的问题,死后公司派出一组人马花了一个月才把问题修好。
十二个工人跳楼,两个活了下来,一个轻伤出院,一个半身瘫痪。记者会上,郭台铭宣称
他们或有精神障碍、情绪障碍,有一位有类似梦游症的现象。没有任何一跳的原因与工作
环境有关。工厂里这么多工人,大家都是一样的条件,为什么只有这十二个人跳?(数字
持续加计中,影片后段可见已多至十七人)
死者的角度、重伤者的角度、已退职者的角度、抗争者的角度、在职者的角度……
《机器人梦游症》直击了富士康中的职场环境,这些并不只是企业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
是现代人在科技生活中,必须认知的重大议题。
……昨天还看了日曜日式散步者,未写。
今年南方影展接下来还有数天,
推荐大家若无事,去看看吧!很多好电影。